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640 阅读3分钟

这是我对一位掘友文章的回复,他刚好30,我也快40了,有感而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已经30了,我也快40了。

成家立业,再具体一点,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和90后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你们比我们当年,要成熟一些,考虑的事情也更详细一些。要不要结婚?和谁结婚?是先买房?还是先结婚?我那时,是没考虑那么多的,自然而然的就找了,自然而然的就把婚给结了,还是后买的房,车。

30到40这段时间,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以后到底要干什么?是不是得提前转行?因为好多人都说,在中国,程序员就是青春饭。我也困惑过,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困惑过。

后来,我给自己找到了答案:发展第二曲线。

第一曲线就是养活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有一技之长。第一曲线也是有发展规律的,刚毕业,底子打好了,发展起来会很快,刚工作的5到8年,你会很快积累项目经验,和技术经验。这时候,你通常是项目Leader,能带着团队一起搞定一个高难度项目了。你的第一曲线相当已经到了95分,技术不仅能独挡一面,还能照顾好团队成员。技术精专还有精进空间,也就是剩下的那5分。但后面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主要是要看环境,因为你都95了,天赋肯定不差,如果给你时间,你肯定能拿100分。但国内项目,大多都是急功近利,宣扬拿来主义,不给我们造轮子的时间,也不管现在的轮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当第一曲线发展到了极限的时候,我强烈建议大家,是时候想想自己的第二曲线了。有的人,这时候就转行了,不要太可惜。有的人,找到了第二曲线,结合自己第一曲线的优势,将自己的技术能力的影响力,继续放大。说到这,我想有的人已经猜到了,其实,第二曲线就是商业化能力。我的技术,是否可以服务于更多人,而不只是我的雇主。我能不能基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提供一些大家需要的商业服务。现在AI的加速发展,已经让像“超级个体”,“一人公司”这样的理念变得越来越热,可行性越来越高,因为已经开始涌现出很多成功的案例了。和其它行业相比,计算机行业,可能性更大。

我喜欢读优秀的开源项目,记一些笔记,后面就想着能不能整理成册,甚至出版成书。后面身边的一个非技术人员的朋友,因为要给自己的粉丝提供私教服务,也就是商业化服务,自学了HTML,站点部署等相关知识,搭建了自己的官网,方便粉丝查看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性。我看的源码正好是静态站点生成工具Hugo的源码,这让我想到,能不能提供一种非技术人员也能用的工具,帮助大家生成自己的个人品牌站点,就这样,我创建了Hugoverse项目,重写了Hugo的源码,并提供了一个SaaS服务 - MDFriday。

这样一来,我就能用我的技术能力,帮我服务更多的人。

我也是刚开始摸索自己的第二曲线,有了开始,就有了盼头,有了方向,也就不那么困惑了!

共勉!

WechatIMG8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