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lay第三方支付:开放生态下的开发者机遇与挑战

57 阅读6分钟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压力持续升温,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支付规则成为焦点,反垄断浪潮推动应用商店第三方支付逐渐开放。

2021年韩国《电信商业法案》率先打破垄断,要求应用商店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系统接入,成为全球首个立法国家。随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美国《开放应用市场法案》等政策相继出台,迫使谷歌逐步调整其支付政策。

2024年,Epic Games在与谷歌的诉讼中胜诉,法院裁定谷歌需开放Android系统并允许第三方支付,进一步加速了支付生态的开放。

一、当前开放进展与规则

1、覆盖国家与试点计划

Google Play的第三方支付“用户选择计费试点”(User Choice Billing Pilot)已覆盖39个国家地区:

亚太地区:韩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非洲地区:南非。

美洲地区:美国、巴西。

欧洲经济区(EEA):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共和国、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开发者需满足以下条件申请加入:

  • 企业开发者账号;
  • 欧洲经济区(EEA)允许游戏应用,其他地区仅限非游戏类应用;
  • 需接入Google Play备选结算系统的API并手动报备交易数据。

Google Play备选结算系统的API详见:

developer.android.com/google/play…

手动报备交易数据详见:

support.google.com/googleplay/…

2、抽成比例调整

谷歌对第三方支付的抽成比例从原30%降至26%(小型开发者从15%降至11%),但开发者仍需承担第三方支付通道的手续费。例如,韩国开发者若使用第三方支付,实际收益可能因额外成本而低于预期,导致多数游戏公司选择观望。

3、税务合规挑战

部分国家(如英国、日本、科特迪瓦)对第三方支付提出严格税务要求:

  • 英国:使用第三方支付需自行申报20%增值税(VAT),合规成本高达每月£1500;
  • 日本:需开具包含税务登记号的日文发票,格式错误可能导致用户退款;
  • 科特迪瓦:未提交税号将面临20%流水扣押。

通过当前开放进展与规则,可以发现,Google Play开放的第三方支付,可能与大家想象的有很大差异。

实际上选择“用户选择计费”的开发者,仍然需要从他们的应用内销售和购买行为中被谷歌抽成,只是抽成比例有所降低。

二、对开发者的影响与机遇

1、成本优化与收益提升

尽管抽成比例仅降低4%,但第三方支付通过本地化渠道(如印度的Paytm、中东的Mada)可显著提高支付成功率,间接提升收入。例如,印度用户更习惯本地钱包,接入后付费转化率可提升15%-20%。

2、支付方式多样化

官方支付仅支持信用卡及少量本地方式,而第三方支付聚合了网银转账、数字钱包等多元化渠道。例如,Checkout.com在中东支持Mada、Qpay,在拉美整合现金支付,覆盖更广泛用户群体。

3、数据自主权与生态建设

第三方支付使开发者能够获取用户付费习惯数据,为D2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分析支付行为优化定价策略或推出订阅服务。

Android出海看来,互联网平台抽成的基本逻辑,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就得留下买路财”。

在付出了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责任和义务后,当然就需要从参与者依靠平台进行的获利行为中获得回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商业模式,都是从大型开发者身上“割肉”来补贴中小开发者。

三、挑战与风险

1、合规成本高企

税务申报、发票管理等合规流程复杂,尤其对中小开发者构成负担。英国开发者若选择第三方支付,合规成本可能吞噬15%的利润。

2、平台隐性限制

谷歌虽开放支付,但仍控制应用商店排名和推荐机制。韩国开发者担忧脱离官方支付可能影响榜单曝光,进而损害用户获取能力。

3、技术对接门槛

接入第三方支付需投入研发资源,维护多通道支付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日本发票生成需依赖开源工具或定制化开发。

四、未来趋势与建议

1、政策驱动的全球扩展

随着OECD数字税框架落地,更多国家将推进税务本地化,开发者需动态调整策略。例如,以科特迪瓦税号为跳板拓展西非市场。

2、支付与订阅模式结合

英国等高合规成本地区可转向订阅制,分散税务压力并提高用户粘性。

3、生态互补性增强

Epic诉讼案的裁决可能加速第三方应用商店崛起,形成与Google Play的竞争格局。开发者可通过官网充值、侧载应用等方式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

根据Google Play官方说法,绕过他们向用户收费并不代表就能避免被抽成。开发者想要在Google Play中上架应用,依然需要保留Google Play的支付API接口,以及“当用户选择使用其它计费系统时,开发者支付的服务费将减少4%”。

目前,Google Play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收入规模的开发者,采取的是15%-30%的阶梯收费方式。

换而言之,即使开发者提供“用户选择计费”,也只是将费率降低到11%-26%,所以希望该功能能够避开抽成的开发者想必会大失所望。而谷歌此举其实暴露了真正的态度,那就是想要取消应用商店抽成是不可能的,只有抽成比例可以谈。

五、总结

Google Play第三方支付的开放既是反垄断压力下的妥协,也是全球数字支付生态演进的必然。开发者需在成本、合规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同时抓住本地化支付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机遇。

未来,随着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支付“最后一公里”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唯有灵活应变者方能立于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