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感知数据治理之路-规则引擎

58 阅读4分钟

背景

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已不再仅仅关注设备管理、时序数据的存储的简单场景,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感知数据的融合分析,其横跨了OLTP、OLAP、时序数据的多种业务场景。相对于数据中台、数据湖这些概念,我更倾向于BI的理念,所有技术的本身还是服务于业务的。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还是应该有所坚持的,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而不是一味的为了某些利益去炒作概念,混淆是非,迷惑大众。当一切从喧嚣归于平静时,我们应该想一想诗和远方。今天就说一下在IoT设备管理平台中,规则引擎何去何从?

痛点

我之前一直在做IPTV机顶盒监控系统,也可理解为机顶盒设备的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机顶盒OTA、探针OTA、探针数据采集等。随着业务趋于成熟,机顶盒管理功能已经相当完善,已无太大的上升空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已找不到平台的增长点。迷失了2年后来才发现:平台的后续发力点,是深入BI分析,做用户行为偏好。奈何种种原因,我们错过了整个平台的升级改造,错过了大数据,也错过了IPTV业务的二次发展高峰。说这些,就想表达一件事情:所有的系统无论你是PaaS、IaaS、SaaS都是为业务服务的,我们现在做的IoT设备管理平台,当下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已经不能把自己简单的定位为PaaS,而需要深情的拥抱业务,将服务延伸到应用。

阿里提出了中台的概念,但是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导致目前很多公司谈中台色变,我们就是受害者。其实中台理念的本身没什么问题,而是在执行落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其幻想通过技术手段,统一的技术架构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统一而统一,而越过了平衡点,最终沦为办公室斗争,不失败才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到和做到!另外,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任何一件事情怎么做,如何做,其涉及到的东西太多。我们需要知道:组织间的共赢,永远是高层战略、企业文化所导向!

规则引擎的未来

规则引擎作为IoT设备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其是PaaS平台对外的桥梁。其包含两部分功能:数据转发和场景联动。数据转发场景中,是将数据做一些简单的过滤计算后转发给SaaS应用。对于应用的场景,关注得较少。场景联动也是如此。如此这般,IoT设备管理平台的规则引擎将会沦为IoT平台于SaaS应用平台的数据管道,慢慢的整个IoT设备管理平台会沦为单一的设备管理平台。规则引擎的未来,只能是面向业务,拥抱BI。与其关注那些高大上的技术概念,不如回首过去,找寻事物的本质,我们来看看,什么是BI:商务智能 (BI) 指的是能够支持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采取知情行动以及实施更高效的业务流程的功能。

一些想法

1)IoT规则引擎是数据分析的一部分

IoT领域规则引擎,从数据角度需要融合数据分析的功能,需要面向业务场景,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是一站式数据开放的一部分。从技术层面,规则引擎就是实时分析的一部分,需要以算子化封装核心能力,并支持可视化编排,与实时分析使用统一的技术架构,才是IoT规则引擎的未来。云边本为一体,何须协同?规则引擎需要针对不同的部署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轻量级、模块化是IoT规则引擎所必须拥有的特性!

2)IoT规则引擎需要数据服务总线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服务已兴起。但是IoT行业尤其是工业场景中,微服务架构不能很好满足业务上对数据实时性要求。数据从设备上报到平台,再由平台规则引擎转发到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再通过接收到的消息进行设备反控,整个链路总时延要求在秒级(1-2S)。面对如此低时延要求,构建统一安全可控的数据总线势在必行。规则引擎需要结合统一的数据服务总线,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