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视觉语言模型(VLM)只会 “看”,那真的是已经不够看的了。
因为现在真实世界的任务简直不要太复杂,要想让 AI 干点实事儿,光有多模态还不够,必须还得有深度思考的强推理能力。
而就在刚刚,智谱发布并开源了一个仅 9B 大小的模型——GLM-4.1V-9B-Thinking,在 28 项评测中一举拿下 23 个 SOTA!
毫无悬念地成为 10B 级别里效果最好的 VLM 模型;而在 18 项评测中,它都可以与自身 8 倍参数量的 Qwen-2.5-VL-72B 一较高下,甚至是超越的程度。
整体来看,GLM-4.1V-9B-Thinking 之所以能够这般 “以小搏大”,核心原因就是会思考:
引入了思维链(Chain-of-Thought)推理机制,并通过课程采样强化学习(RLCS,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Curriculum Sampling)来全面提升模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谱这次发布新模型之际,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对其进行了 10 亿元投资,并将于近期完成首次交割。
评测是一方面,但也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现在的 AI“贵在”得能干点实事儿,那么 GLM-4.1V-9B-Thinking 具体 “疗效” 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先看效果
例如我们在不给提醒的情况下,先 “喂”GLM-4.1V-9B-Thinking 一幅名画:
然后向它提问:
这幅画中哪些元素违背物理规律?艺术家可能通过这些矛盾表达什么哲学思想?
可以看到,GLM-4.1V-9B-Thinking 先是看出了这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 · 达利创作的《记忆的永恒》;然后也道出了画作中存在违背物理的视觉符号等。
我们再让它看一眼今年高考的一道图文并茂数学真题,并附上一句 Prompt:
请帮我解决这个题目,给出详细过程和答案。
(PS:这道题很多大模型在之前都有出现过翻车。)
GLM-4.1V-9B-Thinking 在思考片刻过后,就会给出一个简洁且精准的答案——A:
再如此前同样让一众大模型 “头疼” 的看时钟和日期问题,我们也让 GLM-4.1V-9B-Thinking 试一试:
看这张图,分别是什么时间和什么日期?
在同时处理两个易出错的问题时,GLM-4.1V-9B-Thinking 依旧是给出了相对准确答案(时间有一点小偏差,应该是 10 点 11 分):
以及还有生活中比较有趣且实用的例子——看手相:
有懂手相的小伙伴,也可以留言讨论 GLM-4.1V-9B-Thinking 看得是否准确哦~
由此可见,GLM-4.1V-9B-Thinking 在 “边看边想” 这件事已经达到了普通人的水准。
整体而言,它现在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
超长视频解析:能看懂长达 2 小时的视频,准确分析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时间关系
-
智能读图问答:不仅能描述图片内容,还能结合常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解答
-
理科解题助手:支持数学、物理等理科题目解答,提供详细解题步骤
-
图文识别转换:可精准提取图片 / 视频中的文字和表格,转为结构化数据
-
专业文档处理:擅长解读金融、政务等专业文件,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
图像定位标注:能标出图片中指定对象的具体位置坐标
-
智能界面操作:可识别电脑 / 手机界面元素,执行点击、滑动等操作指令
-
看图写代码:根据设计图自动生成前端网页代码
再看技术
在看完效果之后,我们再来聊聊 GLM-4.1V-9B-Thinking 背后的技术。
从 GLM-4.1V-9B-Thinking 的模型架构来看,主要包含三大块的内容,它们分别是:
-
视觉编码器(ViT Encoder)
-
多层感知机适配器(MLP Projector)
-
语言解码器(Language Decoder)
视觉编码器就好比模型的 “眼睛”,团队给它选了 AIMv2-Huge 这个 “超级视力装备”。
一般的 “眼睛” 看视频用的是二维卷积,就像一张张照片,但 GLM-4.1V-9B-Thinking 这个 “眼睛” 换成了三维卷积,这样它就能像看电影一样,在时间维度上 “快进快退”,快速处理视频,效率大大提高。要是遇到静态图片,它就把图片多复制几份,假装是 “小短片”,保证输入格式统一。
为了让这个 “眼睛” 不管看到多宽多窄、多清晰的画面都能适应,团队还给它做了两个升级。
第一个是加了二维旋转位置编码,这就像给 “眼睛” 戴了一副 “特殊眼镜”,就算画面特别宽(宽高比超过 200:1),或者特别清晰(4K 以上分辨率),它也能稳稳地 “看清楚”。
第二个是保留了可学习的绝对位置嵌入,就像给 “眼睛” 记住每个画面位置的 “小本本”,在训练的时候,通过双三次插值,让它能灵活适应不同大小的画面。
语言解码器则是模型的 “嘴巴” 和 “大脑”,负责理解你的问题,然后给出答案。
团队把原来的旋转位置编码升级成了三维的,这让模型在同时处理画面和文字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就像你一边看地图一边听别人描述路线,能更快找到方向,而且它回答文字问题的能力一点没减弱。
多层感知机适配器就像是 “眼睛” 和 “大脑” 之间的 “翻译官”,把 “眼睛” 看到的信息翻译成 “大脑” 能理解的语言,让整个模型顺畅地工作。
在训练 GLM-4.1V-9B-Thinking 方面,则是包含三个阶段:预训练(Pretraining)、监督微调(SFT)和课程采样强化学习(RLCS)。
预训练阶段
在最初阶段,团队的目标是让模型具备广泛的图文理解能力。
为此,智谱采用了 “双通道并行” 的训练方式,对模型进行了 12 万步的训练。每次输入的文本长度为 8192,整体批量大小为 1536。训练用的数据包括图像配文字、图文混合内容、识别文字(OCR)、图像定位、指令问答等多种类型。
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团队还用了 “样本拼接” 的方法,把不同长度的训练数据拼成接近最大长度的长序列,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显存,减少浪费。
为了让模型更好地处理高分辨率图片、视频片段以及特别长的文本,团队在训练中加入了更复杂的数据,比如视频的连续画面和长度超过 8000 字的图文内容。
在这个阶段,团队把输入的序列长度扩展到了 3 万多(具体是 32,768),并采用了更高级的并行训练方式(两路张量并行加上四路上下文并行),继续训练了一万步,同时保持之前的总批量大小不变(1,536),以确保训练的稳定性和效率。
监督微调(SFT)阶段
在微调阶段,团队专门准备了一批高质量的 “思维链”(CoT)训练数据,目的是提升模型在处理复杂因果关系和长篇推理问题时的能力。这些训练样本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组织:
微调时团队对模型的全部参数进行了训练,输入长度设为 32768,批量大小为 32。
训练内容来自多个实际任务场景,比如解数学题、多轮对话、任务规划和复杂指令的执行,数据形式包括图文结合、多模态输入和纯文本等多种类型。
这个阶段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模型处理多模态信息的推理能力,同时也让它在语言理解和逻辑推理方面依然表现稳定。
课程采样强化学习(RLCS)阶段
在 SFT 的基础上,团队还引入了课程采样强化学习来提升性能。
团队主要结合了基于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RLVR)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来覆盖多个关键任务维度:
-
STEM 领域问题求解(数学、物理、化学)
-
多模态信息定位与理解(OCR、实体定位、视频分析)
-
智能体任务(GUI 交互、代理规划)
-
文档与图表理解、逻辑推理、复杂指令执行等
团队采用 “课程学习” 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强化训练,也就是先让模型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挑战更难的任务。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训练策略,模型在实用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关于 GLM-4.1V-9B-Thinking 的论文、代码等也均已开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文末链接哦~
论文地址:
arxiv.org/abs/2507.01…
开源列表:
[1]Github:github.com/THUDM/GLM-4…
[2]ModelScope:modelscope.cn/collections…
[3]Hugging Face:huggingface.co/collections…
[4]HuggingFace 体验链接:huggingface.co/spaces/THUD…
[5] 魔搭社区体验链接: modelscope.cn/studios/Zhi…
智谱 MaaS 开发平台 bigmodel.cn 同步上线 GLM-4.1V-Thinking-Flash API:
[1]API 使用指南:www.bigmodel.cn/dev/howuse/…
[2]API 接口文档:www.bigmodel.cn/dev/api/vis…
[3] 体验中心:www.bigmodel.cn/trialcenter…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