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个系列真的要写成现场直播了。
一
我干了一件傻逼事儿。
我们公司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公司,所以不仅有软件开发产线,也有硬件开发产线。
上一篇文章我不是说我在招聘一个质量保证负责人嘛,我们对于这个岗位的要求是,是希望在软件质量保证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尽量有硬件或者软硬结合的产品的质量保障经验的人选。
出乎意料,刚刚贴出去JD,我们就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人选。
这个候选人在某还算知名的硬件公司,负责管理过一个质量保证团队,验证一个非常有挑战的硬件产品的功能。
同时还曾经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产品线负责过软件产品的质量保障工作。
这尼玛不是定向投喂嘛。
我在面试的时候,着重考察了对方对于硬件产品质量保证的经验,显然是非常靠谱而且很有思考的。
我也顺嘴问了一些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软件项目经验,但是也没细问。
这周,这位候选人入职了。
我作为他的直属上级,那我肯定得拉着他讲解各种公司业务的背景。
讲解的过程中,我提了一嘴,说这个服务和那个服务之间使用redis连接的。
我无意间扭头看了一眼他的表情,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顿时菊花一紧,赶紧假装不在意的问了一嘴:“你知道redis吧?”
候选人说:“你能把这个单词写下来一下吗?”
我的脑子嗡一下子就炸了。
我故作镇静的把redis的单词写在白板上,脑子里拼命的回想我面试的时候到底问了啥问题,怎么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发现。
于是我就开始试探他的技术能力。
我后面讲到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测试工具,现在还是用原始的命令行的形式让大家使用的,希望建设成工具化。
候选人问我:“命令行?是哪种命令行。”
我悬着的心算是彻底死了。
这种事情,候选人一点都没有撒谎,你面试官没有考察出来我不合格,就是面试官的问题。
而且多位面试官中,我的职位是软件负责人,我最应该考察软件技术能力,出了问题肯定是得我负责。
我懊丧了一小会儿,然后赶紧在一个内部群里跟HR和老板汇报了这个事情。
我老板看了以后,回复说:“了解,你觉得他短期内能学会吗?”
我真的特想匿名拍一下我老板的马屁。
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只想发脾气。比如这个case,老板完全可以指责我说:“你没考察出来!你应当负责!”他这么说了我真的没脾气,连顶嘴都顶嘴不了。
但是我老板没有这么说,而是第一时间考虑有没有解决方案,想着能怎么尽量挽回损失。
强大的人都有这个能力,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情产生内耗,而是集中精力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老板真的是一个特别 decent 的人。
关于这个候选人的问题,也得随时关注后续了。
二
之前说权力交接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不平稳,果然不平稳就来了。(说实话,要是一点都没有不平稳,也是不太可能的。)
果然有人公开跟我对着干。
老板decent就有老板decent的坏处,老板太nice了,员工就太随意。这家公司的任何技术决策,是没有技术方案评审的。所有需求大家自己想怎么做怎么做。
之前很多方案都是先斩后奏的,某一个同事偷摸就做了,其他同事压根不知道。等到做完了,别人跟他联调的时候才发现,他的那个方案就是把麻烦事儿扔个合作的同事,导致合作的同事要做很多工作。
但是已经做完了,员工之间为了避免人际冲突,有委屈也就憋在心里了。但这样肯定是不利于团队长期发展的。
有一个需求,某一个一线同事负责开发。我反复跟他说了好几次,让他拉一个技术方案评审。一直到被我催的不行了,他才勉为其难拉了一个。
果不其然,真的到了评审会上,放开让大家畅所欲言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
说实话,我是认可那个同事最初的方案的。在评审会上,我提出了很多支持他的方案的意见。但是最后会议就以极大的争议结束了,几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
我就让每个人把自己的观点总结成一个文档,然后拉个会下次再讨论一下。
第二天一早,这个同事没有跟我商量,跟他的前领导商量了一下,然后直接两个人得出个结论,发在群里,圈了一下所有人,说:“我跟xx讨论了,结论是xxx”。
我当时火儿就上来了,意思是不想跟我们讨论了?
当然,作为职场老鸟,我才不会犯那种情绪失控的低级错误呢。
我就走过去,问这个同事他们所谓的那个“结论”的细节,一个字一个字的问清楚。
问不到3句话,这个同事给我扔了一句话:“这个方案xxx已经同意了!”
我立刻就回复到:“我不同意!”
这个同事立刻就回复到:“难道我的方案要所有人都同意吗!”
我立刻回复到:“没错!我要让所有人都达成共识!”
这个同事几乎就是在朝我吼:“成本太高了!你做不到!”
我就回复他说:“你做不到让我来做!”
这个同事继续喊:“工期耽误了你负得了责吗?”
我底气十足的立刻喊回去:“我负得了责!”
这里讲一个背景,这个同事负责的这个模块,是我们整个系统架构一个核心的模块,它的任何设计方案改动,都会影响系统每一个模块的职责和开发量。从任何角度看,他都需要跟其他人确认技术方案。
否则又是他自己先斩后奏了,被人只能被动配合的状态。
我们俩的争吵被很多人听到了,他的前领导赶紧跑过来撇清关系,说他的观点可不是结论,而是提个建议。
这个同事蔫了,不说话了。
大部分的人目光都是极其短浅的,就比如这个同事,他就觉得“耽误工期”是一个天大的事情,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跟我跟我当中叫板的底气是我“耽误工期”了吗?
如果你做出来的东西,不能最好的履行功能职责,别人还得付出更多的工时来适配你,那你最好效率不要太高了。
我们这几天的讨论和会议,老板也听了一些。老板也觉得大家彼此之间争议很大,于是找我提出来,要不然让研发工作停下来一段时间,让大家达成共识以后再继续开发。
这个想法跟我有点不谋而合。
老板当众宣布让研发工作停下来,我不知道那位同事心里会怎么想,他所担心的“开个会就耽误工期”的事情,在老板看来要直接停产讨论,究竟孰轻孰重?
这次停产讨论真的特别精彩。这几天有一些朋友在我的私信或者评论里催更,问我还要不要继续写。
我肯定会继续写的,之所以最近没写,是因为这次停产讨论太精彩了,发生的故事太跌宕起伏了,几乎360°无死角的说明了一线思维和管理思维的差异。
我后面会把这次停产讨论的过程,以及我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详细写一写的。
三
我跟前面那位同事在座位上吵起来的时候,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负责项目管理的同事全程看见了。
她单独拉我在小屋里聊了两个小时,就是要跟我讨论“威权型”管理的问题。
因为在那天吵架的过程,那个同事直接提高音量跟我吼:“你有资格最终拍板吗!”
我厉声回复:“我来最终拍板!”
这个负责项目管理的同事,担心我是一个“威权型”的领导,把我拉到小屋子里,详细跟我讲了她的担忧。
熟读我文章的同学都知道,我其实不是“威权型”领导,我是一个“支持性”领导。
我之所以这次拿出“威权”,是因为有同事自己做主自己想成为“威权”。
而且,我作为团队的leader,是明确有“最终拍板权”的,这个不是我单方面确认的,而是我跟老板反复对齐过的结果。
经验丰富的我,怎么可能犯越权的错误呢?
所以大家不用轻易以为领导在公司里可以为所欲为,领导做的每一件事,也得在公司许可的范围内展开。公司因为要放权给领导,所以对于领导的行为管控,要比一线员工更谨慎。
反过来说,你认为领导私自对你采取的行动,其实人家管理层早就商量好对齐过了。这些行动甚至是大领导拍板做的。
你把这个行动当场领导对你的“打击报复”,那就是你自己给自己找的心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