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diapipe深度学习的运动人体姿态提取系统python源码

25 阅读3分钟

1.算法运行效果图预览

(完整程序运行后无水印)

1.jpeg

2.jpeg

3.jpeg

4.jpeg

5.gif

6.gif

2.算法运行软件版本

程序运行配置环境:

 

人工智能算法python程序运行环境安装步骤整理-CSDN博客

 

image.png

 

3.部分核心程序

(完整版代码包含详细中文注释和操作步骤视频)

 

`# 使用mediapipe进行姿态检测的函数

frame是输入的视频帧,pose是姿态检测对象

def mediapipe_detect(frame, pose):

    img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RGB)# 将视频帧从BGR颜色空间转换为RGB颜色空间

    img.flags.writeable = False

    results = pose.process(img)# 使用姿态检测对象处理图像,得到检测结果

    img.flags.writeable = True

    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RGB2BGR)# 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回BGR颜色空间

    return img, results# 返回处理后的图像和检测结果`

 

4.算法理论概述

4.1 Mediapipe在人体姿态提取中的应用

      Mediapipe使用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来进行人体姿态提取,常见的模型结构如OpenPose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大量人体姿态图像数据的学习,构建了一个能够准确预测人体关节位置的模型。模型的目标是检测人体的多个关键点(如头部、肩部、肘部、腕部、髋部、膝部、踝部等)的位置。对于每个关键点,模型输出一个置信度图(confidence map),表示该关键点在图像中每个位置出现的概率。

 

       在检测到各个关键点后,需要确定哪些关键点属于同一肢体,从而构建完整的人体姿态骨架。这通常通过计算关键点之间的亲和度(affinity)来实现。例如,对于两个相邻的关键点(如肩部和肘部),模型会输出一个表示它们之间连接可能性的向量场(vector field),称为部分亲和场(Part Affinity Fields, PAFs)。

 

4.2 Mediapipe架构

Mediapipe 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核心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Calculator Graph:计算器图是Mediapipe的核心,它由多个Calculator节点和数据流组成,Calculator是Mediapipe中的基本处理单元,负责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如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等。数据流则用于在不同的Calculator之间传递数据。

 

Packet:数据包是Mediapipe中数据传递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如图像、音频、关键点坐标等。每个Packet都有一个时间戳,用于标识数据的产生时间。

 

Subgraph:子图是一种特殊的Calculator,它由多个Calculator组成,可以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封装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4.3 Mediapipe的工作过程

 

定义Calculator Graph: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定义一个Calculator Graph,将不同的Calculator 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数据处理管道。

 

初始化 Graph:在运行之前,需要对Calculator Graph进行初始化,包括加载模型、分配资源等操作。

 

输入数据:将待处理的数据(如图像、视频等)输入到Calculator Graph中,数据会按照预先定义的数据流路径依次经过各个Calculator节点进行处理。

 

处理数据:每个Calculator节点根据自身的功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下一个节点。

 

输出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最终的结果会从Calculator Graph的输出节点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