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之绊》读后感

13 阅读4分钟

读后感

《流星之绊》是东野圭吾在200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兄妹三人夜出观看流星,回家发现父母双亡,此后在孤儿院长大。接着因为矢崎静奈被骗,他们兄妹三人气不过,开始了合伙设计诈骗他人。在这之后,因为一个偶然的事情,在父母被杀案件追诉期将近的日子,有明泰辅发现了曾在凶案现场碰到的那个男人,于是通过连环设计嫁祸凶手,企图用伪证迫使对方自行认罪。

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看到矢崎静奈的所作所为,就不得不感叹,东野圭吾的书里好像就没有过好女人。《白夜行》的唐泽雪穗、《幻夜》里的新海美冬,都让人觉得后背发凉、毛骨悚然,像是无情的“杀人机器”,而这次静奈也通过伪装和演技,把很多男人玩得晕头转向。我本来以为又是熟悉的套路,但在最后一次行骗面对户神行成时,她却因为情愫萌生,变得犹犹豫豫,导致计划最终落败,但恰好是这一点,反而让人物变得更为立体了。

在阅读过程中,早就知道户神行成不会是凶手——因为推理小说的情节设计来说,明面上的答案都不会是真正的答案(除了《恶意》)。实不相瞒,看《恶意》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想着,有没有可能以后写个小说让凶手就是主角“我”,没想到《恶意》直接实现了我的这个想法,真的太巧了。当然,后来知道阿加莎的《罗杰疑案》用过类似手法,不过那是后话了。

说回《流星之绊》,快结尾时还没有任何凶手的提示。因为凶手必须是早就出现的人,不可能凭空冒出来,这样才能情节反转。但我把出场人物想了一圈,好像没谁有强烈的动机,完全猜不出来。索性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继续读下去,想看看东野圭吾怎么编下去。当有明功一回忆起似曾相识的画面时,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凶手是有明泰辅?自己都不知道这想法怎么来的,接着又想会不会是矢崎静奈?毕竟没有血缘关系,谁知道是真的没血缘关系,还是假的,如果有其他隐情呢?再来次《白夜行》?不过他们当时都是小孩,还一起去看流星雨了,显然不太可能。

真正看到最后知道凶手是谁时,有点意外。倒不是说动机不行,就是感觉有点俗套,可能因为之前看过《新参者》,觉得类似的动机不够新颖,说服力也不够强。不过总体还行,至少比《梦幻花》好太多了。

摘抄

  1. 这个世界只有骗人和被骗。你们看看政治家、官僚,不都是在欺骗国民,中饱私囊?可明知是这样,国民就起来暴动了?没有吧,都死心了不是?所以,只要干得巧妙就是赢家。被骗了就去骗回来,同样,被我们骗了的人,如果不甘心吃亏,也可以再去骗别人。
  2. 钱财乃天下流转之物,那就让它流到我们这儿来吧。
  3. 我们要骗人,再也不受窝囊气了。
  4. 根据泰辅的经验,和女人比较疏远的男人有两种:一种是不讨女人喜欢,很卖力但对方不予理睬,还有一种是并非不受欢迎,但心思全被别的事情占了去,与女人无缘。
  5. 你善于合乎理性地做好工作,但却不知道,要打动人心光靠理性并不够。
  6. 花力气得到的答案比轻易就弄明白的更显珍贵。
  7. 人类的行为并非都能用理性来解释。或者应该说,不合情理的地方居多。盗窃杀人犯将罪证藏到天花板上,搬家时竟然忘了,这确实不太自然,有些鲁莽。但人就是这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还有,对于警察来说,那种事无关紧要。
  8. 外表越出众的人,越有可能深藏着一张人们无法想象的面孔。
  9. 为了生存。我们无依无靠,没有任何资本,要想活在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选择手段的余地。如果允许我找一条理由,那就是我想履行责任,作为兄长的责任。当然,现在我已经知道这是个天大的错误。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也不该让他们成为罪犯。作为兄长,我应该阻止他们,我犯了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