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后记

74 阅读3分钟

书接上文,在经历了裁员前兆和同事们的八仙过海之后,广进计划还是走到了终点。"裁员"短短两个字,对于深处其中的同学来说却是格外的漫长,就像是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肩头都是一座大山。

我们终将奔赴更好的未来,但不妨碍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弃子的自我修养

有的同学会会说,我领导已经尽力保全我了,只是因为xxx导致没有保住。他很抱歉,还要请我吃饭等等。 emm,可能领导也是想着尽量让你能和解,不要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挺好的。

只是无论原因或者过程如何,结果都是一定的,被裁是事实,被舍弃也是事实。我们不需要怨天尤人,不过也需要认清现状,从糖衣炮弹中脱离出来,以免被卖了还要感谢人家,实在是不值得。

不如化悲愤为动力,提升自身技能和向上管理的能力,让自己的价值变的更大,让自己成为那个劝别人不要伤心的人,更靠谱。

遇见就是上上签

最难受的还是要和熟悉的同事说拜拜吧,大家萍水相逢,因缘分聚集,因兴趣相近,因性格相合,相处十分愉快。裁员之后,这份同事情又能维持多久呢?大家会找到新的工作,有新的同事和朋友,也会因为工作忙联系越发的少了。

年轻的时候觉得国企和体制内没意思,日复一日的环境和同事没有新鲜感。但是而立之后,越发觉得遇到合拍的同事十分难得,想做一辈子的朋友,而不是短暂的合作。

下一份工作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遇到的同事是否合拍?可惜知己难寻,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

感性和理性的冲突

站在公司的角度,裁撤业务收入不行的部门,壮士断腕,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核心的业务,力求生存。公司有错吗?它只是想让自己活下来,它有什么错呢。

站在个人的角度,一下子被扔到了"踩踏"的就业市场,一向和蔼的HR似乎变了一副模样,只希望你赶紧聊完赶紧走,当天下午聊,晚上就交电脑走人。对个人来讲,有无奈有心酸有憋屈,也有解脱。

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产生巨大的割裂感。可能本质上还是个人角色上没有转换到位,还是站在公司员工的角度去理性,然后又迫于裁员的事实,站在感性角度自怜。保持绝对的理性太难,偶尔的发泄并非坏事。我们可以理性的理解公司的决定,也可以感性上唾弃公司的行为,不冲突。

大家都没有错,只是命运的咽喉被别人给呃住了。做裁员决定的只有一小撮人,提交名单的是这些中层领导,我们呢?是静待结果的无奈之人,是努力向上爬的奋斗之人,是暂时没有理想的赚钱机器,是被生活束缚的养家之人。

后记

生活还在继续,时光依然流淌。请记住每一次遭遇挫折的心情以及给予我们的反思和教诲。

裁员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工作也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