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芯片哪家强

12 阅读4分钟

目前车载座舱芯片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高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生态和产品矩阵处于领先地位,而本土厂商也在快速崛起。

🏢 市场概况与主要玩家

智能座舱已成为现代汽车的“​​第二起居室​​”和“​​第三生活空间​​”

其发展高度依赖座舱芯片提供的算力支持。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的搭载率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突破​​80%​​ 。这意味着,未来绝大多数新车都将配备智能座舱系统。

整个市场可以大致分为“​​国际巨头​​”和“​​中国本土厂商​​”两大阵营:

阵营主要玩家核心产品/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参考)主要特点与客户
​国际巨头​高通 (Qualcomm)骁龙8155, 骁龙8295, 骁龙877570% 绝对领导者,生态强大,覆盖从高端到中低端车型。客户包括理想、蔚来、小鹏、奔驰、吉利等众多主流车企。
超威半导体 (AMD)9.7% 主要为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提供芯片。
瑞萨电子 (Renesas)M3, H35.5% 传统汽车电子巨头,份额受到本土厂商挤压。主要客户包括德赛西威等。
​中国本土厂商​华为 (Huawei)麒麟芯片5.4% (智驾SoC市场)全栈自研能力,与问界、阿维塔等车型深度绑定。
芯擎科技龍鹰一号 (7nm)4.8% 2024年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四,增速亮眼。搭载于吉利旗下多款车型。
芯驰科技X9系列3.57% 本土市场份额最高、搭载车型最多的智能座舱芯片厂商之一,合作车企包括上汽、奇瑞、长安等。
地平线征程系列(在智驾芯片领域领先)虽以智驾芯片闻名,但其技术积累和生态合作同样值得关注。

📊 市场份额数据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的份额排名如下:

  1. ​高通(Qualcomm)​​:74.9% (市场份额)

  2. ​超威半导体(AMD)​​:6.5%

  3. ​华为(Huawei)​​:5.4%

  4. ​芯擎科技​​:4.8%

  5. ​瑞萨电子(Renesas)​​:2.9%

  6. ​芯驰科技​​:1.9%

  7. ​联发科(MediaTek)​​:1.2%

  8. ​三星半导体(Samsung)​​:1.1%

  9. ​德州仪器(TI)​​:0.5%

  10. ​英伟达(NVIDIA)​​:0.2%

🔍 技术与发展趋势

当前车载座舱芯片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趋势:

  1. ​算力竞赛与制程进阶​​:芯片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制程工艺从主流的7nm向​​5nm、4nm甚至更先进节点​​演进,以支持更复杂的多任务处理和高质量的图形渲染。

  2. ​舱驾融合​​:这是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舱驾一体”方案(如高通8775、英伟达Thor)旨在用​​一颗高算力芯片同时驱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这可以显著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3. ​AI 与大模型上车​​:端侧AI大模型(如多模态交互、场景化服务)需要芯片具备强大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算力​​。本地化部署AI模型已成为新一代芯片的标配,以提升交互体验和响应速度。

  4. ​本土化与差异化​​:国际巨头虽强,但本土厂商凭借​​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响应、灵活定制​​以及供应链安全等优势,正在中低端市场和特定应用场景中快速渗透,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当前车载座舱芯片格局是:

• ​​高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生态,目前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

• ​​国际传统豪强​​如瑞萨、英伟达等,依然在特定领域或客户中保有份额,但面临激烈竞争。

• ​​中国本土厂商​​(如华为、芯擎、芯驰、地平线等)​​上升势头非常迅猛​​。它们正在从技术、市场、生态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不足3%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超过10%,已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不仅仅是芯片算力的比拼,更是​​整体解决方案、生态系统、对本土化需求的理解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综合较量。舱驾融合和AI大模型的应用将成为关键的创新赛道。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