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别人写年终总结:”转眼之间,又一年过去了……“
我写年终总结:”磨磨蹭蹭,新年第一周又要过去了……“
没错,特意这么设计的。错错峰避过众位头部大佬的年终总结爆款热文,我故意现在才写。这就是拖延的艺术。
啊啊啊啊啊其实是偷懒犹豫焦虑迷茫所以迟迟挤不出来啊!!!!
不过没关系,年终总结的重点是「总结」,不能因为反正迟到了干脆就逃学吧(这事儿我干过)。啥时候总结完啥时候算年终,重新定义年终。
播放一首林俊杰的《不为谁而作的歌》,手指搭在键盘上,闭上眼深呼吸,然后敲下这篇不为谁而写的年终总结。
2024 倒带回放
遥控器长按,时间直接回到前两年。
2022、2023 这两年,是我从掘金隐退的两年。那个阶段里我对公司业务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就连技术文章和演讲也是面向团队内部去做的。
当 2024 年夏天我决定重回掘金时,我看到了更大的用户量,更丰富的社区活动,更陌生的舞台氛围。一切都不一样了,我知道我相当于删号重练,完全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透明。不过没关系,我喜欢写代码,也喜欢写文字,即便是从头开始,我仍然是很享受输出内容的过程。
尿崩式更新
2024 年,我新开了 3 个专栏:
专栏名称 | 文章数 | 订阅人数 |
---|---|---|
Web AI 进化录 | 12 | 17 |
Web 玩转文件操作 | 5 | 10 |
三五行一搁笔 | 2 | 1 |
除了新专栏,我还为原有专栏「翻译录」新增了 6 篇译文。因此总共发布了 25 篇文章,基本保持了周更的节奏。
为了方便看文章的数据,我还开源了 Jada —— 掘金文章数据助手,欢迎各位创作者和我一起共建!
闪闪发光的正反馈
在创作者活动方面,我参加了 9 月、11 月的金石计划和附加计划,以及人工智能作者签约计划,共获得了 961.6 元的活动奖金。
掘力值从 5000+ 增长到了 7700。粉丝量从 400+ 增长到了 556。其中有一半是在年底的人气投票活动中拉来的(还没联系我的天使投票人记得找我寄礼品)。
虽然还没获啥奖,但我还是要抒发感言:感谢各位的关注、赞评收藏,你们是我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方向朦胧、步伐稚嫩
虽然略有光泽,但也不乏灰暗。
我以为是从头开始,谁知道是从脚开始。选题困难、文章数据差、签约失败、沸点零互动……经过一系列苦涩时刻后,我愈发感觉到,在掘金被人看见,已经不像几年前那么容易了。以前掘金用户相对少,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亲切感和信任;而现在,掘友数量大增,同时创作者也更多,这使得头部大佬们很容易带动起马太效应,而我这样的脚部创作者,如果输出的内容无法吸引别人、帮助到别人,就很难抓住人群的注意力。
那我该写什么?为谁而写?怎么包装和运营?我玩的真不是单机版掘金吗?…… 在我近半年的创作过程中,像这样的疑虑始终伴随着我。但我没有因此而停下,还是硬着头皮向前摸索。我对自己说,不能妄想一出手就是爆款,无论是编程还是写作,自己的造诣都还需要持续磨炼。如果雷音寺可以朝发夕至,那么取到的未必是真经。
2025 发射野心
不管怎样,对于之前确立的「写代码 + 写文章」这条路线,我仍然会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只不过有了过去一年在痛苦和无力中的自我觉察,我摸索到了我那些缺乏锻炼的肌肉。在此后的一年甚至几年中,我需要有意识地刺激新的神经回路,触发过去不常用的肌群,反复练习尚且生涩僵硬的动作。
思考、规划
我发现我是懒于思考的。总是不顾优先级地把自己的日程堆满,遵循条件反射去应对日常事务,好像很怕慢下来、停下来思考。缺少深度和全面的思考,缺少明确和可执行的规划,缺少及时和透彻的复盘。越少思考,思考时越费力,就越不想思考,如此循环,导致总是急于抓起什么先干再说。
我目前想到的具体措施:
- 事前:用 OKR 来明确方向、梳理指标、拆分任务,先理清想做的事、该做的事,考虑可行性和 ROI,按优先级排序、排期。
- 事中:干!
- 事后:对照目标和成果,复盘得失优劣,为下一轮迭代储备信息。
总之,就是像经营公司那样去经营自己。
互动、交流
关于创作内容响应者寥寥,我目前的判断是作品缺少共鸣和帮助,所以对读者、听众来说就是过眼烟云。那么我就需要去了解大家在关心什么、需要什么。
回想起来,我确实是从自身出发去选题、写作,唱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独角戏;也很少去读其他人的文章、看热门评论区。这么来说产生单机错觉也就不奇怪了。
这里似乎有一个微妙的动态平衡:作者不能丢了自己,也不能丢了读者。最近在播客里听到了一个观点:创作者的产出可以分两种 —— 作品和产品,作品取悦自己,产品服务他人。我过去的内容首先肯定是作品,每个字都认真耕耘。至于是否是好的产品,则取决于解决的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不是真需求。
所以我想,如果我希望我的文章有好的互动数据,就要避免圈地自嗨,就得明确目标读者,找到他们、靠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帮到他们。
So how to?
- 关注搜索指数、排行榜,基于数据来发现广场上哪里聚集的人多
- 到人群中去打招呼、对话、收集信息,提取最大公约数,挖掘出共鸣点、需求点
- 用易于读者接受的方式提供代码、文字,帮助他们,与他们共建
- ……
另外我的脑洞里冒出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很想组织一些 Demo Show 活动,大家可以写一些好玩、炫酷的 Demo,每期活动由几位 Demo 作者来分享他们的灵感和创意。如果你也感兴趣,欢迎评论、私信,可行的话咱们就玩起来。
结语
“原谅我 这一首 不为谁而作的歌……” JJ 在歌里这样唱着。
这是一篇为我自己而写的文章。而我,是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地坚持发光发热的创作者中的一个。我相信你们也将会或已经遇到我的迷茫和痛苦,我更相信你们也像我一样因代码力量和分享精神而悸动着、快乐着。
所以,这篇文章里的回首和眺望,不为谁而作,为我而作,为你而作,为我们而作。
📣 我是 Jax,在畅游 Web 技术海洋的又一年,我仍然是坚定不移的 JavaScript 迷弟,Web 技术带给我太多乐趣。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欢迎关注、私聊!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www.freepik.com/search?a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