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4 阅读5分钟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词出自《孟子.尽心上》。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校;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4,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育人;

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历继长相对民生; (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古今不同(3)继承性:古今相同(4)长期性:时间周期长(5)相对独立性:“超前”“滞后”(6)民族性:不同(7)生产性:生产性活动

6,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教育媒介(中介,桥梁)

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8,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基本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拓展功能)

按作用方向:正向和负向

呈现方式:显性(与预期相吻合)和隐性(非预期性的)

9,教育的起源:(考人物,观点,思想)

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1)神话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朱熹

(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出,开始走向科学解释;利托尔诺,沛西能(“立刻能生”)

(3)心理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孟禄(美)“心中美梦”

(4)劳动起源学说:起源于生产劳动,最科学,马克思主义

10,教育历史发展-原始社会

(1)教育: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无阶级性,无等级性(平等性)

11,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古代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及特征:阶级性;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2)奴隶社会的夏朝产生了学校教育:序,校

(3)奴隶社会的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六艺:礼(伦理道德),乐,射,御,书,数

(4)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孔子),养士之风,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5)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太学(官学);文翁兴学-地方官学

(6)隋唐:科举制,产生于隋,完善于唐;

六学,二馆:等级性,针对统治阶级

(7)宋元明清: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梦中大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905年(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12,古西方-教育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

雅典教育(政治家,商人,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和谐教育)

斯巴达教育(军人,勇士,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2)封建社会(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集合,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马永健是猎枪骑士”

13,近代社会教育

(1)特点:“法国仪式”:法制化;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益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实施义务教育;世俗化

14,现代社会教育

(1)特点: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古代社会:分离;近现代社会:结合

15,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保罗.朗格朗

民主化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段

1,学科建立阶段

(1)夸美纽斯“夸大”-近代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

(2)卢梭

性善论,《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使儿童回归自然,是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3)康德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人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裴斯泰洛奇

教育心理学化

(5)洛克-“洛克白板画绅士”

《教育漫话》:白板说

绅士教育:体德智

三,规范教育学

1,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

一原则:提出了教育性教育原则(德育)

两基础: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三中心:旧三中心: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

2,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1)新三中心: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

(2)三即两学无目的: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教育无目的论:除了本身没有别的目的

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1,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五、教育学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2,教育学的发展:

(1)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有教无类”,起点平等,重视人事文事,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国和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