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1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9日,打卡day5
Hertz 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企业级微服务 HTTP 框架,具有高易用性、易扩展、低时延等特点。Hertz 默认使用自研的高性能网络数据库。Netpoll,在一些特殊场景中,相较于 go net,Hertz 在 QPS、时延上均具有一定优势
在内部实践中,某些典型服务,如框架占比较高的服务、网关等服务,迁移 Hertz 后相比 Gin 框架,资源使用显著减少,CPU 使用率随流量大小降低 30%—60% 。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8日day4
学习在项目报错或者后续的其他问题复查都会去看日志信息、如何高效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关键内容。一些linux的常用查找文件内容可能会给你帮助、但是这种只适合查看单机上的某一些日志不用动态更新查看日志就可以使用cat查询文件内有没有该内容这个可以、如果需要动态的看新日志进入到文件就使用tail监听着文件的进入。
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6日打卡day3
学习了Bytebase的使用,其是一款面向开发者的数据库变更管理工具。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SQL审核:具有一站式SQL审核面板,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库所有变更记录。
SQL建议:能自动检查SQL语句规范,额外提供GitHub Action和API接入方式。
SQL编辑器:可以在线管理及查看数据库表,支持语法的自动提示。
GitOps工作流:支持集成GitHub和GitLab,使用GitOps工作流进行数据库变更。
备份恢复:支持自动备份数据库及恢复数据。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5日day2
学习了如何使用最左匹配原则, 最左匹配原则就是指在联合索引中,如果你的 SQL 语句中用到了联合索引中的最左边的索引,那么这条 SQL 语句就可以利用这个联合索引去进行匹配,我们上面建立了联合索引 可以用来测试最左匹配原则。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3日 打卡day1
自Redis入门篇过后,已经好久没更Redis了,接下来应该从实战篇,原理篇,面试篇几个层次来展开,本篇主要是实战篇环节,以问题展开,应对面试场景作答【melo称其为"手撕面答"】,尽量简短,某些部分可能不会进行详细介绍。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20日 打卡day10
TCP为了实现可靠性,引入了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分段以及乱序重排机制。而UDP则没有实现,因此一般来说TCP比UDP快。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里的"连接"其实是,操作系统内核在两端代码里维护的一套复杂状态机。
大部分项目,会在基于UDP的基础上,模仿TCP,实现不同程度的可靠性机制。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其实就在基于UDP在应用层里实现了一套重传机制。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9日 打卡day9
笨方法跨越英文障碍的落地方法:
遇到的 Bug 百度没有结果怎么办
中文翻译文献模棱两可怎么办
寻找外文文献的发现过程是什么样的
如何解决英文文档中的复杂句子
如何结合文档学习语法
结合实例带你操作“笨”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8日 打卡day8
本文主要介绍了 Kafka 的一些基本知识,包含 Topic、Partition、消费者、生产者、副本等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了 Kafka 的版本变迁以及应用实战所必备的知识点,最后以“消息可靠性分析”这个主体结尾,加深对 Kafka 的理解。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7日 打卡Day7
今日学习
websocket和http都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但是http协议是半双工的,通过服务器推送技术如定时轮询和长轮询技术让客户端感觉像是服务端主动在发送消息一样,但是,针对服务器和客户端需要有大量数据交互场景如网页游戏等,HTTP协议无法满足,于是websocket诞生。
在经过TCP三次握手建立链接后统一使用HTTP协议进行一次通信,若需要升级为websocket协议,需要使用HTTP协议进行请求,带上一定的header头表面要升级为websocker并给出一个随机生成的base64码用于验证身份。若服务器支持websocket协议则通过两次握手后成功建立链接,之后就可以使用websocket的数据格式进行通信了。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6日 Day6
电脑插上网线,联网后会通过DHCP协议动态申请一个IP,同时获得子网掩码,路由器地址等信息。
DHCP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Discover,Offer, Request和ACK。如果曾经连过这个网,机器会记录你上次使用的IP,再次连接时优先使用原来的那个IP,因此只需要经历第三第四阶段。
DHCP是应用层协议,考虑到需要支持广播功能,底层使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
DHCP分配下来的IP是有可能跟某台手动配置的IP地址重复的。
DHCP得到IP之后还会发3次无偿ARP通告,在确认没有冲突后开始使用这个IP展开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