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焦虑的人,都喜欢比较

19 阅读2分钟

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像呼吸一样自然。

但仔细想想,这些焦虑大多有个共同点:比出来的

你月薪五千,本来挺知足,直到听说前同事跳槽后年薪三十万;

你刚买了辆代步车,美滋滋发朋友圈,结果刷到同学提了保时捷;

你咬牙加班三个月升了主管,转头发现大学室友已经创业融资了。

比着比着,人就成了《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窝瓜,被生活一屁股坐扁。

为什么人总爱比?

科学上有个词叫 “社会比较理论” ,意思是人类天生需要通过对比确认自己的位置,就像草原上的角马得盯着同伴跑才不会迷路。

但问题是,老祖宗比的是“能不能活过冬天”,我们比的是“能不能活成爽文主角”。

更坑爹的是,互联网把全人类的精英样本塞进你眼皮底下。

从前村里最牛的秀才也就是中个举人,现在你随手一刷就能围观院士答辩、顶流撕逼和马斯克发火箭。

比较的参照系被无限放大,焦虑自然指数级爆炸。 人总是拿自己的下水道,比人家的天花板。

更荒诞的是,许多“比”压根是虚空索敌。

你看到同事升职,觉得他一定比你努力,却不知道他舅舅是公司股东;你嫉妒闺蜜嫁了富二代,却看不见她每天凌晨四点起来帮婆婆煎中药;你仰望博主年入百万,却没发现人家团队有十个人剪视频。

分享一个野路子: “主动比烂”

我有个写代码的朋友,每次被老板骂“进度慢”,就打开GitHub围观印度程序员的逆天操作——比如有人写了三千行代码只为让网页按钮变成荧光绿。

看完神清气爽:“原来我不是最菜的!”

这招的精髓在于:用别人的摆烂,治愈自己的内耗

当然,这招不能滥用,容易真摆烂。

关键是找准尺度——比烂是为了减压,不是躺平。就像吃垃圾食品,偶尔来一顿爽翻天,天天吃直接ICU见。

我曾沉迷比较,直到有次住院。

隔壁床大爷肝癌晚期,每天乐呵呵看《乡村爱情》,我问他:“您不焦虑吗?”

他瞟了眼我的化验单:“小伙子,你这脂肪肝再严重点儿,可能比我先走。”

记住,真正的成长不是“我超过了多少人”,而是“我放过了自己多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