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10周年复盘之书,回顾小米10年历程经营兴衰起落,总结小米方法论,并为下一个10年开局做好规划。
书外三处细节
细节 1:用全书 1/10 篇幅讲解「互联网七字诀」
《小米创业思考》全书 34 万字,主干内容约 31 万字,第六章描写雷军互联网思维核心沉淀的「互联网七字诀」所用篇幅约 3.1 万字,达到全书的 1/10。
这是有史以来雷军第一次把「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掰开了揉碎了讲,第一次全面地谈及「专注、极致、口碑、快」到底是什么,具体怎么做。对于关注小米和雷军的人来说,这一部分内容干货十足。
另一方面,先不说正文,仅看最末端标题,「一次解决一个最迫切的需求」、「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没有永恒的最优解」、「以极致产品和过硬口碑为导向」、「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它们既是面向公众的「商业思考」,更是面向内部 3.2 万人的统一要求、统一思想,这也是该书定性为小米「内部工具书」的原因吧
细节 2:出版前最后一刻还在修改
8 月下厂印刷出版的《小米创业思考》,竟然写到了 2022 年 7 月的 Xiaomi 12S Ultra 发布会,提及与徕卡合作的影像战略升级。可见在 8 月 11 日新书发布前,如果算上出版社的审校、工厂印刷等时间,书籍一直修改到了最后一刻。雷军身体力行,复现了一回「改改改改再改改」。
雷军在微博上透露,《小米创业思考》成稿于 2021 年底(诞生于 2020 年上半年小米十周年复盘之际),书稿改了大半年才付印。
细节 3:不起眼的「后记」支撑着雷军的野心和梦想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开篇即说自己不是经济学家,不会写一本理论化的书。全书读下来也确实是去理论化的,都是来自小米 12 年创业过程中实际案例的思考和总结。
不过在「后记」解释什么是小米模式时,他找来了经济学理论做支撑。包括幸福方程式、合作博弈 vs 非合作博弈、性价比模型 vs 溢价模型、简化后的总供需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
「在生产制造、流通领域,它 (小米模式) 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它代表一种更健康质朴的消费思潮和价值取向;在宏观经济视野中,它是一种创新的高效发展模型。」
这正是雷军梦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理论依据。
合起《小米创业思考》,让我想起来一些网友的评论,现在仍在持续发声的互联网大佬屈指可数了,雷军是其中之一。现在知道了原因,他把微博、微信视频号、电商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当成执行「和用户交朋友」这一信仰的手段。事实上,小米也把「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当作其愿景的前半句。
《小米创业思考》不是一本故事书(小米传记《一往无前》和金山传记《生生不息》是故事书),总体还是偏严肃的商业思考。对于熟悉小米的朋友来说,从书中看到的更多是现象背后的「know how」,近距离感受雷军对商业理解的「扭曲力场」(如对于「性价比」近乎于固执的坚持)。对于不了解小米的人来说,不妨拿「效率」二字作放大镜,结合书中复盘的小米起起伏伏经历,去理解一个中国企业追求「高效率」的较优解是什么。
此外,书里面还有一条暗线,就是小米在科技领域积累的耐心。无论是 GaN 氮化镓充电器、400 元成本的不锈钢中框、陶瓷工艺,还是自研扫地机器人的 LDS 激光测距传感器、智能工厂机械臂的投资与研发等,可以看到小米一直在「悄摸摸」地积累技术——其实也不是「悄摸摸」,雷军到处在为小米技术摇旗呐喊,只是不少人在网络讨论中 (选择性) 忽视罢了,或者说产品背后的技术天然不那么具有话题性,《小米创业思考》把这块补全了。
金句
“三大铁律”分别为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很多人都用这句话来描述小米的崛起,或者奚落小米的低谷。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对我、对小米和对创业群体最大的误会:这句话,似乎只强调风口,只是在鼓励投机心理。事实其实完全相反。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风口上的猪”这句话的主语是猪,本意是说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这个猪,指的是我们自己”,我都把自己比喻成猪了,姿态低到底了,谁还能击败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呢?况且,即便狂风在前,一头猪也不是能轻易飞上天的。
1.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
- 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就是电子商务,这就是所谓的“水泥+鼠标”。当然,电子商务也是过渡性名词,因为未来所有公司都会是电子商务公司。
长期来看,并不存在所谓的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的特性是一些原本就存在的商业创新或准则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极致放大,互联网思维是可以应用于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方法论。
“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对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里的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在开始创办小米时,我隐姓埋名了一年多时间,所有入职的同事也必须签保密条款,不让人知道小米是雷军的创业公司,严禁使用任何外部资源。这么做只为一条准则:一切靠产品说话,一切只靠产品说话。
没有永恒的最优解
替代一匹快马的,不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有可能是蒸汽机车。
谷歌十诫,也被称为谷歌的十大价值观,是谷歌公司所秉持的一系列核心原则和经营理念,这些原则在谷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谷歌十诫的详细内容:
-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谷歌始终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目标,不受内部或经济利益的影响,注重网页的简洁、快速和相关性。
-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谷歌以搜索为核心业务,不断投入研发,解决搜索方面的难题,探索新的领域和需求,将搜索的力量应用于各种产品和服务。
-
快比慢好:谷歌追求速度,不断优化网页和服务的效率,提高搜索结果的响应时间,推出快速的移动应用和浏览器,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
网络社会需要民主:谷歌利用网络上的链接和用户的行为,评估网页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采用多种信号和算法,如PageRank,实现公正的搜索结果。谷歌也支持开源软件的开发,鼓励创新和合作。
-
您不一定要在桌子前找答案:谷歌关注移动设备的发展,开发新的技术和服务,如Android和Google Maps,让用户通过手机处理各种事务,享受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
不做坏事也能赚钱:谷歌强调诚信经营,拒绝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公司认为,只要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实现盈利。
-
未知的信息总是存在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谷歌认为未知的信息永远存在。因此,公司致力于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
对信息的需求无所不在:谷歌认识到信息需求跨越国界,致力于提供全球用户都能访问的信息服务。
-
不穿西装也可以严肃认真:谷歌倡导非正式的工作环境,认为不必要通过穿着正式来显示专业性,更加注重员工的创新和工作效率。
-
仅有优秀是远远不够的:谷歌追求卓越,不满足于仅仅达到优秀,而是不断追求超越,以实现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