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西湖区某挂壁出租屋的落地窗前,看着凌晨一点寂静的街道和熄了灯的写字楼,我突然想起了两年半前大二上学期在学校某个群上看到的学习python的类似社团组织的广告,那时我就在想这对我人生轨迹的影响。当时认为如果能进大厂,会是人生这一小阶段的完美终点,其实那是焦虑循环的起点。
探索与转向:coding的抉择
bg双非非科班,buff叠满了。大一的时候我就考虑了未来要过怎样的生活,最开始还没有转码的打算,在自己探寻可以走的道路。当时b站cxk的鬼畜热火朝天,并且整个经济环境还没有那么差,学了AE后尝试去做过视频,因为产出的成果是自己的,所以干多久都乐此不疲,当时做一个视频要花两周,确实是干劲十足,越干越兴奋,不过后来的效果并不尽人意。转折在于那则python广告,当时以为就是个娱乐兴趣班,进了之后却别有洞天,首先是了解到CS自学指南,然后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现状,学校商业化,只想着怎么从学生那搞钱;互联网疯狂扩招的时代已过。但我仍觉得CS是最有潜力的,第一点就是程序员的基本技能是科学上网,那么检索信息的能力肯定要比一般人强,第二就是很多前沿的领域,都是以CS为基础的,例如AI的发展。能够获取第一手的信息,会比较有优势一些。于是乎,根据自学指南,CS61A,CS106B,CS144.CMU15445,MIT6.828,824都有涉猎,做了不少lab,当时字节青训营的活动又比较火,参加后接触了GO,发现写起来很爽,代码简洁,就决定是它了。
实习修罗场:学生思维到职场逻辑
大三寒假结束,才开始投实习,当时是在B0ss投的,没有想到毫无实习经验且学历没有优势却能约到鹅厂和熊厂的面试,不出意外都挂了,现在回想刚开始面试问的那些问题,真的挺简单的,不过我没有在企业待过,很多问题靠自己做项目是很难接触到的,所以答的不怎么好。回想起来熊厂一共给了七次面试机会,可惜都没把握住。
实习经历
公司一,20-100人,2024.3-2024.5,我认为在这家公司的蜕变是最大的,我知道了职场的生存法则,在这之前我还是学生思维,领导派任务,我做完就干其他事了,以为领导之后会在有新任务的时候继续找我,我没有主动汇报和沟通,汇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公司二,100-500人,2024.6-2024.9,遇到比较难的任务时,面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人焦躁,做法是不要畏难,什么不了解就查什么,什么不会就学什么,对排期有个规划,及时反馈就好。
公司三,某中厂子公司,2024.9-2024.12,如果待遇比底线低就不要接offer,不然会带着负面情绪上班,压抑。
公司四,500-1000人,2025.2-2025.5,有转正意愿,基于之前的经验,在这家公司实习经常和mt 11,活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和同事相处都比较融洽,结果转正压薪严重,不考虑了。
春招拿到了某中厂offer,待遇符合预期,现在提前实习,虽然不是传统后端开发,偏鸡架,待了一段感觉项目应该也能hold得住,杭州生活要比北京舒服多了,果然离开了北京在哪都是幸福。
心绪难平:焦虑循环与自我探寻
大二开始就避免不了焦虑,自己会庸人自扰,会把事情往坏的方面去想,然后在心里就承受着坏的结果,其实到了那个时间节点坏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是改不掉这个心态。虽然一直想做个乐观的人,但是悲观情绪还是占据心里的大多数。或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睡觉的时候会思考很多的事情,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从当前的大环境来看,未来是呈下降趋势的,并且网上的信息大多为负面,所以对事情都是往坏的那一面去想,一直有运动的习惯,能缓解一点,但是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准备想养只猫,不知道有没有用。
副业也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赛道,说到底还是懒,不想尝试,空闲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目前的想法只有定投黄金,买大蓝筹(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纳斯达克,腾讯),分散投资风险。
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无论怎样都达不到想要的生活状态,不想躺平,但是也不想受累,无论选那种都活的不开心。可能比较适合当个高富帅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