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销售认知体系四、产品介绍与体验

16 阅读31分钟

如何让客户感觉我“真的需要”?

大家可能觉得自己特别擅长这个,大家都容易沉迷于自己的产品介绍。就犹如之前我文章写的孔雀型销售一样。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困惑就是 "客户对我的产品介绍不感冒该怎么办?"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啊。这个故事叫做“这条鱼在乎吗?”

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爷爷在一个沙滩。他们看见海边有好多小鱼被搁浅上岸,孩子就赶紧拿手把鱼往海里送。爷爷让他放下,小孩说没关系呀。我可以慢慢送。爷爷就问了他一个问题,那谁在乎呢?孩子说,这条鱼在乎呀。并坚持把鱼往海里放。

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每个客户其实都是我们眼前的那一条条鱼。但是大家要知道。产品卖点是按群设计的,但你面对的是一个个人。 经常我们会说,南方人就是比较爱吃甜的。北方人比较喜欢吃咸的。南方客户其实这样这样的,北方客户其实是这样这样的。我们经常去考虑自己的客户群里是以“群”来考虑的,但是真正跟你接触的是一群人吗?每次你点对点的销售,哪怕是你一对多的销售,他们是一群人吗?还是我们应该将他们看做是一个人?

这其实是我们做销售经常犯的问题,尤其是做了很多年的销售,经常会凭借经验说,我对这个类型的客户都非常有把握,我知道的,这个地方客户是这样的。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

所以我们会陷入一种千篇一律的产品介绍,我们要着眼于这一个客户的需求。我想和大家说的第一点是产品介绍必须是针对需求分析进行的。我们之后还会讲产品介绍的技巧,但是所有的产品介绍都对针对需求分析来介绍。如果你不针对需求分析来进行,那你的产品介绍就是一纸说明书,而你只是那个没有用的销售员(客服)而已。

筛选出高匹配需求并做针对性产品介绍

具体给两个最简单的方法给大家。筛选出高匹配度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介绍。大家还记得在需求分析的时候我们也讲了两个点,一个叫做获取客户的大量的信息,把它翻译为需求。然后现在大家学习了产品介绍。接着我们需要筛选出高匹配度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产品介绍。基础的就这四步骤而已。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要筛选出高匹配的需求啊,我所有掌握的需求我都给他讲述完不就好了吗?可以吗?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会发现,机场作家那个案例,我们挖掘了大量的需求。如果你都一个一个跟他讲,那你似乎就得通个宵了,客户也没耐心听你说完的。因此你需要筛选过滤一轮。

针对上一章的内容,大家可以看这。建立销售认知体系三、需求分析与好好聊天

我们进行一波匹配。(这些都是客户的高关注点,客户会因此来下决定)

产品卖点高匹配度需求
花园面积大经常出差交通要近
五星级物业客户想要和父母同住
园林绿化率高父母喜欢南方天气
离机场近,交通方便父母喜欢种花种树
空气环境佳想要大户型
入住率高想要远离市区
千亩纯别墅社区物业品质好
现房交付……
内置五星级园林酒店

好的产品会让客户觉得这个产品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和她的副店长拿着衣服去给王太太试衣服。有个经典片段,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了看看。 首先副店长先给王漫妮做了个下马威的介绍。紧接着她犯了一个错误,用一些高端词汇术语来给客户介绍。但是后来还是完成了绝地反杀。王漫妮说这件衣服很舒适。但是他这个需求没找到点子上。副店长说这件衣服全上海只有一件,独一无二要比好看重要。

其实像高端奢侈品这种一定会对老客户做背景调查的,她的喜好什么的。所以这里王漫妮就是需求没匹配对。

利他型产品介绍

刚才我们一直在讲针对性的产品介绍。但是同学们会问。"可是我的产品介绍还不够生动怎么办呀?"。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 (自嗨型产品介绍)
假如你是一个卖相机的销售,怎么做产品介绍才会让客户觉得特别适合我?
A. 这个相机感光元件特别好,尺寸是1/1.8,补光特别智能,拍的照片自然又明亮。
B. 这个相机很小巧,虽然有接近单反的性能,但只有单反1/3的大小。
C. 这个相机是保时捷的设计师操刀设计的,最近特别火。
D. 全选。

大家看A,这里哪里大家会觉得不太好。这个像不像孔雀型销售,大家谁懂什么是1/1.8,这个专业的人会觉得你很low,不专业的听不懂。

B,有接近单反的性能,但只有单反1/3的大小。所以呢,电池不抗用吗?表达听不懂。

C,设计师操刀设计的,最近特别火。这个还可以,但。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都沉溺于自嗨型产品介绍。这个我们假设已经是筛选出的高匹配需求了。可是筛选出来了,说出来了还是自嗨型产品介绍。自嗨型产品介绍就有点像电影院非拉着一个女孩要表白。或者我就站在你家楼下唱歌给你听,你自己出不出来就完了。这种只能感动你自己,但是女孩是根本没办法感动的。

明明也做了针对性,但是为啥就不好使呢? 我们也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告诉用户「卖点」对他的意义

告诉用户「卖点」对他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比如说我们的拖把很长。大家会因为拖把很长买拖把吗,其实不一定。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妈妈就不需要弯腰了。这个购买率就提高了很多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女生去相亲,一个男孩上来跟你说,我很借鉴。啥意思,这顿饭准备AA吗?或者说你给客户介绍,你好我们这个是一线江景房?啥意思?跳下去更方便吗,跳下去正好能被江景包围吗哈哈?

但是你这么说,你好我们这是一线江景房,这样每天晚上您就可以跟您的对象手拉手在江边散散步啦!这个对于客户而言才是卖点,才有意义啊。

所以说卖点不是我们要告诉客户的,卖点对客户有什么好处,才是我们要告诉给客户听的。

我们来改写一下上面ABC的答案。(我们可以在上面的选项后问一句,所以呢,要告诉客户啥呀)

"A 这个相机感光元件特别好,这样遇到美丽的黄昏,就不会怎么样都拍不清楚了"
"A 这个相机感光元件特别好,夜景外拍的时候,就不用尴尬地站在原地等补光了"

我们不仅讲了他的优势和利益,我们还讲了可视化的语言。让用户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这样的产品介绍才是高级的。什么样的场景还要更好的呢?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最好是让他有一些小遗憾,让他有一些困难,或者是很极端的特殊场景。比如说妈妈拖地要弯腰,妈妈弯腰很累。还有就是很尴尬的站在原地补光。广告其实就是用的这样的原理。

我们来接着看B和C

B 这个相机很小巧,旅行时不用为了它特地背个双肩包,挂在脖子上也不会累

B 这个相机很小巧,出去玩时拍很久也不会手酸

C 这个相机是保时捷的设计师操刀设计的,很多明星最新的机场LOOK里,它都是一件时尚单品。  
C 这个相机是保时捷的设计师操刀设计的,发行量很低,整个上海不超过五千台,后期很难买得到。

我们可以用我们这款是泡沫洗发水我们减肥餐自由度很高来练习。

怎么样来做留白型的产品介绍

我们直接来进案例,假设前两个技巧全学会了,一个是针对性的产品介绍,第二个是利他性的产品介绍。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如果前面那两个方法是青铜和白银。这个留白型就是王者了。同时学习这个,也需要前面的基础。还是卖相机的案例。

假如你是一个卖相机的销售,怎么做产品介绍更好?  

A 你说你经常参加同事聚会、唱K的活动,那就很适合带这个去拍  
B 你经常出去旅行的话,就应该选这一款,既小巧又方便  
C 现在年轻人都爱玩抖音小红书,你要是个时尚博主的话,就一定要买这一款  
D 全选。

这三个肯定都不选啊,大家觉得这三个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会让人感觉推销感很足

其实我们产品介绍重要的不是把产品推销出去。而是要让客户觉得所有的选择都是他自己做出的,而不是你绑架了他,裹挟了他。就仿佛前一秒客户才说我在B站当博主,后一秒就说B站博主都是用的这个相机。那下次,客户可就不敢跟你聊了。所以要做留白型的产品介绍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个沃尔沃的销售,强调「我的车很安全」。

看牛逼的沃尔沃销售如何把XC60卖出去。当客户提出了一个对标竞品丰田霸道,说霸道不但更大,但是价格也更便宜。销售是这么说的:“这有啥呀,那个车,车身那么高,自重那么轻,高速冬天(东北),根本没法开啊!” 大家想,这个在说什么?车身高,自重轻,所以在东北的冬天是没法上高速的。其实如果一个车又高又轻,他的重心就会高,重心高是不是就不稳,冰雪路面容易发生侧翻和侧滑。

他其实想说那个车并不安全,也没直接跟客户说霸道会翻车。这个没有让客户产生厌烦。如果直接说霸道会翻车就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会让客户产生厌烦。你可能也卖不出去了。

但是沃尔沃销售的这种说法就会让客户脑海产生一万种画面,就是一家人开车,然后翻车的画面。所以这种就是一种非常留白的艺术。

那咱们怎么做呢?用最简单的语言。

  • 不要指着客户鼻子卖产品
  • 故事只讲一半

故事讲一半,另一半让客户自己想。自我说服要比你去说服他管用的多。所有真正的高手去说服一个人都是让他自己觉得有点道理,其实是这样的,而不是你硬给他灌输一些知识点,信息点,和所谓的卖点。高情商的销售是让客户觉得这个聪明人是自己,所有有关正确的决定都是他自己做的。

不要指着客户鼻子卖产品。记得我们讲销售流程的时候,需求分析是在产品介绍前面的(明线,暗线都是这样的)。但是在明线中,有时候客户会直接做产品介绍,然后你在偷摸地做产品介绍。这个时候大家容易犯一个错误,容易把需求分析和产品介绍杂糅在一块儿做。就比如你一旦知道客户是小红书的博主,你就马上说,博主就该买这个,所有的博主都是买的这个。一旦你知道客户去KTV了,你就会跟他说,去KTV了你就得买护肝片啊。你看你一天天的喝那么多,这个肝可就得保护起来。

这样会非常招人烦,不但会让客户觉得自己隐私被你涉及到了,而且你会打断他需求分析的分享欲望,他也不会再顺利的给你进行需求分析了。所以不要指着客户的鼻子卖,就是你一直到客户需求,就立马指着鼻子,就仿佛跟他说,这个东西就是根据你来的,这个东西就是再适合你不过了。

大家可能觉得自己还没完全GET到。没事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反复加强对这一点的理解。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房产销售怎么强调小区很安静,不会影响休息呢?

还记得一开始我们需求分析那个案例里,客户问的那个问题。你们这离飞机场那么近,一定很吵吧,不行不行。大家可能觉得还没给人家解决。其实解决了。这边是用的两个方案,

  • 第一点是。大家都聊了那么长时间了,你看,也没听着啥声音,现在这个双层玻璃啊其实是非常管用的,除非您是经常在院子里待,只要在室内待其实影响都不大。客户是户年轻人嘛,肯定很少晒太阳啊,都在屋里待着吹空调。
  • 第二点,是这么跟他说的。这个项目因为占地面积特别大,纯别墅社区,他是分段开发的。最一开始那个小区,到现在开盘已经10年了。这个小区是整个一片区别墅区入住最高的一个小区,住的大部分都是叔叔阿姨。而我们从来没接到过一起关于噪音的投诉。
  • 大家来看第二点。我们说了什么。包含了几个信息点,第一产品过硬,已经10年了,第二个入住率很高,因为客户父母需要社交的(需求分析分析出来的)。另外也说了,没有接到过任何一起有关噪音的投诉。大家要知道老人是觉最浅的,而且也是事最多的。叔叔阿姨经常会因为一些大事小事,说这不太行了,那不太行。

这个时候客户就很放心了,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刚才我们有直接说嘛。没有,我们而是用了一种侧面的回应。所以不一定要指着客户的鼻子,才能把产品介绍好。那我们来修改一下相机的那个案例吧!

A 你说你经常参加同事聚会、唱K的活动,那就很适合带这个去拍  
A 这台相机的感光元件非常强,所以在餐厅、KTV这些灯光不足的室内,也可以把照片拍得清晰好看

B 你经常出去旅行的话,就应该选这一款,既小巧又方便  
B 这台相机外观设计小巧,所以更加适合外出旅行,携带方便又美观 (可以给客户划分一种类型,不要太针对性,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C 现在年轻人都爱玩抖音小红书,你要是个时尚博主的话,就一定要买这一款  
C 这款相机其实是明星设计师的时尚单品,所以现在小红书上点赞量最高的,都是这款的开箱文
(这个就是王炸了,直接分析出了小红书博主喜欢啥,关注啥。你现在要不要买一个开个箱嘛!)

所以要告诉大家。不是告诉客户,这个很适合你而是让客户觉得,这个很适合我。经常会有人觉得,我要把这个很适合您放在嘴边,但是你真的觉得这个适合客户吗?我延展的说一点啊,有时候你都不了解客户。有些销售需求分析都没好好做,上来就说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适合你。这咋就适合了?很假的好嘛!!!

如果我和客户做产品介绍不留白,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客户说爸妈爱种花种树。销售说,那可太好了,我们花园那么大正好给叔叔阿姨种花种树。客户会觉得你有毛病吧。我都没见过叔叔阿姨,上来就说太适合你。客户会不会觉得有点假呢,你自己觉得假吗?

所以,我们不用留白的方式,有的时候会让客户有很强的推销感。很强的推销感他会干嘛?他会推开你,你的推销感越强,他越有可能抱紧自己。要么会说,我在回去考虑考虑吧,要么会觉得你脑子有病。要么反抗,要么逃跑。

另外要告诉大家一点。一定要小心!不要一听到痛点,就急于产品介绍。这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这么做。客户会感觉自己被利用、被冒犯、被窥探。客户也不会再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所以,需求分析和产品介绍一定要分开说。

比如客户说自己喜欢旅游,您可以跟他聊一聊旅游,坐下来详细聊产品的时候,在跟他说这款相机很受旅游人士的热爱,旅游人士喜欢他有什么样的优势,利益。这样才会让客户觉得这个很适合他。

我们可以自己修改下面这个案例。大家可以try try。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们这款是泡沫洗发水
A 你说你脱发严重,这款就比较适合你
B 控油效果比较好,可以买回去给你老公
C 具有控油防脱的功效,最适合像你这样发量少的客户

最后再次告诉大家一件事。我们所有的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大量的复盘和练习。从今天开始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广告都可以拆开来,他有没有用利他、留白,我们要不断地练习然后在进行复盘,总结以及提升。同时,大家不要沉迷于产品介绍。多多地做需求分析,产品介绍是要为了打回需求分析的。不要让你的产品介绍过多,过杂,无趣。

产品体验

其实,产品体验这个词啊,传统意义上讲就是客户和产品的触点,所有的触点都叫做产品体验。比如说,客户在售前看到了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这个产品,或者在售后使用了这个产品,所有客户的体验都叫做产品体验。

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买过车吗,心动值最高的时候其实就是产品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购买情绪的冲动高峰就是在产品体验的环节。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同学会说,这个我们公司就有一套体验流程啊,或者说这个不就是一个产品放在那边你让他试,这个也有好与坏的区别吗?真的都是一样的吗?不一定!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如何高情商的给用户做产品体验。

比如在三个场景

  • 卖房子的样板间
  • 开车时候的试驾
  • 打游戏

卖房案例 —— 引导设计

以卖房的案例来讲。普通的销售会一进来就噗通噗通说一堆,这个样板间怎样怎样,长宽多少,顶高多少,近深多少,这个设计这样的,那个设计这样的,balabala的......更专业点的销售可能会说:“嗯,如果您住进来以后啊,这个可能以后您会这样用,住进来以后可能会这样用。”

但我一般不会这样。我通常会等客户进来时,先看看他,看他对哪里感兴趣。到了样板间,我就看他的眼睛盯在哪里,是厨房,还是卫生间,还是客厅,还是卧室。观察他更需要关注哪个方面,等他开始问我问题时,我们才开始聊天。

而我不会急着介绍房间的长宽高这些基础数据,也许他不需要我在这个时候给他讲设计细节。反倒有时候,我会用一个小技巧。比如,我看到他对厨房感兴趣,我们一起走到厨房,我可能会说:“嗯,其实啊,我觉得这个厨房设计的还行,但这个水龙头,还有台面的位置,如果设计在这里,可能做饭时会更舒服一点。而且,冰箱的位置好像有点窄了,如果家里人口多的话,放一个双开门冰箱,可能散热会不好,预留空间不太合理。”

这个时候,客户会说什么?很奇妙的,客户会跟你说:“对,我跟你说啊,我家上一套房装修时就是这样,这个位置当时就没设计好,结果搞得很不方便。转身拿菜时太费劲了,我就说下一套房一定不这么设计。” 然后客户可能会继续:“你再看那个客厅的吊顶设计,擦起来太难了,还有那个灯,虽然现在看着好看,但等到要擦的时候就费劲了。” 虽然他家有佣人帮他擦,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还是关心这些细节哈。

这个时候,他其实在做什么呢?他在设计自己的房子。这种情况下,他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好像这套房子差不多是我的了,我要怎么设计我的家。这就是高手和普通销售的区别。

试驾案例————让客户拥有归属感

那么试乘试驾呢?大家可能都试过车,去过4S店试驾。普通销售会怎么做?“您来试驾了,先填一份试驾协议。好,我给您开个单,您把驾照拿来复印一下。” 然后:“没问题哈,行,第一圈由我来开,您坐副驾驶感受一下,第二圈您来开。您已经坐好了哈,系好安全带。您看我们这个车啊……”balabala一顿介绍,然后:“我们接下来测试一个0-100米加速,您看啊,这棵树是第0米,下一棵树到那正好100米。扎紧安全带,我们试一下。” 接着一脚油门冲到了第二棵树,一脚刹车停住:“您看,我们才用了零点几几秒。” 客户会说:“哈哈哈,对啊,挺快的。”

可问题是,谁在市区里会踩0-100米加速玩呢?在实际驾驶中,这种场景几乎不会用到。这种试驾只是让客户跟着你的节奏走,一直在走,对不对?

那么高情商的销售会怎么做呢?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本书,叫《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作者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会卖东西的人,尤其是最会卖车的人。他告诉我们,试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他说,无论车店离客户家多远,你尽量让客户开着车走到他熟悉的路上,最好是他每天上下班的路,或者接送孩子的路,最好还能经过他家门前。再好不过的是,遇到两个邻居,摇下车窗跟他们打招呼。

这样做的意思不是让他显摆自己提了新车,而是让他在熟悉的路段上,产生一种“这车好像已经属于我了”的感觉。这辆车好像已经是我的了,开起来还不错。上下班的路上,他会幻想孩子坐在后座,太太坐在旁边。这其实也是普通销售和高手的区别。

游戏公司案例———厌恶损失原理

最后,来说说游戏公司。传统的游戏公司很多,但倒闭的更多,因为竞品太多,市场空间被挤压得很小。这时候,有一家游戏公司即将倒闭,它传统的做法是充6送12,充6送30。大家玩游戏的都懂,首充送一个大礼包。但是,这家公司找了一家咨询公司,毕竟要倒闭了,这家咨询公司给出了一招:“你的注册前七天可以享受42级装备大礼包。”

什么意思呢?刚进游戏,领取礼包后,角色穿着一身巨帅的服装,体验服装,七天内这个角色非常强大,各种特效,还有翅膀和火焰。每次一出去,一堆人看着:“哇,这个是大佬,这个是高手!” 角色手里拿着一把巨大的青龙偃月刀,砍瓜切菜,看谁不顺眼就打谁,打副本时一群小弟围着:“大哥今天打哪?跟大哥混!大哥太厉害了!”

然而,第八天一过,低头一看,角色穿着草履鞋、大裤衩、小背心,手里拎个小木棍。身后也没人叫他大哥了,只能去找大哥了。这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充钱!

大家知道吗?就这么一个小技巧,给这家公司带来了700%的收益,救活了这家公司。为什么当角色从青龙偃月刀变成小木棍时,他会那么难受,那么想充钱呢?因为人都是厌恶损失的动物。

厌恶损失从何而来?这个东西你明明没有拥有过,为什么会怅然若失呢?其实,客户之所以会感到损失,是因为我们让他体会到了拥有感。我们让客户好像真正拥有了这个东西

让客户加深拥有感

那接下来,问题来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产品体验,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让客户加深拥有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给大家两个方法。第一个,体验困难场景。第二个,增加客户的沉浸度。

体验困难场景

吸尘器

体验困难场景是什么呢?大家说刚才那个0-100米加速不是困难场景吗?那不算困难场景,甚至不算客户所熟悉的场景。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你要买一个吸尘器,厂家会怎么做产品体验?大家有没有看过吸尘器的广告?或者我们现在经常没有办法去实体店体验,常常在短视频或直播平台上看到吸尘器的体验。

如果他们要做吸尘器的体验,怎么做呢?一边是剩菜汤,一边是狗狗乱尿的东西,还有一堆头发和狗粮,或者孩子把零食撒了一地。这么脏的一地,而这台吸尘器连吸带擦,机器一走过,地板干净了。怕地板湿滑,孩子滑倒,还拿纸片一铺,干的。这就是在体验什么样的场景?是不是我们在家里最糟心的场景?最担心遇到的困难场景?他的这一套操作下来,就让我们觉得爽了,觉得这个东西买回家一定可以用。

洗碗机

再比如,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洗碗机的测评。一个男士带他去做洗碗机测评,他怎么测的?他从包里拿出隔夜没刷的碗(其实显然不是,他是故意把油和菜汤涂在上面),特别脏,然后他去到各个洗碗机柜台上试,把这个脏的碟子、勺子、筷子,甚至一个锅直接放进去,清洗出来后,盘子非常亮,砂锅用白色纸巾擦干净。这个在体验什么?是不是也是体验困难场景?

而它放到洗碗机里后,一下就变得干干净净。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心动了。我这个人好像就不太能看这种电视购物或者直播购物,我看啥心动啥。不得不说,这个产品体验做得非常好,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广告体验。

老罗的电视机摇臂

还有一个人,我非常佩服。他有一次在直播间里卖电视机摇臂。什么是电视机摇臂?就是在桌子上支出来的支架,方便调节角度。

老罗在直播时怎么做的?他让助手来示范,助手在桌子上支起来,说:“看,这样可以调节到合适的角度。” 老罗说:“来来来,你下来,我上。” 老罗自己上,展示给大家:“久坐办公室的人都知道,坐久了腰酸背疼,特别累。有时候就想站起来活动活动,但手里的活还没干完,这时候你就把它这样往上一抬,活动活动腰,腿,照样可以看得很清楚。” 这是不是描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场景?这就非常棒了。

困难场景也必须根据需求分析来设计

那么问题来了。客户的困难场景是什么呢?这就要回到需求分析。困难场景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不能拍脑门决定。你认为的困难场景可能是0-100米加速,而客户认为的困难场景可能是他担心刹车和油门踩混。你们的困难场景可能都不一样。

你要怎么根据客户的困难场景进行设置呢?其实就是要对客户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客户的需求。你对客户了解得越多,你越有可能设计出让客户心动的困难场景,让他产生购买的欲望。

比如,我之前陪我姐夫去买SUV,那位销售员坚持让他试驾坑坑洼洼的路面,他本能地认为买SUV就是为了走坑洼路面。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坑洼的试驾路线。大家觉得这有必要吗?没有必要。

因为我姐夫是个市区上班族,每天上下班就2.5公里,最大的问题是堵车和红绿灯太多,他根本不需要走坑洼路面。那次试驾对他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心动的感觉。但如果客户的需求是开工地呢?如果你了解到客户需要在工地使用这台SUV车,总需要上山下乡,总需要跑工地,总需要经过市郊的路面,你再让他试驾坑洼路面的舒适度和越野性时,客户会不会觉得这才是他要的?

所以说,我们设计的困难场景,不要只凭主观臆想,而是要真正了解客户,设计出适合他的场景。

这是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点:体验困难场景。

增加客户的沉浸度

第二点,增加客户的沉浸度。什么叫增加客户的沉浸度?如果不沉浸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如果你在试驾车里疯狂输出卖点,客户能记住什么吗?他保证什么都记不住,因为他并没有沉浸进去。

再假设你今天去试一个按摩椅,你刚躺下想闭眼睛舒舒服服地享受一下,耳边突然出现了一个销售员:“您好,您今天试用这款按摩仪,我给您介绍一下吧……” 他不停地在耳边说个不停。这样的体验你会舒服吗?你只会觉得烦。

客户体验的时候,适当的学会闭嘴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客户做产品体验的时候,适时学会闭嘴,让客户安静地进行一会儿产品体验。疯狂输出不仅有强烈的推销感,还会致盲,让你无法发现客户真正关注的点。

在产品体验时,客户可能会暴露出他真正的需求。当他极度放松的时候,当他沉浸在体验中时,他可能会告诉你很多你之前不知道的秘密。

产品体验不仅可以用来促进成交,还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客户的痛点

产品体验不仅可以用来促进成交,还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客户的痛点。有时你以为客户的痛点是在钱,其实他可能在意的是车的悬挂和底盘的舒适度。这些都可以在产品体验时暴露出来。

所以,一定要观察和聆听,等待客户问你问题。好的产品体验,才能不浪费客户的购买冲动。

我的产品没有办法做体验,怎么办

最后,有人说我的产品没有办法做体验,怎么办呢?比如保险行业、减肥行业、咨询服务,或者月子中心,没有办法让客户立即体验。这时候怎么办?如果你没有办法给客户实际体验,那就给客户体验的感觉

刚才我们通过画面来实现体验感,但有时候产品都没有,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客户描述购买后的感受和场景,以及购买后的改变和生活样子

比如减肥,你可以描述:“用了我们的产品后,您可以瘦10斤,穿上之前那条特别想穿的浅色紧身牛仔裤。” 这样,客户就会有一种真实的拥有感。(不要只说数字,要侧重于描绘出场景)

所以,不论你的行业是否适合产品体验,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我们一定要记住让客户觉得拥有了产品就拥有了那种生活。 比如口红,你不是买了口红,而是进入了名媛的圈子。。。。(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广告都有这样的类似信息)

技术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讲了什么内容。首先,人是厌恶损失的动物,他的厌恶感从何而来?因为我们让他在产品体验时,感受到拥有感。而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加深客户的拥有感。

第一个方法:体验困难的场景。一定是客户真正的困难场景,而不是你以为的困难场景。

第二个方法:增加客户的沉浸度。避免疯狂输出,观察和聆听,等待客户提问。

最后,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办法做实际体验,也可以通过语言帮助客户描绘出拥有产品后的生活场景。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离成交就不远了。继续加油,我们下堂课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