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少不了ERP系统的存在,CRM、MRP、PLM、APS、MES、QMS、WMS、SRM这些都需要一起上吗?
今天就带大家先把核心搞清楚,ERP到底是干嘛的?其实就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从企业价值链拆一拆,业务无非是财务、人力、研发、生产、供应链、采购、销售、服务、资产这9大模块。企业规模一扩大,从传统模式转数字化,最关键的就是打通“数据孤岛”,让各部门数据能互通、能协作,最后靠统一数据做决策。
ERP的核心是“全局观”——把企业所有环节都当资源来管,不盯着某一个部门,而是看整个盘子怎么转。接下来咱们逐个说,它跟其他系统到底是啥关系。
1、CRM:客户管理系统
CRM得按销售模式分:有针对项目型的(比如卖大型设备)、针对终端零售的(比如卖家电),还有跟电商打通的。现在行业卷得厉害,CRM也越来越垂直,比如做SaaS的有专门的客户管理工具,做快消的有针对经销商的版本。
还有个近亲叫SCRM,多了“社交属性”,主要服务C端客户。比如做新零售的,要搞社群运营、发朋友圈营销,SCRM就能帮你管客户标签、发社群优惠券,算是从CRM里拆出来的“细分选手”。
ERP与CRM的关系:ERP管“内部效率”,比如怎么调配库存才能及时交货、怎么控制账期风险,靠内部数据提效,最终是为了更好服务客户;CRM管“外部关系”,销售、市场、售后这些直接碰客户的部门,靠它跟潜在客户拉近距离、跟老客户维持关系。
简单说,CRM是ERP最前端的“触角”。把两者打通后,销售能实时查库存(比如客户问“这台机器有货吗”,不用再问仓库),财务能及时看客户付款记录(比如要不要给老客户放账期),数据不用跨部门传表格,效率和客户体验都能上去。
2、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别以为只有软件有生命周期,企业的产品从“想法”到“退市”,全靠PLM管。研发部门最常用它:从一开始的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到画设计图纸、定工艺标准,再到采购外协、生产制造,甚至产品卖出去后的售后支持、最后退市处理,全流程的技术文档、流程节点都在PLM里。
ERP与PLM的关系:PLM是“产品的数字档案库”,所有跟产品相关的设计图、工艺表、项目文档,都由它管。等产品设计好,PLM会把BOM清单、工艺路线同步给ERP和MES:ERP拿到数据后,开始算物料需求、安排采购;MES拿到数据后,指导车间怎么生产。相当于PLM负责“造产品的蓝图”,ERP负责“按蓝图调资源”。
3、MRP:物料需求计划
MRP是生产的“粮草官”,核心管三件事:主生产计划(MPS)、产品BOM清单、库存状态。比如要生产100台冰箱,它会算清楚需要多少压缩机、多少钢板,再减去现有库存,得出该采购多少、该生产多少。最后把生产订单下给车间,采购订单下给采购部,整个供应链的物料都靠它串起来。
ERP与MRP的关系:MRP是ERP的“生产核心雏形”,早期ERP没这么全,主要靠MRP管内部物料。现在的ERP是在MRP基础上扩了范围:不只是管内部物料,还把客户需求(比如销售订单)、供应商资源(比如采购周期)都整合进来了。简单说,MRP是“管内部粮草”,ERP是“连外部需求带内部粮草一起管”。
4、APS:生产智能排程
APS是生产的“智能调度员”。比如车间同时接了3个订单,一个要10天交货,一个要分批供货,一个要优先用某台设备,APS会根据交货期、产能、物料情况,把生产时间排得明明白白,比如先做急单,再做能批量生产的,避免设备闲着或堆活。
ERP与APS的关系:APS得靠ERP“喂数据”,客户订单、现有库存、BOM清单这些基础信息,都从ERP里拿;APS算好排程后,再把结果传回ERP:比如生成主生产计划,告诉ERP“未来10天要生产哪些产品”,ERP再根据这个计划调物料、安排人力。相当于APS是ERP的“生产计算器”,帮它把“大概要生产”变成“具体几点生产”。
5、MES:制造执行系统
MES是车间的“指挥官”,智能制造离了它不行。得跟硬件配合:比如AGV小车、自动化轨道、智能扫码枪,通过这些设备采集实时数据,比如某台机器的转速、某个工序的良品率,最后变成可视化看板,车间主任一眼能看到“哪道工序卡壳了”。
ERP与MES的关系:MES管“细节执行”,ERP管“全局指挥”。比如ERP会说“今天要生产100台电机,给装配车间30台、给测试车间70台”(按工作中心分配);MES会说“装配车间的1号工位先装轴承、2号工位再装外壳,每个工位要在2小时内完成”(按工序分配)。
MES是“执行层”,帮ERP把“大计划”拆成“小任务”,还能把车间的实时数据传回ERP(比如“今天只生产了95台,差5台是因为某台机器故障”),让ERP能及时调整后续计划。
6、QMS:质量管理系统
QMS是“质量的守门人”,全流程管质量:从原材料进厂(比如检验钢板厚度够不够)、生产过程中(比如焊接工序有没有虚焊),到成品出库前(比如抽查电机绝缘性),甚至售后(比如客户反馈某批产品有问题,能追溯到是哪个车间、哪个班次生产的)。
比如做汽车零部件的,QMS能记录每一批次的质检数据:“2024年10月15日,车间A生产的轴承,抽检100个,合格98个,不合格原因是尺寸偏差”,后续查问题不用翻纸质记录。
ERP与QMS的关系:ERP管“质量结果”,比如本月合格产品多少、不合格率多少;QMS管“质量过程”,比如原材料要按什么标准检、生产中哪个工序要设质检点、不合格品是返工还是报废。
两者打通后,QMS能给ERP“踩刹车”:比如某批原材料质检不合格,QMS会触发预警,ERP就不会把这批料算进可用库存,避免误用;反过来,ERP的生产计划下给QMS,QMS会自动匹配对应产品的质检标准(比如生产高端电机,要多检3个项目),不用人工反复核对。QMS相当于ERP的“质量放大镜”,让问题能追根溯源,不只是看个数字。
7、WMS:仓储管理系统
企业规模一大,产品堆得像小山,光靠Excel记库存就乱了。WMS能帮你做三件事:算安全库存(比如最低备多少货才不会断供)、找货快(比如“这批零件放在哪个货架第几层”,扫码就知道)、空间利用率高(比如怎么堆货能在100平仓库里放更多东西)。
ERP与WMS的关系:WMS是ERP的“仓库管家”,属于ERP“库存管理”模块的升级款。ERP管“库存结果”,比如现在有100台电脑、50个键盘;WMS管“仓库过程”,比如这批电脑怎么入库(先扫码、再上架)、怎么出库(先进先出,别让老货压库)、谁在什么时候动了库存(可追溯)。
WMS能单独用(比如小仓库只需要管出入库),但跟ERP打通更实用:比如ERP下了采购订单,WMS能实时看“货什么时候到”;WMS录了出库数据,ERP能自动减库存,不用人工再录一遍。
8、SRM:供应商管理系统
采购不是只“砍价”,好的采购能帮企业降成本、保质量。SRM就是管上游供应商的:从找供应商(寻源)、评估绩效(比如这家供应商交货准时率怎么样),到签采购合同、对账付款,甚至跟供应商协同解决质量问题(比如某批零件不合格,怎么退货返工),都能管。
ERP与SRM的关系:如果说CRM是管“下游客户”,那SRM就是管“上游供应商”。ERP里的采购模块,主要管“下订单、付货款”;SRM能把这个流程扩得更全,比如找供应商时做比价、跟供应商协同物流信息、甚至搞供应链金融(比如帮供应商凭订单贷款)。
把两者打通后,采购不用再跟供应商发邮件对账(系统自动同步订单和发票),财务不用再问采购“货有没有到”(WMS入库后,SRM和ERP都能看到),相当于SRM是ERP“供应商管理”模块的“扩展包”。
最后:ERP是“中枢”,但不是“万能”
把这些系统串起来看,ERP就像企业的“中枢大脑”:它管全局资源调配,但不事事插手,PLM管产品设计、MES管车间执行、QMS管质量、SRM管供应商,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再把数据传给ERP,形成闭环。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不用把所有系统都上。比如靠销售吃饭的公司(比如做SaaS),重点抓CRM+ERP就行,不用强求上MES;生产型企业(比如做机械),得看是流程型(比如炼油)还是离散型(比如组装手机),流程型重MES+QMS,离散型重APS+WMS。
而且要记住:这些系统只是“信息化的开始”,不是“数字化的终点”。先靠它们把企业的“信息”变成“数据”(比如把车间生产数据、客户成交数据都录进系统),再用这些数据做分析(比如哪款产品利润高、哪个供应商交货准时),才算真的摸到数字化的门。
除此之外,合理且有效地运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可以提升IT开发效率,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在众多的低代码产品中,我只推荐【织信】。它区别于无代码平台只能做简单的轻量级应用,织信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工具,并内置——
AI应用搭建(自动搭建应用模型)、表单设计器(自定义表单样式)、组件设计器(一种前端网页配置式工具)、自动化(一种图形化编程工具)、脚本(编写JS代码拓展更复杂的功能)、工作流引擎(国际规范BPMN2.0可自定义的流程审批工具)、自定义API(自由对接各类业务系统、第三方平台、硬件设备)、数字大屏(数据图表和数据分析工具)等等......
能够帮助企业开发高度复杂的核心应用系统,如ERP、MES、CRM、PLM、QMS、SRM、WMS、项目、企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