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融资造假,创始人被捕
一位90后女性创业者因涉嫌融资造假而被逮捕。她的名字是史密斯·格里芬(Joanna Smith-Griffin),2016年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支持下创办了AllHere Education,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司。在Joanna的带领下,AllHere成功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累计融资超过8500万元人民币。然而,投资人发现,公司在融资时披露的营收、现金储备和用户数据均为虚假信息。为了掩盖这一切,Joanna还冒充财务顾问,向投资人发送伪造的财务报表。到被捕时,Joanna年仅33岁。
融资8000万,A轮公司破产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那时,25岁的Joanna刚刚从哈佛继续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决心投身教育领域,尤其是关注那些长期缺课的学生。她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做的有限,学生面临的很多挑战都来源于课外。因此,她创立了AllHere,希望通过一款应用程序和短信系统促进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减少缺课。
AllHere与学区合作,为学校定制干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出勤率。通过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收集家庭环境信息,从而帮助学区及时了解学生情况。2020年后,公司声称将业务转向AI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K12教育的发展。
AllHere一度被认为是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吸引了大量风投。2020年5月,公司完成了3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Rethink Education,其他投资方包括AT&T、Potencia、Gratitude Railroad等。2021年6月,公司完成了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软银旗下的Opportunity Fund等机构也首次投资。
到2021年,AllHere的融资额已超过1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500万元),公司声称服务遍及美国40个州,超过8000所学校。Joanna也因此入选了《福布斯》30岁以下教育领域精英榜单。
骗局曝光,快速崩塌
然而,这一切看似辉煌的背后,却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骗局。2024年3月,AllHere为洛杉矶学区打造了一款名为“Ed”的聊天机器人,旨在与54万名学生进行互动,帮助他们学习。公司还因此获得了价值600万美元的合同。然而,三个月后,AllHere官网突然发布声明,表示因财务困难,公司将裁员并面临学生数据隐私问题。Joanna也辞去了CEO职务,离开了公司。今年8月,AllHere正式申请破产。
破产后的调查:融资造假始于2020年
破产并非故事的终结。2024年9月,AllHere的前CTO在破产听证会上无法解释为什么Joanna在过去一年报销了超过24万美元的费用。紧接着,美国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开始介入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早在2020年,Joanna就开始向投资者虚报公司财务状况。她告诉投资人,公司当年营收约为370万美元,现金储备250万美元,但实际上公司收入仅有1.1万美元,现金储备大约50万美元。
调查还显示,AllHere的客户总数从未超过31个,其中1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只有3个。然而,Joanna曾向投资者谎称公司有超过100个客户,且与纽约、亚特兰大等地的教育系统签订了合同。2021年,公司还宣称收入增长了700%,并将服务范围从1100所学校扩大到8000所,成功误导了投资者。
当投资人发现公司财务状况与预期不符时,Joanna采取了冒充财务顾问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向投资人发送伪造的财务报表,试图掩盖真相。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2017年开始,Joanna将至少60万美元的公司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用以支付个人开支,包括购买豪宅和举办奢华婚礼。检察官称,Joanna策划了一个精密的欺诈计划,通过夸大公司财务状况从投资人那里筹集了约1000万美元,并以虚假理由为自己获利数百万美元。
Joanna被捕,面临重刑
随着真相的揭露,Joanna于今年被捕,面临证券欺诈、电信欺诈等多项罪名指控,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她还被指控加重身份盗窃罪,强制判处2年监禁。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迅速与Joanna切割关系,表示她与该实验室的合作仅限于她在校期间。至此,这个创业故事以悲剧收场,揭露了融资造假的危险。
融资造假的共同脚本
类似的融资造假案件并非个别事件。软银掌门人孙正义在过去几年见证了多个创业者因虚假数据而引发的投资灾难。例如,2017年,他投资了WeWork,但没想到创始人亚当·诺伊曼通过造假和扩张制造虚假的业绩,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另一例是2021年软银投资的中东创业公司IRL,创始人夸大了用户数据,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欺诈事件,导致该公司被迫宣布破产。
此外,硅谷也曾轰动一时的“滴血检测”公司Theranos,由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主导,宣称通过一滴血即可检测多种疾病,最终也因数据造假被曝光,导致公司估值归零,投资者损失惨重。
教训:保持敬畏
这些案例表明,当大量资金涌向某个赛道时,创业者容易获得更高的话语权,隐藏真相变得更容易。同时,投资人为了赶时间、抢项目,有时只看几个数据就决定投资,往往忽略了对企业财务的深入审查。融资造假不仅伤害了投资者,也给创投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我们要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保持敬畏,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