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节待了快四年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同学,终于轮到自己了。这四年做了很多有挑战的事情,尝试了不同的可能,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同学,回顾下来还是很有趣的。
准确地说,我工作了 5 年,字节经历最长,接近四年,以学习经历来说,也是一个完整的周年了。整个职业经历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玩的事情,放松一下疲惫的工作状态。
毕业第一年
我本科是从一个末流 211 毕业的,和某 985 共用一个简称,南大。毕业第一年是比较坎坷的了,待过两家公司,第一家是传统企业,第二家是一家 C 轮 小厂;
酒店铺床单?
刚毕业的时候,拿过几个 offer,像网易、美团、三七互娱等互联网厂(没有头部的,不然就没后面的故事了),也有一些国企银行和传统企业,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想加班,work life balance。
所以我最后选了一家公司叫东呈国际,他们自称中国第五的酒店集团?当然最后选那边的理由是因为岗位名称叫“管培生”,给的饼是半年升管理岗,然后职场精英......
🐶都不信.....是的,但是我信了,还把我女朋友(现老婆)也一起坑了过去【这就是熟人传销】
当然,我还是研发岗的,不过入职的第一个月,需要去加盟的酒店实习,美其名曰深入业务,才能为业务赋能 。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从总部下放到加盟酒店实习,那更多的应该是业务了解,还有一些坑点调研之类的,当时还和同组另一个哥们调侃,你调研啥方向,我调研啥方向,然后我们技术联动,起飞!
然后下放到酒店以后,某中专的经理给我们一顿洗脑和服从性痛骂后,给我们分配了后续的工作任务,打扫客房 + 铺床单。是的,你没听错,这就是我和那个哥们的第一个月工作内容,两个研发和阿姨们一起铺床单。
我们差点把经理痛骂一顿,直接跑路。但是秉承着善意假设的原则以及从小接受的良好牛马教育,我把他们劝住了,“反正工资也不少 ,可能这样更能深入业务,了解需求方到底想要啥”,然后开始了铺床单的人生体验。
这事情我老婆每次提到都得吐槽我一顿,至于那哥们咋看我我就不清楚了,毕竟这段经历后我发他微信显示:
“对方并非你的好友,需要发送朋友验证”
不过这段时间还是挺有意思的,对我而言。我这人刚毕业同理心很强,还蛮健谈的,铺床单的时候和阿姨们拉长拉短,也听到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有温馨的,也有辛酸的,填补了我对不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也建立了跨年龄段的友谊。
当然还有另一个收获,就是床单铺得又快又好......笑死😆
从这段不靠谱的开始,相信人生阅历丰富的各位应该能猜的到结局,反正好不到哪里去。最后在我和我老婆转正前一天被裁了,裁员的理由也非常有意思:
- 你总是穿拖鞋上班,很不注意形象啊
- 需求评审会上,你为什么要提技术质疑点,我怀疑你有挑拨老板间关系的嫌疑
emmm...刚毕业也不懂,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也不敢要赔偿,毕竟某事业部总裁是这么说的:
我在大厂很多人脉,你们敢劳动仲裁的话,信不信我让你们在互联网行业都混不下去!
笑死😆......🐶都不信......是的,但是我信了
单趟通勤 50 公里混工作年限
这段经历完了以后,我就有两个比较大的麻烦了:
- 我老婆觉得我太坑爹了,妥妥🐷队友,分手!当时赌气,还特地找了一个广州南沙区(离市中心 50 公里)的工作,🐷队友莫挨老子
- 社招半年,正经公司简历面过不了,很多 hr 还是会质疑,是不是你的能力问题导致被裁的!怎么可能会因为穿拖鞋上班被裁?我也是不大信的🐶
我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好工作找不到就随便找家小厂蹭工作经验咯,坑了我老婆那就道歉呗,不就是单趟 50 公里通勤嘛~
那段时间我每天6点起床去坐地铁,然后上了地铁没位置就往角落地上一坐,美滋滋嘻嘻😁拿着笔记本看2小时的技术文档、写写文章、刷刷面试题,来回通勤都是如此。不得不说,那段时间的学习沉浸度真的挺高,除了经常上会在地铁上被人踩到手以外,还挺不错=。=
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描述得那么轻松愉快,只不过已经释怀了,当时因为这段经历也有了重度抑郁症,性格没有刚毕业那么 E 了,也比较封闭不容易信任他人。那时候就一个想法,工作年限混到一年我就跑,嘎嘎一通面试,也拿到了字节、腾讯的 offer ,后面就来了抖音。
抖音的三年
最难忘的 Leader 柏阳
来了抖音以后,我开始跟着我大哥柏阳混了,也许是第一年过的太坎坷吧,后面我在字节遇到的每一位 Leader 都非常的靠谱,都对我的想法和职业发展上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柏阳属于遮风挡雨型 + 超级靠谱型 Leader,有想法有原则,不会压力外泄,也尊重组里成员想法。在柏阳底下,就会有种可靠的感觉,跟紧我大哥干就完事,大哥指哪我打哪,然后有时候我自己有点想法想干点有意思的事情,柏阳也是完全放权 + 尽力支持,很容易做成事情。对于做的好的事情,柏阳也从不吝惜夸赞,情绪价值拉满。
也因为柏阳的开放和尊重,我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后,用业余时间做成了很多业务以外的事情。柏阳会给予我除业务外的很多意见,在我做出成果以后也会很高兴地鼓励我,帮我分享这些内容,我真的非常感激柏阳。在我活水后,柏阳仍然会以朋友的角度给我指导和帮我分享。
后面因为我太棱角分明,看不惯一些现象,加上技术发展想去架构组,做一个资深 IC,我活水了。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活水的决定我对得起任何人,除了柏阳,我对柏阳是真的有辜负的。柏阳作为一个团队 Leader是非常称职且难得宝藏的,还在的同学好好珍惜。
师从海外公关同学
刚来字节那会儿,我去做了字节官网,相比技术上的成长,更有意思的是每天与公关同学逐字逐句地 battle 官网文案,我的双语表述能力在那段时间突飞猛进。
我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他们帮我补语言组织能力。现在回忆下来,其实很多事情或者不经意的经历,其实都在为后续的一些事情铺垫,海外公关同学应该算是我语言组织和分享能力的第一批启蒙老师。
遗憾的是,后面我交接了这块业务,下次再联系的时候,同学已经离职了,也没加上微信。
两本掘金小册 & 编辑同学大茹
因为做了字节官网和抖音前端技术团队官网的缘故,掘金的编辑同学就找到我,问我想不想写一本掘金小册,也就是放在掘金社区的电子书籍课程。
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掘金小册的经历,而是我遇到的编辑同学,我很怀念且从心里感激她,她耐心且文笔专业,私下给我上了好几堂课,介绍应该如何组织一篇技术文章的结构,让整体的结构可以脉络清晰且逻辑分明。
我和大茹合作了很久,我业余时间写稿,大茹工作时间批注。
大茹真的很用心,大到段落语句、文档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都有她的批注,常常一篇文章几十个批注评论。我的语言组织能力是在这时候真正提高起来的,她是我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因为与大茹的合作非常默契,所以我在一年内上线了两本掘金小册,分别是 SSR 和 单测方向。
相比掘金小册带来的一些经济和虚名收益,大茹对我的影响要深远得多,语言的组织不仅在技术文章中受益,同时也能让当时有抑郁症的我有了更多用文字与他人分享心里想法的机会。
后面大茹离职了,我也没有再写过小册,我想相比写小册,更加让我开心的事其实是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专业的方向不同,却能通过文字之间产生联系,真的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青训营讲师 & 评委
得益于掘金小册的经历,上线后小册评价不错,恰逢青训营活动的时间,对应的运营同学联系到了我,希望可以给大学生们上一节 Next.js 方向的课程。不过我当时比较 I ,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上课的经验,所以会有不安感,担心做不好。最后在柏阳的鼓励下,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答应下来以后,每次在回家路上我都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周末就在家备课。当然走在路上一直自言自语,可能被人当成傻子,还有安全问题,大家不要学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已经能做到不管当着多少人说话,都假装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了,最后课程也非常顺利地讲了下来。课程后收到很多同学的留言和笔记,看到自己的课程能够帮助到大家,我很开心,恍恍惚惚间能看到曾经迷茫的自己,一点指路或者帮助都会感动很久,青训营的过程真的治愈了我很多。
讲完课以后还需要布置大作业,帮批改打分,这也是挺有意思的。有一些同学的作业真的让我很惊艳,专业度+额外做得事情让我都自愧不如。
还收到很多虽然稚嫩但有创意的作业,比如交了一篇论文的小组🤣,我拟这大作业题目的时候着实没想到还能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也希望他们未来能越来越好。
王者荣耀比赛
我大学当过一会儿代练,赚点生活费,小号70%胜率李信不和嘻嘻哈哈😁
后面互娱这边组织了保卫发际线的比赛,组织过两场,第一次我们的团队拿了第一,当时也没拍个合影,仅剩的一位同学鸿阳 ,剩下的老哥们也都离职了,刚组队的时候我还有点放不开,毕竟鸿阳那时候是我的纪委😁万一没带飞体验不好,要被锤了...
因为纪委的压迫感,前期训练和比赛我还是非常彬彬有礼的^^不过打到决胜局,我激动起来直接放飞自我了:
兰陵王(鸿阳)去上路故意露个视野,带他们绕一圈,别怕死快去送😁多拖一会儿
最后因为鸿阳的牺牲,决胜局拿下了😁最后还是很高兴的,可惜后面没机会再组队打一次,不愧是字节第一兰陵王绝活哥!后面鸿阳组织架构也调整到了其他部门,痛失好纪委一枚
后面还再组队打过一场,这次是和柏阳组队,阵容还是很豪华的,毕竟柏阳是 2300 分多国服打野😁组队以后柏阳 带着我们下班以后日常排练,赛后复盘,还专门写了一个文档分析各个队伍的阵容。。。
大佬具象化了,恐怖如斯。可惜最后止步四强,对手很强,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小意外(浪得飞起、弱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第一本纸质书 & 半吊子作家?
在写掘金小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写一本纸质书,后面因为在社区里的一些分享原因,有社里的编辑找到我......
和之前的经历类似,人在面对未知的事情时是不自信且不安的,也问过一些朋友的意见,有赞同的,也有建议我别被骗子骗了的hahaha......在调查过编辑的真实性后,我决定还是接下这个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和掘金社区不同,对出版社而言,纸质书的出版需要不小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就是说出版社得保证这书出版后能够是正收益,在签约前有多轮对作者的面试:
- 这本书想写什么,大纲章节设计
- 市场上是否有同类型书籍,这本书与同类型书籍的差异在哪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这本书面向的用户群体是谁,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们会选择你这本书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刺激的面试审核流程,最终的选题也是通过了~
不过签约才只是开始,纸质书有更多的字数和内容要求,且对排版、内容、格式都会更加严格,从 2023.11 开始,我一直写到了 2024.10 ,因为还负责对应的业务和技术建设的推进,所以这段时间真的很忙,差不多节奏是:
- 早上 7:00 - 10: 00 看技术文献、写稿子、写示例代码
- 10: 30 - 21: 30 处理工作
- 10:00 - 12:00 整理早晨的稿件格式,或者继续未完成的部分
- 没有周末,看文章、写稿、写代码
交稿后紧接着又是逐字逐句的改造,这个更加严格,第一轮改稿下来几乎重写了一遍,整个改稿确认样式的过程又持续了几个月。改完稿件后就是找一些专家老师们帮忙写序,很感谢各位老师们对后辈拙作的支持~
到现在书号(ISBN)已经申请下来了,还在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申请中,年后就能顺利出版了,开始确定封面了,大家觉得哪个好看一点?
MarsCode & Trae 的半年
金牌心理辅导师添富
今年9月份活水到了新的组 MarsCode,这个组真的很有意思,值得几个全中国最的称号,我个人意见的定义是:
- 全中国研发人才密度最高的组,随便拉个路人甲就是某方向专家,或者当过 CTO / Leader (张栩老哥是真的强,组里我心里的二号心理辅导师,日常吹水精神支柱)。
- 全中国执行力最强(可能也是最卷😁)的组,来了以后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对排期的判断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大家能又快又好地高质量完成,比如第一版 Native IDE 和 Trae, 做成了很多我觉得是奇迹的事情。
- 全中国技术氛围最浓厚的组,因为专家多,每个人又是全栈,真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前端、后端、客户端的区分,可以给人的确感觉自己是工程师,而不是xx端工程师。在这里我真的看到了很多技术层面到了 2-2,3-1 甚至更高,让我自愧不如的优秀工程师,这个在业务团队真的很少见。
更有意思的是,我的老板添富 ,添富平时最喜欢说:
- 我就是个屌丝 xxx ,管理项目的
- 我不懂技术的 xxx,但是我是个代码喷子
- 我请你吃饭🤭
我一直很好奇的一个点,能把这么多行业专家管得服服帖帖的老板过人之处在哪里😁
随着接触的深入,我的确发现添富属于那种技能点在某方向点满的 Leader,在管理、识人以及具体方法的总结上真的是拉满了,也许是全中国最懂管理和人的 Leader?
不过虽然添富天天把“不懂技术挂在嘴边”,但仍然可以各个行业专家聊方案聊得有来有回,所以对于他给自己不懂技术的结论,我是要打一个❓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添富批评人从来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跟合作方添富几乎没有关系不好的,真六边形战士。 尤其是最近的一个月,我已经白嫖了添富 n 次心理辅导和方法论了,我之前一直有个困惑是,自己是怎样的人,我发现自己常常既要也要,很多行为和想法是彼此矛盾的,我对自己看的不是很透彻。添富给我讲了很多,并且可以和我的所有行为匹配上,我当时的感觉是:
怎么会有人才认识我半年,结果比我还通透了解自己的?
我之前做过心理辅导【是的,就是字节心情💢】,号称标价500-1000元/小时,没任何软用,都是一些官方的台面话=。=我真的觉得,如果哪天添富不打算在互联网厂待了,开个“添富心理辅导室”
这么多好处我为啥要走呢,我是很坦诚的,不藏着掖着:
-
我很喜欢思考和沉淀,写写文章,的确没时间写了。不过组里也不是那种瞎卷,从我体验上看,大家做的事情真的是很有挑战的,因为难度大、功能量又多、国内 AI 方向都在抢蛋糕,所以每个人都会很忙。
-
这事还是看个人选择的,来了以后的成长一定会是超出预期的,不管是认知上的(认知上没提高,添富比你还着急😁),还是技术上的(随便拉个路人甲都是专家,各种偷学技术,想学啥这里总有人精通的),实打实的🚀班。
见了大学偶像死月老师 & 新的偶像 A 老师
从大学我就关注死月老师了,日常文章和社区分享,还有那句很有意思的“强如死月🐶”,凭一己之力拉高 P6 含金量的男人。
关键是一直以为死月老师是“胖胖、慈祥”的技术大佬形象,面基以后结果发现怎么这么帅!😁
【图就不放了,合照里的我太油了,难受得很😣】
也算是圆了大学四年和室友吹出去的牛逼,不过和死月老师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后面保持沉淀,希望有一天可以离大佬更近一步。
在我的技术成长过程中,死月老师像是目标和指路灯吧,我很多学习的方式或者做事的行为都是模仿死月老师的,从我个人感觉上,这样成长的确不容易迷茫,而且有明确的目标感,建议大家都选一个大佬当目标🎯
除了死月老师外,我还认识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工程师 A 。我总是喜欢喊他 A 老师,技术过硬,而且他是真的完美做到坦诚清晰、平等沟通的工程师,每次和我聊技术方案(其实就是我单方向请教 A 老师😁),他都会问我的想法是怎样的,然后我把不成熟的想法💡说了以后也会非常认真地指出里面的优缺点是什么。
刚来 Landing 第一个月的时候,我是真一点 vscode 源码看不进去,各个进程间的 attach 、通信我直接晕了......历史的 landing 文档 & 姿势也跑不起来(这个不怪我菜,写的同学也跑不起来🐶),全靠 A 老师一点点教我,那时候 A 老师也就来了几天...强如 A 😁,然后帮我 review 代码,不然我是真玩不了一点😁
最主要的是 A 不是我的 mentor ..... 我当时想的是咋会有这么好的人,真就是打黑工辅导我,后面我都不太好意思问问题,感觉拖 A 老师后腿了,真的是超级赞的一位工程师,是中国大环境中实打实配得上工程师称呼的人。
半吊子全栈 & Trae 气氛组 & 最后一本掘金小册
耳濡目染半年,跟着大佬们一起混吃混喝,也做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算是半吊子全栈了,技术深广度都提高了很多。最近接触了一些大厂面试,目前还没挂的,每个面评都很好,真的得益于大佬们的日常教导,不过很多面试官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你在里面是承担什么角色?
我:我就是气氛组了😁最菜的那个
说实话了,能在咱们组当个气氛选手,我也是很开心自豪的😎你们好强啊
不过在 MarsCode 待久了以后,也有一个不好的点,我会嫌弃一些面试官太菜了,真的问不出什么有深度广度的问题,和我见过的大佬们差远了,根本没办法有酣畅淋漓的技术交流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最近发布了 MarsCode 海外版,也就是 Trae,欢迎大家试用👏
之前立了 flag ,不写掘金小册了,但走之前还是想为这么有意思的团队、Leader 和同学们做点什么,所以还是再写最后一本吧,这本小册会在年后上线掘金,定价 0 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未来的打算
回流字节?
我去哪里了呢,这不重要😁但一定还是一个开放、有技术交流的地方,社区里仍然应该还能看到阿民的影子
后面我会回流字节吗? 如果有机会,一定会的,我很喜欢字节的氛围和同学们,不过估计至少也得4,5年之后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沉淀,以更好的状态回来
对自己的期待
对未来的自己还是有一点期待的:
- 做真实的自己 & 同频吸引
- 日常的沉淀 & 约稿 & 读研?
- 关注过程 & 体验派
- 多和有趣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