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SFT(Supervised Fine-Tuning)详解

545 阅读2分钟

SFT(监督微调) 是大语言模型(LLM)训练中的关键阶段,指在预训练(Pre-training) 后,使用标注数据对模型进行有监督的精细化调整,使其适应特定任务或领域。以下是深度解析:


1. SFT的核心作用

阶段数据目标典型应用
预训练海量无标注文本学习通用语言表示(词汇、语法等)基座模型(如LLaMA、GPT)
SFT微调高质量标注问答对对齐人类指令、适应具体任务客服、代码生成、文案创作
RLHF人类偏好反馈优化输出安全性、流畅性对话系统(如ChatGPT)

2. SFT的实施步骤

  1. 数据准备

    • 收集指令-答案对(如:“写一首诗”→ “春风拂面…”)
    • 要求:高质量、多样性、覆盖目标场景
  2. 训练方法

    • 全参数微调:调整模型所有参数(计算成本高)
    • LoRA:仅训练低秩适配层(资源高效,效果接近全参数)
  3. 评估指标

    • 任务准确率(如分类F1值)
    • 人类评估(流畅性、有用性)

3. SFT vs 其他微调方法

方法数据需求计算成本适用场景
SFT标注指令-输出对中-高任务定向(如法律问答)
Prompt Engineering无/少量示例极低快速适配简单任务
RLHF人类偏好排序极高对齐价值观(如无害化)

4. 典型SFT案例

  • 医疗大模型:用医学论文QA数据微调,提升专业问答能力
  • 代码助手:GitHub代码片段+注释微调,优化代码生成
  • 多轮对话:基于对话树数据微调,增强上下文理解

5. 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数据质量:人工标注成本高 → 用合成数据+专家校验
  • 过拟合:小数据微调易过拟合 → 早停(Early Stopping)+ 数据增强
  • 灾难性遗忘:微调后丢失通用能力 → 混合预训练数据联合训练

总结:SFT是将通用大模型转化为领域专家的关键桥梁,需平衡数据质量、计算资源和任务需求。当前主流方案(如LoRA)大幅降低了微调门槛,使企业可快速定制专属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