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5 被 73% 的人误认为人类,“坏了?!我成替身了!”

435 阅读3分钟

我发现,现在很多文章,越来越无法分辨是不是由大模型写的,或者其中占比是多少。

今天看到消息:GPT-4.5 被 73% 的人误认为人类,又被震惊了!

别说写文章这种长篇大论了,以后聊天,也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机器,四次对话就能有三次骗过你。Crazy。

然后我问 gpt4o:

从开发者角度讲讲“如何让模型更拟人”、哪些语言风格容易被认为“更像人”

它的回答是:

🧠 1. 含有轻微不完美感的自然表达

人类说话不会总是完美、有逻辑、高度一致,反而会有:

  • 停顿词(比如“嗯”、“我想”、“可能吧”);
  • 自我修正(“哦不,我刚才说错了,是上周五”);
  • 模糊表达(“差不多两点左右”、“应该是这样”);

GPT-4.5 的回答中如果加入这些元素,就更容易让人觉得是“真实对话”。

📌 示例:
❌ AI腔:“根据资料显示,会议时间为2023年3月15日14:00。”
✅ 像人:“我记得会议好像是在3月15号下午两点左右,你再确认下?”

🤝 2. 展现共情、理解和情绪反应

人类对话的核心不是信息交换,而是情绪反馈和语境共鸣。能说出“我理解你的意思”、“确实有点难受”这种话的 AI,更像“一个在跟我交流的人”。

GPT-4.5 已经能够做到:

  • 主动确认情绪:“听起来你今天过得不太顺,是因为工作压力吗?”
  • 表达同理心:“这个决定确实不容易,换做是我也会犹豫。”

📚 3. 有节奏、有结构的长句,但不是“模板腔”

AI 一大暴露点就是模板化表达,例如:

“作为一个 AI,我可以帮助你……”
“根据你的问题,这是我的回答:”

而更像人的写法,会有:

  • 话题铺垫:“你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思考过挺久的,尤其是…”
  • 句式变化:“一开始我觉得是 A,但后来又觉得 B 也有道理。”
  • 思维过程显露:“可能我理解的不太对,但我的第一反应是…”

📌 这类风格往往模仿“知乎答主”“程序员博客”“豆瓣影评人”更容易骗过人类。

🎭 4. 具有个性化语气或小习惯

人类说话时会带着“自己”的语言特征,比如:

  • 有些人喜欢加“哈哈”、“你懂吧”、“我裂开了”;
  • 有些人偏好押韵、金句、顺口溜;
  • 有些人爱用表情词:“呜呜”、“(摊手)”、“(捂脸)”;

🕳️ 5. 留有“思考空间”和“开放性结尾”

AI 往往“回答得太完美”,但人类更习惯留下余地,比如:

  •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不过也要看具体情况。”
  • “这只是我个人理解,说错了别打我hhh。”

这种不确定、谦虚、模糊的语言反而更像人,因为人类不会永远“自信满满地回答每件事”。

总结为表格:

📊 总结:五类更拟人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描述模拟价值
轻微不完美模糊、纠正、口语化⭐⭐⭐⭐
情绪与共鸣表达理解、安慰、鼓励、共情⭐⭐⭐⭐⭐
非模板化结构表达节奏自然、有逻辑但不机械⭐⭐⭐⭐
个性化语言习惯有角色感、说话方式独特⭐⭐⭐⭐⭐
开放与不确定性结尾留有余地、不下定论、避免“AI腔”⭐⭐⭐⭐

以上回答,一字未改。

当真是要疯掉了!!

再过几年,不只是“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 AI”,很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有没有掺了 AI 的表达方式。

难道到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观点碰撞,起手先是 —— 怎么证明我不是机器人??

1675134077511.gif

有点抽象了属于是。

想到之前一句话:可怕的不是 AI 像人,可怕的是 人像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