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气是愈加凉了,一早出门尤为明显,寒风一夜之间扫光了枝头仅存的枯叶,也让连日加班造成的疲惫困顿顷刻清醒了不少。双肩包中的笔记本电脑让我的脖颈酸痛感觉又明显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开发者朋友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如果没个舒适的编程环境,长时间的写代码不仅会腰酸背痛和眼睛干涩,更重要的是 -- 开发效率很难保持在良好状态。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款能从根本上提升开发效率的专业编程显示器 -- 明基 RD280U。
开箱
明基 Benq 这个品牌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二十多年前读书时的手机和工作后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是这个牌子;近年来其深耕光学相关的各种投影仪、智能灯具和显示器更是广为人知,但这次居然推出了号称“全球首款专为编程设计的显示器”,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收到货那天晚上的第一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对其仔细打量起来:诺大的一个包装,纸盒子上开宗明义地印着 “Ultimate Coding Productivity「终极编码效率」” 的字样;包装盒正面绘着一台笔记本、一个横向显示器、一个竖向副屏显示器。RD280U 这副大体格和有特色的 slogan,让我回看门口监控时才发现,我的年轻邻居和巡弋在楼道里捡纸壳的大娘都曾在它面前驻足良久。
在明基的官网可以找到一个“专业编程显示器”的分类,也就是 RD 系列,这个专为程序员设计的系列产品主打“聪明编码、高效工作”,至于系列的名称前缀 RD 是不是就是指着“研发”的鼻子起的,没有明确的说法,估计也大差不差吧。这个系列包括了24英寸左右的 RD240Q 和最新的 RD280U/RD280UA;最近还上新了 32 寸的款式,为我们程序员提供了更多的尺寸选择。
RD280U/UA 这两款,顾名思义属于 28 英寸的专业编程显示器,提供 4K+ 分辨率和 3:2 的独特屏幕比例。UA 款之于 U 款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显示器支架是可以更灵活调整位置和角度的 Ergo arm 款式。
比例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屏幕比例是 16:9,这个比例因其出色的兼容性和成本效益,已经成为现代电视和显示器的标准比例 。这种被认为最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较好地支持几乎所有的视频格式,兼顾了娱乐和办公等多种用途,因此是消费级显示器的首选。
专业领域则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 5:4 比例的专业显示器,被应用在一些图形设计和出版行业的场景下,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垂直空间,适合查看和编辑文档。
同样,明基 RD280U/UA 系列之所以采用 3:2 的特殊屏比,也是基于对开发者编程实践的长期调研。对比一般 16:9 / 16:10 的显示器,RD280U 屏幕看上去在纵向上高出一截,其分辨率 3840 x 2560 比一般的 4k 显示器 3840 x 2510 高出了近 20% 的空间,说是 28 寸,看上去甚至有种 32 寸显示器的感觉。
3:2 屏比带来的最直观好处就是,在显示器正常横向放置时,阅读代码能比一般的显示器多看一部分,让你更快更全面的理解代码全貌;不用说拿行数衡量代码好坏,的确是除了 SOLID 原则之外最管用的编程最佳实践之一,就说省去的挪鼠标滚动屏幕的次数,就能积少成多地减轻肩膀的负担。
在使用多块屏幕的场景下,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程序员也有把副屏竖起来的习惯。这样既能用一个高高瘦瘦的 IDE 窗口阅读更全的函数、看清楚更多关联的代码;有时甚至可以摞起 3 个浏览器或文档窗口,从而避免多个项目、会议并行处理时来回切换的手忙脚乱。
而明基 RD280U 就算是使用默认配备的支架横向放置显示器时,通过改变高度、左右旋转、调整倾斜度以适应坐姿,已经可以让我们以非常舒适的视角编写代码;由于 3:2 的宽高比可以显示更多行代码,并排放下两个能让代码不换行的竖长 IDE 窗口也毫无压力,因此即便不 90 度旋转也没问题了。当然,通过加装 VESA 支架等方式纵向放置时,更是可以按需分配 3 个甚至 4 个窗口的排列,也比普通的显示器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多说一句,3:2 这个比例之所以看起来舒适,因为这也是大多数单反相机拍出来照片的比例。除此之外,iphone/android 等智能手机拍的照片则更接近于 4:3 -- 也就是二十年前那种大头 CRT 家用显示器的常见比例,不信的话打开手机相册看看,是不是小时玩星际争霸的那个比例?
护眼
程序员真正编写代码的时间实际上占比很小,和代码大眼瞪小眼才是每天的常态。想想自己的代码怎么写、debug各种解决方案、看项目代码、看依赖的源码、review 同事的代码、review 不知道是谁写的代码骂几句后发现是自己之前的写的等等,莫不如是;可以说白天晚上总是在看代码,即便去厕所时也在不自觉的琢磨代码 -- 以我亲身经验来说,很多解决 bug 的灵感就是这么涌现的。
因此,让长时间盯着代码的眼睛变得舒服一些,是很重要的。
我们自己并不是没有为此努力过。回想一下,当你拿到一台新显示器准备开始编程时,往往都会做什么?是不是先要调整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调整桌面灯光的亮度、色调等,然后在不同的 IDE 里调整字体、安装各种主题插件,看看它们在新环境下的表现?
自称专业编程显示器的 RD280U 自然不能有这类烦恼。
首先是在显示器的屏幕素质方面,明基 RD280U 护眼显示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除了能提供 coding 时的最佳体验,用影院模式或自定义模式观剧、打游戏时,高素质的屏幕也毫无压力。
再看屏幕下方,RD280U 提供了一个特化的 Function Bar 小下巴触摸按键区,这块小面板中间是前端程序员最熟悉的 </>
符号,轻触这个凸起的实体符号,会唤起编程模式快捷菜单,多次触碰或者左右滑动,可以快速切换 深色模式/亮色模式/sRGB几种 编程主题,屏幕会自动切换对应的对比度、亮度、蓝光、背景灯模式等指标。
这种硬件级别的编程模式切换,一方面不再需要费心挑选各种IDE主题插件;更重要的是,这完全比软件层面的各种“配色主题”细致科学得多;不论是切换到哪种编程主题,让眼睛感到舒适是该显示器主要的目标。RD280U 会智能地结合环境光,基于其屏幕的高素质,让对比度等参数调至合适的程度,远观近看代码都是清晰的,就像是印刷在显示器上一样,不会出现常见的模糊毛刺等现象。
当然除了几种快捷模式,用 Function Bar 正下方的摇杆唤出完整控制菜单的话,也可以在“编码增强选项”里更细致地设置相关特性,或者在“色彩模式”菜单中选择 M-book、电子书、影院 等几种非编程模式。Function Bar 底部除了中央的五向摇杆之外,还有用户左侧的电源键和右侧的输入信号切换快捷按键。
除了触控和实体按键,从 Benq 官网也可以下载 Display Pilot 2 软件,这款明基自研的软件,可以更灵活地设定常用功能,包括夜间保护、智慧蓝光、桌面分区、勿扰模式等等。借助 DP2,可以自定义一系列快捷键;甚至可以为不同应用绑定对应的色彩模式,比如 IDE 肯定要安排一个深色模式,而电子书/pdf阅读器用亮色模式等,在多任务/全栈开发等场景下,该特性最大程度地照顾了我们的眼睛。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编程的好时候。夜晚或者暗光环境下的编程是难免的。一方面编程作为脑力劳动,实现或调试某项功能时,思维必然是连续性的,也不能天色变暗就关机走人吧?甚至有时我们还格外珍惜这种少有人打扰的时刻,比如开了一天的各种审核扯皮对齐拉通的会议之后,只能利用加班时间写点代码;或者家人都睡下后,自己写一些开源项目、自用小脚本的时候。
在这些场景下,有时不得不在室内主光源关闭的情况下写代码,长时间在昏暗中盯着屏幕总是遭不住的;补光灯就成了程序员圈子内口口相传的一种必备法宝,比如前几年 Benq 的一些专业护眼灯就流行一时,当然其售价也不菲。
明基 RD280U 自带的 MoonHalo 背光设计把这部分开销也省掉了。MoonHalo 是一款集成在屏幕背面的背光灯,可在低光照条件下提供最佳的眼睛保护,并减少白天的眩光。MoonHalo 有 10 种亮度级别和 7 种色温选择,有 360 度和 270 度两种照明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MoonHalo还有一个不间断模式,可以用作夜灯,即使屏幕不再接收电脑信号也保持开启。
这些设置也都可以在 Display Pilot 2 软件中找到详细的设置,可以一键智能优化夜间环境光,与显示器本身亮度同步。
moon halo 这个命名也饶有趣味,取得算是颇为讲究。这个词本身可以是“月晕”的意思,表示这个环状的补光灯像一轮明月(360度模式)或一弯上弦月(270模式)那样,躲在显示器后面静静陪伴着加班加点的程序员。
爱玩游戏的朋友可能也听过同名的 Halo 游戏系列,一般翻译为《光环》或《光晕》;halo 一词在这里表示天文上的“木星环内晕层”,游戏以这个地带为背景展开了科幻的故事。
宗教艺术中也多见造像脑后的 halo 光环,这在很多文明中都可以找到,用来表示庄严神圣的意涵;怎么样,是不是用 RD280U 写代码时的使命感挠儿一下就上头了!
在 Function Bar 小下巴触摸按键区上,我们还能时不时看到一个猫头鹰的图标被显示出来。难道这也有什么文化内涵,用代表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猫头鹰形象,来暗示程序员都是大聪明吗?
稍微研究了一下之后,我发现属实想多了,这哪是猫头鹰啊,正确的叫法可能是“夜猫子”。开个玩笑,准确地说这是“夜间保护模式”的图标 -- 明基第二代智能(B.I. Gen 2)技术允许根据环境光和屏幕亮度两个因素自动调整 MoonHalo 灯的亮度等,更好地保护眼睛。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突破传统的亮度限制,以极低的亮度与色彩提供的平衡方案,达到不刺眼但是代码又清晰可见的效果。既能让一个人时更加专注,也能很好地保证家人在一旁休息时不打扰到他们。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办公室的工位往往无法自由选择。
我自己就在很多不同的环境中工作过。比如在一个共享办公室靠窗的工位,因为在一楼,身边其实是个全通透的整体的玻璃墙,被外面的人围观就不算什么了,每天下午太阳照过来时是最难受的,显示器根本看不清,只能拉上窗帘勉强应付一下;也曾经在那种超大的办公空间坐在某个小格子里,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窗户,每天的日夜交替都是靠 macOS 自动调整为暗色主题才能意识到,这时全天开放的吸顶灯照到屏幕的情况又在所难免,往往要靠人机合一摆出各种风骚的角度来躲避这些光源。
这种需求也被明基 RD280U 照顾到了,这块屏幕完全不惧这样的考验,即便夸张到用手电筒抵着照,依然能清晰看见亮光中心的代码文字。通过了莱茵抗反射认证的防眩光定制涂层,能在光线充足或有光源从背后照射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反射或阴影,帮助用户不受干扰。
扩展
明基 RD280U 还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可扩展性。
软件层面,Display Pilot 2 软件中的快捷方式甚至允许扩展剪贴板,以同时存储和粘贴两个不同的内容。按下两个组合键 Ctrl + C
、Ctrl + V
或 Ctrl + Shift + C
、Ctrl + Shift + V
将根据需要交替复制缓冲区 1 和 缓冲区2 中的内容以粘贴。DP2 软件中一些其他的功能还包括:保护屏幕隐私 (EcoPrivacy)、自定义自己的专注场景 (FocuSync) 、直接访问搜索引擎(快搜)等,可玩性非常之高,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一番。
硬件方面,对于日常使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的开发者来说,买电脑之前想象的简洁桌面并不存在,各种拓展坞、转换头几乎是手头必备的,如果需要携带电脑通勤,还需要时刻记着把这些配件塞到电脑包里,或者索性在家里和工作场所各备一套。
RD280U 的多端口配置则十分丰富,实际上把一台扩展坞集成进了显示器,让桌面最大化的变整洁。
显示器正下方右侧有3个usb-A接口,用附赠的AtoB线连接主机和显示器,就可以把外接设备直接插到显示器上使用了,省去了有些放在桌面以下的主机要弯腰找接口的麻烦。显示器后面有2个usb-C接口,迷你主机、笔记本、树莓派等设备连接后,都能直接使用;手机、平板连接后,更是能直接投屏;这些接口同时也能给设备提供 90w 的供电;如此一来各种转换头、扩展坞都通通用不到了,桌面上豁然开朗,电脑包里也可以减轻很多负重。这对于经常在户外或公司使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方便,回家只需插入一根usb-C线即可将图像信号输出到大屏幕上,并为机器充电。
在某些场景下,也经常需要两台甚至多台电脑来回切换,多组键盘鼠标来回换着用绝对会让你头晕脑胀。有人用 USB 切换器等设备或者多模等方式,达到一套键鼠分别控制不同设备的目的。而明基 RD280U 的 KVM 多主机显示信号切换和 MST 多屏串联功能,完全不用额外的设备就能实现相同的目的。
屏幕还配有 2W x 2 的“防耳聋”内置扬声器,也可以通过显示器上的3.5 mm耳机插孔输出音频。经过实际使用的测试,扬声器的声音主要从显示器上方传出,呼出菜单后可以选择三种声音模式,实话说虽然和 macbook 自带的高素质立体声比不了,但 RD280U 的声音素质也绝对不差;如此一来,结合多主机切换的功能,连接我的树莓派时这不又省一顿吗。
总结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习惯了整洁的办公桌面,之前乱糟糟的线缆插头不见了踪影;工位上的滴眼液放在角落也已经有半个月没摸过了。结合效率提高后多出来的睡眠时间,整个人感觉清爽了许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需要完成大型和长期项目开发的程序员,明基 RD280U 专业编程显示器,以其专业性和定制性来说,既更好地保护了我们的眼睛,围绕程序员真实需求设计的专业模式和便捷操作软件,也让工作效率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