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裁员,刷题还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1,843 阅读13分钟

引言

Hi,我是东东拿铁。

今年六月份,因为人员优化,我写了一篇文章。看清裁员,你就没什么好焦虑的了

不到半年,人员优化再次上演,现在看来之前那篇文章只是指出问题,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聊聊面对优化或者换工作的时候,此时的我会准备那些事情,和过去的自己有了什么区别。

可能有些朋友心里会想,这还用说吗,改简历、背八股文、刷算法就好了,如果想深入再看看源码。之前我也是这么准备的,准备换工作的时候,我会每天打开百度,搜:Java常见面试题,大厂算法题,今天背一点,明天学一点。

过去刷题的确有效,当整个行业面临寒冬,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职业路径,找到更多的主动权。

第一步,放慢脚步

上班路上最大的那个路口又堵车了,没时间去关心原因,只能不断的看着手机上的时间,默默计算着今天会不会迟到。

到了公司看着千篇一律的需求,各类用户提上来的问题,马不停蹄的敲着键盘,查查数据,改改bug,这一天没有什么停歇,稍不注意事情就堆积如山,而下班后回想,却很难清楚总结出今天的成果。

临近周末也不能放松,总算有了些自己的时间,可工作之余总觉得需要学点什么,不然就感觉浪费时间。

呼,先深吸一口气,已经好久没有慢下来的感觉了。

中国人是很有目标感的, 善于制订目标:学生时期关注成绩分数,毕业后以考公和进大厂为目标,工作后则以年底绩效作为努力方向。

记得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开发的工作就好。工作走上正轨,后来希望能见识更广阔的世界,然后去了北京。

在北京的小公司待了一段时间,又想去一家互联网公司,然后觉得自己该去大厂,去大厂最好做核心业务开发,要是能有个高职级,可能还想做管理,等等等等。。

我眼前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等着,我觉得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就会很满意、很幸福。可真实现的那一刻,一个更高的目标还在前面等着我。

我感觉一刻都不能停息,牺牲娱乐时间持续向前,生怕比别人落后一步。屏幕前的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我上学的时候几乎很少请假,哪怕是感冒发烧也是扛扛就过去。这个习惯延续到了工作上,请事假病假屈指可数,工作这几年,请过最久的假就是婚嫁和陪产假。

这几年也换过工作,除了去北京换城市,因为找工作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后面再换工作,哪怕是从北京回来,我一天的Gap时间都没留给自己,今天拿到离职证明,第二天入职。

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达成目标的机器,被外部动力驱动,表面上看起来岁月静好,实则深感被动。 pexels-nurseryart-346885.jpg

所以把眼前的胡萝卜拿走,去做一些一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 去见一些许久没见过的朋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 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比如从成都自驾进藏,或者一路向北开到大兴安岭
  • 有多长时间,没有把自己的内心放空,不去想工作的压力,不去想生活上琐碎的事情,去公园躺下放空自己

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真正感受沿途的美好。

第二步,调整心态

这一部分开始之前,我想先讲三种对于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打工、事业、使命。

第一种把工作视为打工,我们这代人常常戏称自己为“打工人”。我上班就是为了拿工资和福利,你别给我画太大的饼,年终奖多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种把工作视为事业,即追求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比如你从小公司要去大厂,大厂中又有明确且清晰的职级系统和晋升通道,你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声望与能力。工作带给你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你的成就感。

第三种把工作视为使命,不是我需要这份工作,而是这份工作需要我。他们不认为这是工作,而觉着这件事就必须由自己来干,别人来干自己不放心,并且可以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态度与所处的行业、具体的工作无关,我们总能找到榜样,比如乔布斯、马斯克。

我之前很少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接下来的该去做什么工作,我们更多考虑的是稳定性、职位、薪资。像我在山东,你要是能考一个公务员,那才是真正的有出息。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标准和要求左右,以至于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比如拿到多个offer,有的薪资高,但是做的事情不喜欢。有的钱少,但是离家近,活不多。大公司的offer就是大头兵,小公司的offer可能就可以当一个小leader,不少人在有多个offer时就会陷入这样的纠结。

我们一定都想找到自己的事业或者使命,谁会甘心在一个岗位,当一个工具人呢。但实话实说,我这两年在经历的是从事业->打工,是的,你没看错,我在倒退。

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不断攻坚更复杂的技术问题,满足更丰富的业务场景,然后能力提升、职级提升、薪资提升,在北京的那几年确实是这样的。 pexels-mikhail-nilov-7988742.jpg

但随着工作变动离开北京,工作环境有了不少的变化。比如业务回归传统,技术难度降低。内部工具不好用导致效率低下,多次反馈也没有效果。比如系统有肉眼可见的风险存在,但是依然只规划一些紧急不重要的功能。有关研发的一些流程更不用说了,得到的反馈只能是领导这么决定,只能先维持原状。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很难受的状态,就好像一台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驶入了泥潭里,靠着惯性还能缓慢前行,但最终会陷入进去动弹不得。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改变不了环境,但至少可以改变面对环境的心态。于是我只能从把工作视为事业,调整为把工作视为打工,安心做好手头的事情。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有时候对工作提不起热情,繁琐又低效的事情又会让人烦躁。但毕竟没有人喜欢平庸,没什么进步和收获,又会有一些焦虑感。

我之所以会说我自己的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我说的这几种状态,没有对错之分,这种态度只和自己当下的状态有关,你知道什么是你现在需要的态度就好。

一种很不好的状态是比如你明明想追求自己的事业,却因为各种原因入职了一个发展空间不大的公司,那后面工作中一定会让自己处于一个很拧巴的状态。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状态,才能想明白自己接下来应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

好了,心态调整完,就可以把眼光放长远,看看以后的事情。

第三部,抬头看路,判断趋势

为什么要判断趋势,因为我们换工作最应该看重的因素,是选择一个有巨大向上空间的地方

刘润老师有这么一句话: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

想想已经工作多久了,结合自己的的技能和经验,三五年后,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遇见什么样的困难?当下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举个例子,准备跳槽时,很多程序员会说,下次跳槽,我要涨薪xx%。其实我自己一直是这样的做的,而且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

在工作的前几年,通过跳槽涨薪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可当工作经验越来越多,涨薪逐渐变成了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所以很多10年以上的程序员在换工作时,别说涨薪了,很多企业会要求你平薪、甚至降薪过去。

做企业讲究战略,我觉着对于个人来说,也要讲战略。我们常说的升职加薪是战略吗,我觉着不是,升职加薪只是一个目标。

那什么是战略?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

毕业时我入职的那家公司,是一家传统行业的信息公司,技术陈旧,连Mybatis框架都没有用,更不用说Redis、MQ这些东西了。那时候SpringBoot还没有普及,微服务框架还是高频面试题,我发现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所用的东西差距实在太大,对技术而言二线城市的成长空间也极为有限。

那时候互联网行业还在快速发展,一线城市各类公司发展如火如荼,只要八股文知识准备好,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难,我身边就有同学,在毕业之前通过3个月的培训,就能直接找到在北京薪资过万的工作。既然已经看到家乡发展的天花板,那么只能先暂时选择离开。

因此我后来选择离开家乡,成为了“北漂”,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那从今天开始往后看5年,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发展,我简单聊聊我的看法,不一定对,是我自己当下能够看到的一些可能。

pexels-ashutoshsonwani-1852389.jpg

AI辅助编程,开发难度降低,未来可能迎来个人开发者的快速增长。我是一个后端程序员,我曾多次想过自己做出一个产品出来,可想到自己对前端、客户端一窍不通,便知难而退了。然而Cursor等一系列AI编程软件的诞生,不仅提高了程序员自身的生产力,而且已经有很多非程序员借用Cursor开发出了能够说的过去的APP,一个月你只需要20美元就能拥有一个全栈工程师,它不介意996,甚至可以007。

前两天身边的朋友让我帮他抓一些数据,但我对于python一窍不通,现学现卖显然来不及。但我随便用了市面上的一个大模型,就帮我写出了一个简单的爬虫程序,我连最基础的语法都不用学了。

虽然AI编程一定会会增加不少个人开发者,但是对于程序员本身来说,利用好工具,一定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AI应用开发。如果说AI应用是没有任何门槛的,竞争一定会很大。那我认为可以选择更系统的去学习AI的相关知识,然后去尝试使用大模型应用开发框架自己开发、训练,掌握底层原理,甚至转行成为一名AI开发工程师。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I智能体一定会在各行各业全面开花,那时候,AI开发工程师一定会有大量的需求,需求的蓬勃度可能不亚于当初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状态。

虽然AI的诞生让很多程序员产生了焦虑情绪,包括我自己,但是AI段时间内不会取代程序员 。但我想多说一句,没人规定你必须要做程序员。 上面的两种方式,依然是从工作、事业的角度去看的,我们的视角不应该局限于此,如果只是为了工作学习AI,我觉着有点对不起这个时代。

这就不得不谈到学习,过去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纯理工科的知识,比如一个公式、一个算法,常见面试题、枯燥“八股文”、开发语言、框架,AI时代下,这些事情AI会比我们做的更好。不仅如此,像自动驾驶就已经有数据表明,它的事故率明显低于人为驾驶。

那么对于接下来几年内,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我能想到以下几点:

  • 批判性思维,在AI的加持下信息会持续爆炸,看看现在公众号、新闻有多少AI生成的内容就知道了,我们越来越需要依赖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别人的说法判断事情的真假
  • 领导力,你是否能引领别人,你能不能施展现实扭曲立场
  • 思维模型,你知道的思维模型越多,越熟练,遇见问题就越游刃有余
  • 系统思维能力,能否分析复杂系统,提出真正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些能力,你能做的工作还仅仅限于程序员吗?我们得看到更多的可能。

说在最后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让自己留有余闲,建立正确的工作心态,判断趋势并顺势而为,每一轮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无限的机会。

当然,如果我们依然免不了要去刷题,刷题前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关于准备面试,分享容易踩的三个坑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也希望你点赞、评论、收藏,让我知道对你有所收获,这对我来说很重要。也欢迎你加我的wx:Ldhrlhy10,一起交流~

本篇文章是第63篇原创文章,2024目标进度63/100,欢迎有趣的你,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