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悖论
又称蒙提霍尔悖论
,出自北美的一档电视游戏节目。游戏规则是在三道门里选择有车
的那道门。你选择一道门后,主持人会在剩余的两道门里打开一道错误门,也就是说在车就在你选的那道门
和剩余的那道门
后。此时主持人会再给你一次选门的机会,你可以在已选的门
和剩余的门
中再做一次选择。
由此就引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是保持本心不做改变,还是选择被主持人排除错误答案后剩余的那道门。很多人觉得无所谓重新选不选,因为场上只剩余两道门,选哪个都是 50%
的概率。而在今天我们可以用代码模拟出这个概率。
从结果看选择剩余的那道门
才是最好的选择,模拟 1000次
后赢的概率在 66%
左右。这是很违反直觉也就是 50%
的概率的一个答案,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没有问题,只是两个概率的计算方式不同。如果随机选择情况下,概率的确是 50%
,场上只有两道门,非 A
即 B
。但 50%
要达成的条件是你做 1000次
选择,最起码要选 A门
400多次,而不能同一个门选 1000次
或者过分偏离 50%
这个阈值。
但如果你打定主意了,我就选 A门
,再让我选 1000次
我都选 A门
,那这个时候概率的计算方式就是选 1000次A门
后有多大的概率选中车。最开始从三道门任选一门赢的概率是 1/3
,那剩余的两道门有车
的概率就是 2/3
,而剩余两道门中必然有一道错误门
,这道门打不打开都不影响 2/3
的概率,也就是说选择剩余的那道门
,实际上选的是两道门
,即选择了概率 2/3
。
总结
三门悖论告诉我们在多次的选择中可以逐渐得到一个
参考概率
,而这个概率可以帮助我们在只有一次的选择里做出那个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