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为什么我放弃Vue全家桶,选择了Next.js + Supabase
12天的项目,我现在2天就能搞定。
这不是吹牛,而是我真实的开发体验。从Vue全家桶切换到Next.js + Supabase后,我的开发效率提升了10倍。
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出身的AI创业者,我曾经是Vue全家桶的忠实用户。Vue 3 + Vite + Pinia + Element Plus,这套组合陪我度过了实习和早期项目开发。
但是,当我开始用AI工具写代码后,一切都变了。
痛点:Vue在AI时代的尴尬
最初我还是习惯性地选择Vue,毕竟熟悉。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AI对Vue的理解让人抓狂
真实场景:我让Claude帮我写一个用户状态管理,结果:
// AI生成的Vue代码 - 问题一堆
const user = reactive({ name: '' }) // 应该用ref?
const userName = ref(user.name) // 重复定义?
// Pinia store在哪?为什么不用?
我花了2小时调试,最后发现AI把Vue 2和Vue 3的语法混在一起了。
更要命的是选择困难症
想要个用户登录系统?Vue全家桶给你10种方案:
- 后端:Express? Koa? Fastify?
- 数据库:MySQL? PostgreSQL? MongoDB?
- 认证:JWT? Session? OAuth?
- 部署:Docker? PM2? Nginx配置?
每个选择都需要调研、对比、踩坑。还没开始写业务逻辑,就已经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转折:AI改变了我的选择标准
直到我接触到Claude Code和各种MCP工具,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本:
在AI时代,技术栈的选择标准彻底变了。
以前我们选技术栈考虑的是:
- 学习曲线
- 生态丰富度
- 团队熟悉度
- 性能表现
现在必须加上一个新维度:AI友好度。
什么是AI友好度?就是AI工具对这个技术栈的理解程度和支持质量。我发现:
- React/Next.js的训练数据更多 - GitHub上React项目是Vue的好几倍
- TypeScript + React的组合AI最熟悉 - 代码生成质量明显更高
- Next.js生态更适合全栈开发 - 一套框架解决前后端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架构,而是快速验证想法的能力。
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不只是我这么想,看看数据:
- GitHub上新项目,70%选择Next.js而非Vue
- Vercel部署量:Next.js项目数是Vue的5倍
- Stack Overflow 2024调查:Next.js超越Vue成为最受欢迎框架
连大厂也在转向:
- Netflix:从自建架构迁移到Next.js
- TikTok:新项目默认选择Next.js + Supabase
- 字节内部:推荐小团队使用"无后端"方案快速原型
我的答案:Next.js + Supabase
最终我选择了这个组合:
前端:Next.js 14 + TypeScript + Tailwind CSS
- AI对React生态理解最深
- TypeScript让AI生成的代码更可靠
- Tailwind CSS的原子化样式AI也很熟悉
后端:Supabase (PostgreSQL + 自动API)
- 零后端配置,专注业务逻辑
- 自动生成TypeScript类型定义
- 内置认证、存储、实时功能
开发工具:Claude Code + AI编程助手
- 代码自动生成和优化
- 实时错误检测和修复建议
- 智能代码补全和重构
最重要的是,你不需要从零搭建。
Next.js官方提供了with-supabase
模板,一行命令就能开始:
npx create-next-app -e with-supabase my-app
这个模板已经配置好了:
- ✅ Supabase客户端初始化
- ✅ TypeScript类型定义
- ✅ 用户认证系统
- ✅ 中间件和路由保护
- ✅ 服务端和客户端数据获取
关键是,AI对这个模板非常熟悉。
我让Claude帮我修改代码时,它知道:
createClient()
怎么用- 认证状态如何获取
- RLS规则怎么写
- Server Components和Client Components的区别
代码对比见真章
同样是获取用户信息,看看差异:
// Vue + AI:经常出错
const { data } = await $fetch('/api/user') // $fetch是啥?
const user = reactive(data) // 为什么不用ref?
// 类型怎么定义?接口在哪?
// Next.js + Supabase + AI:一气呵成
const { data: user } = await supabase.auth.getUser()
// 自动类型推导,无需手动定义
这就是AI友好度的体现 - 不是技术本身有多先进,而是AI对它的理解有多深。
实战验证:效率的巨大提升
用这套技术栈开发项目,我的体感是:
开发速度提升10倍
以前用Vue全家桶做一个带用户系统的项目:
- Day 1-2: 搭建后端API
- Day 3-4: 配置数据库和认证
- Day 5-7: 前端业务逻辑
- Day 8-10: 联调和部署
现在用Next.js + Supabase:
- Day 1 上午:
npx create-next-app -e with-supabase
,完成核心功能 - Day 1: 下午,部署到Vercel
- 完成
真实案例对比
让我用具体数字说话。最近我帮朋友做了一个AI工具的落地页项目:
技术需求:
- 用户注册登录
- 支付集成
- 使用记录追踪
- 响应式设计
- SEO优化
Vue全家桶时代(预估):
- 后端API开发:5天
- 前端开发:4天
- 认证系统:2天
- 部署配置:1天
- 总计:12天
Next.js + Supabase实际用时:
- 模板初始化:30分钟
- Supabase数据库设计:半天
- 前端页面开发:1天
- 支付集成(Stripe):半天
- 部署(Vercel一键):10分钟
- 总计:2天
效率提升关键因素:
- 零后端配置 - Supabase自动生成API
- AI代码生成 - Claude对Next.js生态理解深度
- 模板起步 - with-supabase省去了80%的基础配置
- 类型安全 - TypeScript让AI生成的代码更可靠
踩坑经验:诚实的权衡
当然,这套技术栈也不是万能的:
性能权衡:
- Supabase在复杂查询时确实比自建API慢一些
- 但对于MVP和中小项目(1万用户以下)完全够用
成本考虑:
- 免费额度很慷慨:500MB数据库,50MB存储
- 付费后按使用量计费,比维护服务器便宜
迁移风险:
- 高度依赖Supabase生态
- 但PostgreSQL标准,迁移难度不大
最重要的认知转变:
在AI时代,完美的架构不如快速的验证。
一些实用建议
如果你也在纠结技术栈选择,我的建议是:
1. 评估你的真实需求
选择Next.js + Supabase,如果你:
- 团队规模3人以下
- 需要快速验证想法
- 预期用户量1万以下
- 重视开发效率 > 极致性能
坚持传统技术栈,如果你:
- 团队有专门的后端工程师
- 对性能有极致要求
- 已有大量历史代码
- 数据安全要求极高
2. 立即行动,不要完美主义
# 今天就可以开始
npx create-next-app -e with-supabase my-ai-project
cd my-ai-project
npm run dev
花30分钟体验一下,比看100篇教程有用。
3. 拥抱AI编程助手
推荐使用Claude Code或其他AI编程工具,它们对Next.js + Supabase生态理解最深,能提供:
- 精准的代码生成
- 智能的错误修复
- 最佳实践建议
结语:
从Vue全家桶到Next.js + Supabase,这不只是技术栈的切换,更是开发思维的升级。
在AI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掌握最新的框架,而是选择AI最懂的工具,让AI成为你的开发伙伴。
技术为想法服务,想法为使命服务。选择让你更快实现想法的技术栈,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