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实在是太激动了~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人工智能体+ 开始按上了加速键!
十年前,也就是 2015 年,“互联网+”把传统行业接入了网络,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一路狂飙;【文末有原文地址】
十年后,2025 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是把“智能体”嵌入到科研、产业、消费、民生、治理与全球合作六大板块,让经济社会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阶段。【文末有原文地址】
到 2027 年,AI 在 6 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 70%+;
到 2030 年,普及率 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到 2035 年,迈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新阶段,工作、学习、养老、社交,AI 都会深度嵌进生活的每个角落。
下面泽安用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唠一唠!
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是从“触网”到“装脑”
我们先来看看对比:
互联网+ 到 人工智能+ ;核心底层逻辑主要是这三者改变了:
时代土壤变了: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增量不再来自“上网人数”,而在于“决策效率”。
技术范式变了:从“信息检索+内容分发”转向“感知—推理—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
政策使命变了:从“线上线下融合”转到“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服务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温度。
这份《人工智能+ 意见》读懂什么:四个关键
智能原生:AI 不再是外挂,而是“大脑”
以前我们常说“给流程上个网”,“装个 App”,其实核心只是把老东西搬到线上。电商,外卖,滴滴等等都是这样的模式
现在的“智能原生”意思是:从一开始就用 AI 来设计整个业务逻辑,好比企业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都是 AI 驱动的。
举个例子:工厂里,从设计图纸到试生产,再到大规模生产、售后服务、供应链调度,AI 都能参与,形成一整套“自动升级”的流程。
最后沉淀下来的,不只是工具,而是可复制的“行业经验库”。
算力与开源:AI 的“电力网”和“公共车间”
AI 的运行离不开算力,相当于“电力+服务器”的结合。
国家提出要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就像修建了一张全国范围的 AI 电力网,让东部的数据中心、西部的能源、网络通道都能协同起来。
同时强调“开源”,不仅鼓励企业和社区开放模型、工具、数据,还要把开源贡献算作高校学分和科研成果。换句话说,以后做开源不只是“爱好”,可能直接变成你的“履历加分项”。
这意味着开发者、小团队的门槛大大降低,能直接参与全球级的创新。
民生有温度:从“买得快”到“活得好”
“互联网+”时代解决的是“买东西更快更便宜”;“人工智能+”更关心的是“生活质量”。
- 在教育上,AI 不只是自动批改作业,而是可以成为“智能学伴”,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 在医疗上,AI 健康助手能帮基层医生快速诊断、提升效率。
- 在养老托育和心理陪伴上,AI 能提供日常的关心和互动。
- 在文化上,AI 不只是“生成图片”,而是帮助创作出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讲好自己的故事。 一句话:从“买得快”升级到“活得好”。
安全与全球治理:靠谱的 AI,普惠的 AI
明确模型、数据、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的全链路安全,强调“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的前瞻评估;
国际上支持联合国在 AI 全球治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推动开源可及与能力普惠,缩小“全球智能鸿沟”
六大重点领域,怎么落地(极简读法)
- 科技与科研:AI for Science、大模型进科研设施、跨学科范式变革;连社科方法也强调人机协同与“智能向善”。
- 产业与制造: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供应链智能协同、工艺优化、工业互联网深融合。
- 农业:育种体系、农机/无人机/机器人、生产管理与风险防范智能化。
- 服务业:从“互联网服务”升级到“智能驱动服务”,在软件、金融、法律、交通、物流等领域全面嵌入智能体与终端。
- 消费:智能终端“万物智联”,智能网联汽车、AI 手机与电脑、家居与穿戴;拥抱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
- 治理与全球合作: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政务智能办事、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化、公共安全与生态治理的系统应用;同时深化国际协作与联合国框架下的治理
泽安趋势判断:未来 3–5 年的三股“主增量”
智能体成为“新操作系统”:企业将围绕“AI 编程+智能体 + 专家知识 + 工具链”重构人岗边界,办公、研发、客服、营销的 AI 复合型岗位比重快速攀升。
端边云一体的智算网络:模型推理大量下沉到终端与边缘,实时、低成本、隐私友好成为竞争点;统一的算力网络与调度将像“电力网”一样成为基础设施。
开源生态释放开发者红利:围绕 AI 编程、模型、工具、数据集的开源协作与激励机制走向规范化,“贡献=信用=机会”,个人开发者与小团队的上升通道更清晰
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
现在是去中心化时代,利用 AI,打造个人的“智能生产线”;
在职场,价值正在从“亲手做”转向“会编排”。能把人、AI 和工具链排成闭环流程,并用数据衡量效果的人,会成为新型“编排者”,效率与话语权都更高。
在创业,传统的“做平台”红利已过,新的机会是做垂直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小切口、强交付、可审计。借助开源和算力服务,小团队也能快速站到全球赛道。
在一人企业,AI 让个体具备“微型生产网络”的能力。把经验封装成智能体、模板包或课程,靠订阅与复购形成长期复利。
去中心化时代,职场人、创业者和个体,只要能沉淀可复制的成果,就能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原文地址:
15 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www.gov.cn/zhengce/con…
25 年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www.gov.cn/zhengce/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