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半年,领悟到了程序员创业的通病

796 阅读7分钟

折腾半年,领悟到了程序员创业的通病

我看着那个程序员合伙人每天都只想写代码,做市场调研说不懂,问推广方案说没想法,真想跟他说,散伙吧。

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就是那个程序员。我折腾了半年时间,浪费了半年,才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程序员,创业的时候身上真是一堆毛病。

为什么我敢说这些毛病是通病?因为这些年下来接触过太多程序员同事,有过无数次沟通交流,如果你也创业,我敢说,99%的可能你会犯跟我一样的错误。

程序员创业最大的通病,就是喜欢自嗨。

你说程序员聪明务实讲道理,怎么可能自嗨?错,程序员就是喜欢自嗨。我把这半年的血泪经历,提炼成三句话,告诉你程序员是如何自嗨的。

症状一,自己需要就觉得需求存在。

不排除你产品天赋拉满,一下就能洞察到市场中存在某个强烈的用户需求的可能性。但是,更多的时候你是不是自己需要某个工具,或者感觉身边的同事熟人需要,二话不说就新建项目加班加点地开搞了?你需求分析做了吗,竞品调研做了吗,市场规模了解了吗?

我就是在这些工作都没做的情况下,在 24 年 7 月份,加班加点地开始了一个 mock 平台项目。我从自己的开发体验来看,调试后端接口的时候,charles/fiddler 这些工具抓包配置太麻烦了。如果抓包调试接口的同时还要进行请求 mock 的话,还得再起一个 mock 服务,简直不要太繁琐。所以我想,能不能有一个将抓包和 mock 结合起来的工具,一定能提高不少效率。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开发,产品的初版上线了,我将它命名为 imock ,实现了核心的请求拦截和 mock 功能。原理不复杂,将客户端的请求发送到 imock 服务上,imock 会进行请求拦截,打印请求日志到 web 页面,然后返回 mock 数据或者将请求转发至真实的服务器上。

image.png

product.jpg

刚好有个朋友在做新项目,项目后端服务完全没准备好,我就邀请他使用进行内测,用 imock 提高开发效率,他的反馈是“真 TM 好用”。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开发的信心。

但是,等到两个月后上线一个公测版本,邀请更多的用户进来使用时,我傻眼了。

收到反馈的几乎都是质疑,“和 apifox 的 mock 功能有啥区别”、“我觉得手机上的抓包软件挺好用的啊”、“信息安全怎么保证?”、“大家会去找开源免费替代品”。。。

我紧张地想去怎么回答这些质疑,我们拥有 apifox 这些 api 管理软件的不具备的抓包功能,同时拥有抓包软件没有的 mock 功能,承诺绝不保存用户的请求数据,还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

当我想破脑壳后,才明白,我解决的是一个痒点需求,而不是痛点需求。用过的用户会说它好用,但没有它的时候,其他工具虽然难用,但是没有难用到会让人迫切想花钱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症状二,不主动寻求合作。

讲真 imock 所有功能都是我自己开发,连 UI  都是自己设计。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自豪,反而苦笑。

记得在开发期间,一个简单的首页,一个月改了三版。没有设计稿,就到处去“借鉴”,看看这个官网,看看那个官网。每次实现了一个版本,总是看哪里都不顺眼,想推倒重来。这种对自己设计 UI 的巨大不自信,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

其实如果找设计师合作,设计师出稿子我开发,首页两三天就能搞定。当我们尝试涉足一个不熟悉的领域,缺乏的是专业人士的引导和肯定。自己大包大揽,不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没有方向感地折腾,是不理智的。

不主动寻求合作的毛病不仅体现在设计上,还体现在产品研发上。程序员的思维惯性都是,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不会做去学,边学边做。但是创业的时候,需要去找能力互补的伙伴,要将让产品更快更好地得上线放在首要位置。

在开发后期,我开始去寻找一起开发的伙伴,虽然没有成功找到,但是他们都会给出一些建议,对项目很有帮助。其中一个朋友给了很好的建议,接口 mock 能力已经很多年没有新花样了,最近 ai 火了,你可以考虑下能不能结合起来。最后 imock 实现了 ai mock 功能,根据请求的 url 和入参就能够生成高质量的 mock,再也不用记任何 mock 库的语法。如果你导入接口定义的话,还能够精确地生成符合接口定义的数据结构。

Pasted Graphic 4.png

症状三,不重视营销推广

这一点可能是程序员创业最痛最痛的点。

毫无疑问,写代码太舒服了,开发出来一个功能实在太有成就感了。在这个舒适区里待着太舒服了,关键是你也没有躺平,你明明还在努力。

其实很多时候,你是用写代码来逃避其他重要的事情。

产品生命周期很长,开发出来只是许多重要步骤中的一步,让产品触达需要它的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产品是你的孩子,那就不能停留在代码写爽了就行的阶段,要让它走向市场,去成长。

在我看来,重视产品的营销推广至少有下面两点需要注意的。

第一点,产品本身要具有传播能力。 如果产品本身是一个信息孤岛,那老用户就很难带来新用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产品都会加上分享的功能,潜在用户可以通过老用户分享到其他平台的外链、图片或者视频成为新用户。分享功能对用户和产品来说是双赢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 imock 上线前紧急加上了请求分享的功能,方便接口调试的时候,将请求信息分享给同事查看,同时也增加 imock 的传播能力。

截屏2025-01-13 01.03.56.png

第二点,要为产品制定营销推广计划,而且开始得越早越好。 营销推广不是坑蒙拐骗,而是让产品触达需要它的用户,站在用户视角把产品价值说清楚。道理都懂,但是很遗憾,我并没有做到,直到产品上线,我都没有拿出一个可靠的推广计划,产品的 SEO 做得也不好,几乎没有自然流量。

产品已经上线半个月,距离立项也过去快半年,面对每天让人无奈的流量,才意识到,过去几个月的辛苦工作,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嗨罢了。

用户的需求没有想清楚,单枪匹马地蛮干,产品做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推广,你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吗?

不过我也没有气馁,imock 我也会继续完善并推广,毕竟产品用起来是真的好用。产品研发真的很艰难,欢迎你也去体验一下 imock ,如果还能给我一些反馈就更好了。

半年时间上了这一课也不算一无所获,创业的脚步不能停下来,下一个项目我已经构思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我也有了初步计划,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我,我后面会继续分享创业的经历。如果你也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