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了,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翻看了前几年写的很多技术文章,虽然只是短短几年,但是还是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这几年很多东西都在快速的变化,大到经济形势,技术趋势,小到公司业务,业务变迁,作为普通人的我就像无边无际大海上的一片孤舟,这是无法计算的一种无常。
就像从25年开始,我完全脱离了技术团队,开始参与公司的具体业务,从支撑部门到了营销部门,从前端小组组长变成了电商小组组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自我与命运的选择
面对技术未来的迷茫
从儿时到第一次找到工作的期间,因为家庭的消费理念对经济控制的非常严苛,让钱极大的占据我对安全感的需求,挣钱成了我努力的源动力,所以在挣钱这件事上,我似乎从大学开始就比大多数人都“早熟“一点,好处是发自内心的比同龄人卷一点;
所以当我用2-3年的时间狂卷技术,很快我就意识到了一件事,单纯技术饭不可能吃很多年
- 绝大多数公司的绝大多数前端的上限是很低的,并且会随着年纪的增加持续降低竞争力,24岁你可以很自豪自己coding能力很强,但是如果30岁依旧是这样,那公司就会选择另一个24岁的你
- 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大牛的加入,越来越多工具的出现,AI的快速发展,“技术”将会趋于简单化
- 技术已经火热多年+经济下行,马太效应已经很明显,需求端不断减小,或者抽象到多维表格,除非突然又了革命性新技术需求点的出现
- 这个世界远比技术视角看到的世界复杂的多,“技术”的认知是非常局限的
也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所在在工作的3-5年,我尝试了很多方向,产品、管理、直播、做独立产品、做开源产品、研究AI、带货主播、线下活动等等,不过最终也都是一些小打小闹,或者自嗨式的去做一些事情,一方面是需求没有闭环,一方面是自身的综合能力与资源不匹配,总是从自身视角出发看产品,自我陶醉式的基于供给端做一些事情,手里拿着锤子,看到啥都来两钉子,却没有考虑钉的东西是否产生真正的价值;
所以在工作3-5年期间,在技术领域我越发迷茫,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知道,我做了很多源码分析,技术是我的兴趣爱好,但这也是迷茫中不得已的选择,回头来看,其实源码分析在我实际的业务开发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自然就会感觉到迷茫,而不是像最开始的时候学会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实际开发中用起来,也会有满满的收获感,这让我在技术领域越来越找不到下一个增长点;
同时,所在的公司技术需求从23年下半年开始不断锐减,很多项目随着疫情、疫情后萎缩的市场而中断,在24年就出现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去看书、学习AI、输出,甚至是给前端小组找事,最起码在明面上都还是有事做,很多事情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成果;
这几年里面,我也非常想做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这样的角色,因为看过张小龙、王诗沐输出的产品理念,加之自己的开发能力,始终都是有个“创造梦”,不仅在公司,在私下和朋友也想一起做点事情,或者自己做独立产品,而靠自己去做这件事,始终都无法完成闭环,也是我个人产品方面能力的不足,还有认知上的迷茫,或者说我上帝没有基于我这个机会;
转型做业务的契机
24年下半年,公司的电商部门出现了很多问题,店铺管理、人员管理,团队配合等等,这事情都是我后面才知道的,电商运营团队的Q4营收也出现了问题;
老板在和我聊天的时候一直强调技术要赋能业务,但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其实还是前端,一方面不接触业务,另一方面不接触数据库的数据,所以我对这句话一直都很没有头绪,最终选择从分析电商每个店铺前三个月的营收情况作为了解业务的切入点,了解一个店铺卖的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可能是什么权重,通过这个契机以一名技术的身份切入到了电商侧;
在分析的时候我立刻发现了问题,很多店几乎都是搁置的状态,十几天都没有发布过商品,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也是责任心浮上心头,我当即决定拿一个店铺过来运营一下试试,一方面了解为什么不运营,一方面尝试一下自己是否可以运营的起来;
所以从2024年12月16号开始,我正式开始了店铺的运营的路线,做的过程中,其实是比较激情的,一方面是店铺运营的过程中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填补了我内心的成长焦虑,而且随着每天运营,店铺也开始了扭亏为盈。
后续我将我的运营逻辑的闭环交给了我技术的一名下属,对方也承接成功了,再加上新员工的招聘权限到了技术主管这边,内部一拍即合,后续运营侧所有新员工到我这边,,同时将公司很多电商店铺拿到了我这边的电商小团队里面;
这个过程因为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知识,上下游、品牌、政策、价格,所以每天几乎都很忙碌,而电商运营团队原本几乎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没有团队管理,没有数字化经营的基础,导致挣钱挣的不明白,亏钱亏的不明白,同时营收相对之前也是下降了很多,这让我看到这个岗位还存在很大的机会;
同时电商团队营收压力相对以前也变的压力很大,
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营收相对之前下降很多,但是这种充实的感觉还是让我有又获得了工作的意义感;
正式完成转型与压力
在2025年3月初,80%的店铺,以及所有的电商新员工转到了我这边,公司决策让我当电商运营组组长,负责电商运营的整体管理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其实内心是开心的,虽然感觉还有很多未知的业务领域,但是我获得了正式的介入到业务这边的机会,同时因为是技术到业务侧,所以无论今年电商侧的情况如何,公司会保留我技术侧的收入;
就这样,我从5年经验的前端组长变成了2个月经验的电商运营组长,成为名义上的管理者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业绩达成、老员工管理,上下游的工作,这几乎是我最近3年以来最忙碌的一个月;
业绩
业绩这个东西是做技术无法想象的东西,在做技术的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公司的营收情况,我也不清楚公司挣了多少钱、如何挣钱,只是想着如何写更加优雅可维护的代码,解决支撑性工作,甚至是做一些小而美的产品,营收意识的薄弱是支撑部门最直观的天真体现;
在今年3月之前没有成为电商组长的时候并不需要负责电商整体的营收,我只需要做好店铺经营就好,我的想法始终都是尽力去做问心无愧,我觉得这是我的底气,而成为电商组长之后,后面无论是老板和公司,都在传递一种强硬的观念,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当我用将近5k字的报告去反馈希望有些制度上的调整,争取员工福利的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挣不到钱,不要和我谈这个;
这是一种语言无法描述的冲击,面对是一种不讲道理,这个世界是不看过程的,只看结果的,你说你多辛苦,做了很多工作,大家只会用结果论的价值观去衡量这一切,营收增加了吗?无论是说自己管理如何优化,做了什么分析,最终大家都会用营收去很衡量这一切,这是对工匠思维的一种颠覆,
当我发现要接受这样的观念的时候,我很不适应,甚至很抑郁,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甚至无情的社会,挣不到钱什么都不是;也会感慨做技术真的很幸福,和代码打交道也真的很幸福,因为这是被保护的岗位,公司筑起的保护隔绝了残酷的市场竞争,而转型到市场岗位,需要想野兽一样的心态,放下心中的骄傲,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营收;
管理
因为做了好几年的技术,所以我的思维逻辑本身比较条理化,对需求的管理,人的管理比较清晰,基于这样的思维,其实梳理好一个团队的事情,并不断迭代做出合理的安排对我而要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了解到框架信息与员工优劣后做好调度即可,但是,但是上述都是一种理想情况;
现实中,无论是了解全部的内容还是调度工作都没有那么顺利,老员工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市场岗位的人经过长期的锻炼,个个都是人精,大家会尽量把资源抓在自己手上,增加自己在团队内部的不可替代性,这样必然就会遇到集体与个人的冲突,而我一个本身业务能力就比较欠缺的人去管理他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大家不会非常服从你的管理,当然表面上都是服从的,但是在很多细节,或者让他承担更多工作的事情,他就会用各种理由推脱,基于老员工本身的不可替代性,这就会让组长做的非常累;
当然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逐渐介入到他们的负责的事情上层,我最终一定可以赋能并让他们服从管理;
当然如果你自带资源,或者自身能力非常出色,能否赋能老员工,让大家尝到甜头,老员工多半是服从的,也就是说管理是建立在能力之上的;
新员工其实都是很好管的,现在的电商团队一半以上都是新员工,会跟着我一起承接很多运营事务,落地条理化的事务,否则可能压力会更大;
背锅侠
电商运营团队24年做的并不好,并且25年因为公司业务的一些变化,在公司某些人眼里面,25年电商营收肯定是很难做的,并且电商这边的老员工有自己的小九九,难以管理,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烫手山芋,所以当我从技术转移到电商侧之后,也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所以内部聊天的也会说,老板找过很多人,但是他们都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然后找你,并且你接了,目前的情况是很难做的,你来了也就是背锅侠;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时候自己也自嘲,确实来了就是背锅的,因为目前我想在电商这边做的更好,还依赖说风凉话、有意无意嘲讽的同事;就我内心而言,其实我并不是这么想的,我希望获得市场的经验,规避技术随着年纪竞争力的下坡路,多方面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与认知,所以无论25年电商做的好与不好,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收获,会让我成长很多,就算到年底,营收在努力之后依旧很难看,我真的需要承担责任,那我也认了,毕竟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学到了很多;
最后
转眼之间也到了25年4月,我到业务这边也有一个月了,利用技术思维的优势已经将店铺、品牌的数据精细化报表做好了,辅助整体的运营决策,整体营收也开始回暖,新员工也慢慢培养出来了;
内部的事情逐渐处理妥当,我也开始更多的接触品牌、下游的客户与资源,出差到北京上海杭州很多城市,以现在的行业经验与运营水平,很多资源,人脉我还承接不住,所以这段时间压力也还挺大,也是从技术转型业务的阵痛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顶得住,在业务领域也能潜心钻研,闯出一番天地;
大概就写到了这里了,技术文章后面可能不会再输出了,但是会输出一些自己的职场想法,以及对业务的一些理解与调研,祝大家都可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