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使用心得
一、基本特性
- 底层AI能力+传统代码编辑器(VSCode/Vim/JetBrains系列...)的结合;支持从多种编辑器一键导入配置;
- 代码提示与补全;
- 代码解释:可以选择一段代码,让Cursor自动生成其功能解释,帮助理解复杂代码;
- 代码优化:可以根据上下文提供代码优化建议,包括性能改进和简化代码结构;
- 错误提示与修复:当检测到语法错误或潜在问题时,提供即时修复功能;
- 与Git无缝集成;
- 可以手动选择底层模型;
二、核心功能
- 光标预测:适用于修改重复、繁杂代码的场景;
- 聊天对话:与其它主流编码助手相似,对话过程中无法直接修改代码,适合充当搜索引擎;
- 代码生成和修改:支持跨文件,可以手动选择要关联的文件;支持选择模式(normal/agent);
- Docs:可以指定解析的链接地址,比如需求文档或者接口文档,基于此进行提问;
- Web:网络搜索引擎;
- Git:查看提交记录,可以选中多个提交,对比多次提交的差异;
- Notepad:备忘录/记事本,作为Chat和Composer之间的桥梁,可作为临时上下文提供给聊天框;
- Code:采集项目库的代码块并基于此做出答复;可以手动创建.cursorignore文件指定要忽略的文件(参考.gitignore);
- CursorRules:指定一些规则,比如项目简介、代码规范等,AI会参考这些规则进行回复和修改;
- 实时修改和查看:修改完后可以先Save All查看效果,再决定是Accept还是Reject;
- 代码回滚:如果多次提问导致AI乱改了代码,可以通过Restore恢复到之前的版本;
三、相比其它编码助手的优势
- AI和IDE深度集成,无插件式编码,体验更流畅;
- 能直接修改你的代码;
- 上下文感知,支持跨文件操作;
四、个人实践中能提高效率的点
- 代码优化和重构;
- 代码注释生成;
- 文档生成,比如开发完某个组件后,自动生成README;
- 更好地理解PRD,生成开发思路或者伪代码;
- 开发新功能或者新项目,比如注册登录等常见功能;
五、使用建议
- 在Chat中描述想法,让指令更明确,再到Composer中修改代码;但修改的代码需要人工Review,避免项目代码被改乱;
- 有疑问先在Chat中问清楚,理解后再到Composer中操作,避免在Composer中反复尝试;
- 提示语要尽可能详细,范围越小越好,越有针对性,生成的代码就越准确;提问时把AI当作一个需要详细指导的助手;
- 让AI复述需求指令,你再进行二次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