获得徽章 0
trae是资源占用杀手?
我用trae的remote ssh连接wsl, 发现有两个进程cpu、内存占用多很高
进程名是node、ckg_server
查看进程启动参数, 发现是trae的
看网上的帖子, 说trae磁盘读写量也很大, 还一直在上报数据
大家如果在用trae, 可以留意一下
我用trae的remote ssh连接wsl, 发现有两个进程cpu、内存占用多很高
进程名是node、ckg_server
查看进程启动参数, 发现是trae的
看网上的帖子, 说trae磁盘读写量也很大, 还一直在上报数据
大家如果在用trae, 可以留意一下
展开
1
2
## 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 最近才知道idea的apifox helper插件
可以直接从controller打开接口调用面板, 直接在idea里快速调用接口, 可以自动填写参数, 省事不少
可以导出api文档, 可以一键同步到apifox
可以直接从controller打开接口调用面板, 直接在idea里快速调用接口, 可以自动填写参数, 省事不少
可以导出api文档, 可以一键同步到apifox
1
点赞
字节对标cursor的ai开发工具现在有windows版了
www.trae.ai
下载安装完, 打算体验一下
第一步就失败了, 无法连接wsl
似乎是因为wsl插件是微软官方开发的, 只支持在官方vscode里使用, 其他类vscode的只能使用其他开放的插件
下载安装完, 打算体验一下
第一步就失败了, 无法连接wsl
似乎是因为wsl插件是微软官方开发的, 只支持在官方vscode里使用, 其他类vscode的只能使用其他开放的插件
展开
评论
点赞
## python兼职 2025-02-15
季度奖公布了, 将近165$
之前说是100$以上, 超过预期了
value factor撤回之后又还原了, 0.9, 远远超过预期
可以说运气非常好, 几乎是半躺平的状态
季度奖公布了, 将近165$
之前说是100$以上, 超过预期了
value factor撤回之后又还原了, 0.9, 远远超过预期
可以说运气非常好, 几乎是半躺平的状态
展开
评论
点赞
## python兼职 2025-02-15
给小号买了一个云主机, 36块的华为云主机
参数: 2核 | 2GiB | 系统盘 40GiB | 流量包 100GB | 峰值带宽 2Mbit/s
阿里云、腾讯云似乎都涨价了, 还是没活动就是比较贵?
初始化要做的清单:
- 配置ssh密钥
- 更新centos安装源
- 安装conda
- 安装git, 设置credential.helper
- 设置pip源
- git clone代码, 安装依赖包
- 安装docker
- 安装mongo
- 运行程序
给小号买了一个云主机, 36块的华为云主机
参数: 2核 | 2GiB | 系统盘 40GiB | 流量包 100GB | 峰值带宽 2Mbit/s
阿里云、腾讯云似乎都涨价了, 还是没活动就是比较贵?
初始化要做的清单:
- 配置ssh密钥
- 更新centos安装源
- 安装conda
- 安装git, 设置credential.helper
- 设置pip源
- git clone代码, 安装依赖包
- 安装docker
- 安装mongo
- 运行程序
展开
评论
点赞
## python兼职记录 2025-02-14
- 2025首次研究小组会议, 大佬一如既往的强
, 也出了不少新人
- value factor似乎是最重要的, 每天几刀和几十刀的区别
- 老师解答了一些关于value factor、Combined Alpha Performance的疑惑
- 老师分享了一些找新alpha、提升效率的tips, 有时间试试
- 2025首次研究小组会议, 大佬一如既往的强
- value factor似乎是最重要的, 每天几刀和几十刀的区别
- 老师解答了一些关于value factor、Combined Alpha Performance的疑惑
- 老师分享了一些找新alpha、提升效率的tips, 有时间试试
展开
评论
点赞
## 如何一键掌握某个技能?
现在AI的智商增长速度很快
但人类的学习速度还是很慢,很多技能都需要大量的练习
未来会不会出现某种脑机接口,让人一键掌握某个技能,就像现在复制粘贴一个文件一样简单?
如果真这样的技术,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AI的智商增长速度很快
但人类的学习速度还是很慢,很多技能都需要大量的练习
未来会不会出现某种脑机接口,让人一键掌握某个技能,就像现在复制粘贴一个文件一样简单?
如果真这样的技术,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展开
2
1
简单3步, 清理手机30G垃圾
无论手机还是电脑, 运行久了都会产生一些孤立文件, 这些文件不知道是哪个程序生成的、不知道有没有用, 清理软件清理不到, 常年累月会占用不少空间。
想清理这些文件,只能重置手机,重新安装应用。
手动重装太累,可以用备份再还原的方法,具体来说
- 用官方自带的手机助手备份所有数据到电脑,包括: 系统配置、应用和数据、相册、视频等等。谨慎起见,微信、企微等重要app的数据要手动备份一下,以防万一。
-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 最后再用手机助手还原之前的备份
以下是实测,这种方式能清理多少垃圾、要用多少时间、最终效果如何。
我的手机是华为mate 20x,用了6年,总容量128G,剩余20G
- 备份过程,速度显示大约19M/s,用时50分钟,备份包大小45G
-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空间剩余110G
- 还原过程,速度显示大约3M/s,用时3个半小时,还原完成之后,空间剩余55G
还原之后的效果:
- 微信、企微、钉钉的聊天记录还在
- 桌面布局、app图标位置、wifi记录、密码记录,还在
- 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备份录、日程,这些必须还在
没有还原的:
- 蓝牙连接记录没了,蓝牙耳机等等都要重新连接一下
- 不少应用的数据没还原,不过大多数app在本机上没有重要数据,重新登录一下就行了
- 微信公众号的桌面图标没了
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清理了30多G的垃圾,重要数据、配置都保留了
无论手机还是电脑, 运行久了都会产生一些孤立文件, 这些文件不知道是哪个程序生成的、不知道有没有用, 清理软件清理不到, 常年累月会占用不少空间。
想清理这些文件,只能重置手机,重新安装应用。
手动重装太累,可以用备份再还原的方法,具体来说
- 用官方自带的手机助手备份所有数据到电脑,包括: 系统配置、应用和数据、相册、视频等等。谨慎起见,微信、企微等重要app的数据要手动备份一下,以防万一。
-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 最后再用手机助手还原之前的备份
以下是实测,这种方式能清理多少垃圾、要用多少时间、最终效果如何。
我的手机是华为mate 20x,用了6年,总容量128G,剩余20G
- 备份过程,速度显示大约19M/s,用时50分钟,备份包大小45G
-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空间剩余110G
- 还原过程,速度显示大约3M/s,用时3个半小时,还原完成之后,空间剩余55G
还原之后的效果:
- 微信、企微、钉钉的聊天记录还在
- 桌面布局、app图标位置、wifi记录、密码记录,还在
- 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备份录、日程,这些必须还在
没有还原的:
- 蓝牙连接记录没了,蓝牙耳机等等都要重新连接一下
- 不少应用的数据没还原,不过大多数app在本机上没有重要数据,重新登录一下就行了
- 微信公众号的桌面图标没了
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清理了30多G的垃圾,重要数据、配置都保留了
展开
评论
3
安卓手机能用六年?
华为mate 20X, 从2018年底用到今天, 依然流畅
我不是手机重度用户, 能用电脑就不用手机;
之前都是买千元机, 用个两年就卡的不行
安卓机能用六年, 是华为牛逼? 还是高端机都牛逼?
华为mate 20X, 从2018年底用到今天, 依然流畅
我不是手机重度用户, 能用电脑就不用手机;
之前都是买千元机, 用个两年就卡的不行
安卓机能用六年, 是华为牛逼? 还是高端机都牛逼?
展开
14
1
##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说中国的发展前途光明, 大部分人支持
说中国的每个人发展前途光明, 大部分人否定
说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部分人支持
说从事技术工作, 创造价值, 大部分人否定
说中国的发展前途光明, 大部分人支持
说中国的每个人发展前途光明, 大部分人否定
说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部分人支持
说从事技术工作, 创造价值, 大部分人否定
展开
2
2
## 越离奇的bug, 原因越简单
碰到几次『匪夷所思』、『完全不合逻辑』的问题
原因都是低级错误
由于思维定式, 以为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出错了
今年把开发环境彻底迁移到了wsl里
gradle发布快照版jar包, 时好时坏
折腾了几个小时, 最后发现是因为大小写的原因
linux文件名区分大小写, snapshot和SNAPSHOT是不一样的
碰到几次『匪夷所思』、『完全不合逻辑』的问题
原因都是低级错误
由于思维定式, 以为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出错了
今年把开发环境彻底迁移到了wsl里
gradle发布快照版jar包, 时好时坏
折腾了几个小时, 最后发现是因为大小写的原因
linux文件名区分大小写, snapshot和SNAPSHOT是不一样的
展开
1
点赞
## 分层架构有什么缺点?
分层是计算机里隔离复杂性最有效的手段, 没有之一;
但上下分层存在一个问题: 上层依赖下层;
下层通常是技术组件, 所以项目容易出现技术导向开发(而不是业务导向)、耦合于具体的技术;
六边形架构, 或洋葱架构, 以业务领域为核心, 分离技术和业务复杂性, 让架构更健壮灵活
分层是计算机里隔离复杂性最有效的手段, 没有之一;
但上下分层存在一个问题: 上层依赖下层;
下层通常是技术组件, 所以项目容易出现技术导向开发(而不是业务导向)、耦合于具体的技术;
六边形架构, 或洋葱架构, 以业务领域为核心, 分离技术和业务复杂性, 让架构更健壮灵活
展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