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爵把英力士在体育赞助领域全面收缩的原因,归咎于欧洲经济的“去工业化”。
自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持续下降之后,欧洲在工业生产方面便面临着高额的能源成本。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在2022年曾表示,化工行业是欧洲能源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目前难以在全球市场上与能源价格更低廉地区的企业竞争。
财务数据显示,英力士在2025的债务预计将超过100亿英镑,这一数字是该公司年度收入的五到六倍。在资本市场,两家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都把英力士的评级降到“负面”。
从内至外散发出的消极信号,让英力士选择在海外投资并推进“裁员广进”的计划。在2023年8月,英力士与中国石化达成合作,在天津落地合作项目发力高端化工市场。与之带来的影响,则是英力士停止运营格兰杰茅斯石油炼油厂,并在当地减少了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
与英力士有着相似困境的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作为德国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大众汽车同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要面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不断蚕食份额,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在2024年底,大众汽车考虑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工厂并裁减数万名员工,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降本增效的效应也影响了其营销计划。在体育赞助市场上,大众最知名的案例莫过于赞助沃尔夫斯堡及其主场。但如今在许多大赛的赞助席位上,已经鲜少看到大众汽车的赞助身影。
在2024年的德国欧洲杯中,汽车赞助商这一席位被中国品牌比亚迪占据。大众汽车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在自己的“主场”抢占全球目光。但由于削减成本的红线存在,大众汽车也只能作壁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