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這15分鐘,你才是真的睡著了

2 阅读6分钟

你要曉得,說一個人睡了六個鐘頭、十個鐘頭,都不對。真正睡著只有十五分鐘,最多半個鐘頭,其他時間都在做夢。你覺得沒有做夢,那是醒來忘記了,實際上你腦筋沒有休息過的。

假使說會坐禪,完全沒有念頭,也不昏沉,禪坐十五分鐘,你可以用十個鐘頭做事了,精神就充足。真的睡眠才是無心地,沒有思想了。如果做夢就仍然在思想。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人在睡眠、打坐、靜止的時候,體溫就下降。因此睡眠要蓋被子,打坐也是一樣,怕風寒從膝蓋或後腦進來,所以後面領子包好,保護兩個膝蓋稍微蓋一點,不是圍被子一樣圍住。

帶兵時為了愛護士兵,夜裏去視察一兩次,我得到了經驗。凡是打呼嚕、呼吸很粗的,他沒有睡好;雖然睡著了,其實腦子在做夢。睡眠真正睡得好時,你會覺得他一點呼吸都沒有,一點都聽不見,大概有一分鐘,那個時候才是真睡著了,這就叫止息。人的腦筋真的寧靜到極點,往來的呼吸停止了,那叫止息,是出入息中間那個止息的階段。剛才引用曹仙姑的一句名言“命蒂從來在真息”,那個時候是生命的根本。

照科學的研究,一個人夜裏睡六到八個鐘頭,其實沒有真正在睡,是左右腦分區的在休息,裏頭還在思想,每個人可以說都有在做夢,可是醒後就忘掉了。研究唯識你就懂了,真正睡著了那一刹那,無夢無想,真正止息,那個睡眠不會超過一刻鐘的。所以打坐修定的人,做到身心寧靜,止息一刻鐘或半個鐘頭,你一天精神用不完了,那就是真正的充電了。平常睡眠幾個鐘頭有時候沒有用哦。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怎麼修養?釋迦牟尼對這門科學講得最清楚,儒家、道家講得很籠統,最周詳的是釋迦牟尼的說法。他講我們第六意識的思想(是講成長以後,不是講嬰兒階段),一彈指間有九百六十個意識在轉動,一晝夜有十三億的思想在轉動,我們自己不知道。現在如果研究醫學、腦科學,慢慢就會發現了。

譬如我們的睡眠,你說人真睡著了沒有?沒有。只是腦子一部分休息,另一部分還在活動。

所以人睡著了會做夢,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其實沒有一個人不做夢,只是睡醒已經忘了。對夢有記憶的話,這個人腦子已經特別了。

夢是我們第六意識的反映,這種現象的名稱叫“獨影意識”。我們白天有眼睛、耳朵、身體綜合起來幫忙配合思想,當我們睡著時,眼睛、耳朵、身體都不幫忙了,那個意識就叫做“獨影意識”。這種作用在人睡著的時候就變成夢;也有一些人修道、打坐、冥想、練功,把身體慢慢放鬆了,出現的境界,也多半是這種獨影意識;還有腦衰弱、精神病也會有這種獨影意識現象。

人一定都會做夢。但是醒後不曉得,而不是沒有夢。世界上不做夢的只有兩種人:一是至人無夢。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有最高智慧的人,他沒有夢但不是白癡哦;相反的,他什麼都知道,他是不用意識的。另外愚人無夢,笨到自己沒有思想,那就沒有夢了。

我真的碰到過這樣一個人。幾十年前,我從峨眉山下來回到家裏,我父親的一個朋友,他單獨請我吃飯,然後吃完拉我到樓上去,不給別人聽,他有個問題問我。

他說:“人家說你得道了!別人我不講的,因為你得道我問你。”

我說:“伯伯啊,我沒有得道。”

他說:“不管,你要告訴我,什麼是夢?”

把我問得愣住了,我說:“伯伯啊,你沒有做過夢嗎?”

“沒有啊,我六十歲了,沒有做過夢啊!不曉得什麼叫夢,你們都說‘夢’,好奇怪喲!”

可是他是個大好人,不是愚人,真是個好人!他幫忙人家,什麼好事都做,專門做好事的。

我很難對他解釋,當然我引導他說現在就是夢。我說現在我們講話很高興,你還看著我。眼睛閉起來看不到我,我也不講話,這個時候夢就沒有了。但他好像似懂非懂。

夢在開眼閉眼之間、腦神經閉合之間,這是非常大的科學了。中國文化裏有一句話叫“癡人說夢”,笨人在講夢話。

現在我們不談夢了,因為講思想而講到夢。我們的思想那麼多,自己看不清楚。其實大家靜坐下來,是不是知道自己思想那麼多啊?譬如諸位坐在這裏聽的時候,是不是知道有一個很清楚的在聽講話的,有沒有?一定有吧!當然有個知道的,那個是知性,不是思想。

現在我講話,你們聽到,同時你們自己也在分析這個話的道理,對不對?起了很多作用,對不對?可是你有一個知道自己在分析、知道自己在聽話、知道自己在思想的這個東西,它沒有動過,這個東西很清楚。

所以這個東西不需要你去用力的,不需要你去找的,你自然知道自己思想。搞清楚了嗎?起碼有一兩個搞清楚的吧?假如全體搞清楚,那不得了啦。

我們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覺的,這個是知性,它沒有動過。當我們睡覺一醒過來,第一個是這個東西,那個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個東西——思想來了。是不是這樣?

對,就是那個東西,你把握住。

自己的思想為什麼那麼多?這個叫妄想,也可以叫浮想。我們知道的這個妄想,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沒有了,未來還沒有來,講現在,現在已經沒有了。

所以你靜下來的時候,不要怕妄想多,你那個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這個。前念已過去,未來還沒有來,就看著現在。分成三段。常常這樣反省、體會,時間一長,你就會很空靈了。

如果你把握這個空靈,假如盤腿打坐,把握得越久越好。這個把握久了以後,你的身心、腦力、體力什麼都轉變了。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