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 vs 经典蓝牙:搞清楚你要“传文件”还是“做感知”
开发者常常会问:“到底什么时候用 BLE,什么时候用经典蓝牙?”——
我们不妨先反过来问一句:你是想建立“高吞吐、持续传输”的连接,还是只想“定期读个数据”?
1. 经典蓝牙(Bluetooth BR/EDR):适合稳定、高速、持续传输
如果你要开发的设备或功能满足以下特征,那经典蓝牙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 要传输 大体量数据(如音频、文件、连续控制指令)
- 要维持 稳定连接,如游戏手柄、车载通话、TWS 耳机
- 要通过 双向 Socket 通信(即类串口通讯)
开发时你会用到:
BluetoothSocket
:基于 RFCOMM 协议实现类串口通信BluetoothDevice.createRfcommSocketToServiceRecord()
:创建连接通道BluetoothAdapter.startDiscovery()
:扫描设备- 权限管理略复杂,需要处理位置权限、蓝牙连接权限、部分机型兼容性问题
场景记忆法:能播放音乐、实时操控、传文件的,基本都用经典蓝牙。
2. BLE(Bluetooth Low Energy):适合低频数据交互、节能感知类设备
BLE 是专为 IoT 和移动设备时代设计的。你会用它的典型场景包括:
- 周期性读取少量数据:如温度、心率、步数、血压
- 设备对功耗极敏感:如智能手环、蓝牙标签、传感器
- 广播型通信(无需配对):如信标(Beacon)、考勤卡、签到设备
- 多设备广播/扫描:如资产定位系统、BLE Mesh 网络节点
开发时你会用到:
BluetoothLeScanner
和ScanCallback
:用于扫描 BLE 广播BluetoothGatt
:连接 BLE 设备并访问其 GATT 服务- 需要理解 GATT、Service、Characteristic 的层级结构
- Android 5.0+ 提供
BluetoothLeAdvertiser
用于设备广播
场景记忆法:用电池供电、隔几秒传一次数据的,多半是 BLE。
3. 总结:先问设备类型,再看通信模型
判断维度 | 经典蓝牙 | BLE |
---|---|---|
数据类型 | 音频、文件、持续流 | 少量、间歇式数据 |
应用特征 | 实时性强、连接持续 | 电量敏感、数据轻量 |
配对方式 | 通常需要配对 | 广播或轻量连接 |
通信方式 | 基于 Socket(流式) | 基于 GATT(属性) |
Android 接口 | BluetoothSocket 等 | BluetoothGatt , BluetoothLeScanner |
常见设备 | 耳机、手柄、音箱 | 手环、标签、传感器 |
实际开发建议:
-
若对方设备已确定(如客户给你一个设备),先确认它支持哪种协议,经典蓝牙还是 BLE?
-
若你设计的是一款新设备,评估:你更关心能耗、延迟还是吞吐?
决策模型如下:- 实时交互 + 高频数据 → 经典蓝牙
- 环境感知 + 节能设备 → BLE
- 想通吃?有些芯片和系统可同时支持(Dual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