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客户当上帝,把商家当韭菜,拳打淘宝,脚踢京东,我们聊聊拼多多,复杂的一体多面

63 阅读9分钟

今天来聊一下拼多多这个公司。

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同行都会认为拼多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

一、客户价值的创新

在我们传统的经济学领域里面认为既然电商已经有了淘宝,已经有了京东,那么已经不需要有第三个购物平台了。

或者说已经有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不可能有另外一个平台还能横空出世。

然而拼多多硬生生出来了,划破天际,打破了大部分人的想象。我觉得把拼多多纳入商学院必学案例,也名副其实。

而当时淘宝,天猫诸多的高管团队对拼多多模式嗤之以鼻,后面被打脸暴击,这也说明了很多看上去高大上的管理团队,实际上也是草台班子。

剩下的当然就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开始分析为什么拼多多会成功?

实际上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多文章都总结的非常透彻。核心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两个,第一个是高层正确的决策,第二个是底层强大的执行力。

这两个点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要落地下来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淘宝,京东有了几十年的门槛。

俗话说的好,只有偏激狂才能生存。拼多多高层的决策力和团队的执行力是疯狂的。比如说攻城略地开展新业务,我了解到的信息,一个业务同时三个团队来做,做出来几倍奖金,做不出来就直接滚蛋。

做出结果的团队,马上一分为二,继续赛马,失败的团队再并入胜者团队,胜者再次升级,担任更大的职业。

成王败寇,不得不说,拼多多高层深得兵法要诀。

在困境中起来的创业者一定具有其不凡的能力。这跟顺风顺水的刘强东和马云是截然不同的。在风口上的时候,只要你方向对了,你有80%的执行力,80%的决策率,你都可以做的很成功。

甚至有些时候哪怕你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决策,依然没有问题,市场依然会推着你往正确的方向上走。

然而在存量的市场,在竞争的红海里面完全不一样,但凡你有任何的漏洞,都会被强大的选手抓住,致命一击。

所以,拼多多能胜出来,有其必然性。

从产品价值来看,天下苦淘宝和京东久矣。实际上从客户体验来看,淘宝,京东已经越来越傲慢了。购物体验复杂,退款毫无保障,有些时候以次充假。

消费升级越来越高,货品越来越贵。对于买家来说只推荐贵的,不推荐好的。

客户体验在这两个大平台越来越差。

所以拼多多上了全网低价、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策略、一键退款,直接把客户捧上了天。买家顿时又觉得自己有了上帝般的感受。

二、卖家的噩梦

如果说阿里巴巴把商家当成了上帝,把用户当成了韭菜,那么拼多多正好相反,把商家当成了韭菜。

阿里巴巴的淘宝诞生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上,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只要开个网店,你只要有东西可以卖,你就能够赚到第一笔红利。

所以哪怕到现在,很多中小卖家都是阿里巴巴的铁杆粉丝,因为他们和阿里巴巴共同成长起来。不管在什么样的地方给你尝到了甜头的人,你依旧会对他心怀感恩,这也是人性。

然而拼多多却诞生在一个供大于求的时代。我们的生产力极度发达,我们的成本极致的压缩,在疫情时代,买家钱袋子少了,更加谨慎了,大家都知道可能在大手大脚的花钱就朝不保夕,所以能省则省。

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求消费降级。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块钱五十个垃圾袋,两块钱一把刀,五块钱买个拖把,而且还包邮!

对于部分本来天天就喝“七个核弹”、“康帅傅”的下沉市场的老百姓来说,拼多多简直是雪中送炭。至于质量,等等,两块钱包邮,还要什么质量,能用就行。

所以,下沉市场的老百姓觉得自己碰上了千年难一遇的共产主义,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大家对于拼多多的忠诚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拼多多就有了用武之地。从下沉市场几块钱的便宜货一直到中大城市攻城略地,而这期间就有着对商家的极致压迫,拼多多对商家的态度,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比如秒退款看起来对消费者是利好,那么对于商家则一定是坏事。凡事都有个度,虽然很多商家货物确实质量比较差,但是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还是守规矩的。

然而在拼多多这样的无条件退款的模式下,商家也只能吃哑巴亏。那商家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当下的情况里面,如果保持生产可能会亏,但是停止生产可能是巨亏。

我有一个同事,他说他老家有一个茶叶的工厂,原来几百块,现在几块钱一斤的茶叶,他们都往拼多多上卖。为什么?因为如果不卖出去,积压到这里全部就是净亏损。

所以很多商家也抱着我,只要生产线不停,我就有可能扭亏为盈,哪怕这个时候被无限制的恶意压价,搞得商家都没有利润。

所以我了解到很多商家对于拼多多来说是深恶痛绝的,站在生产端来说确实非常的不友好。

三、分裂的员工口碑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拼多多的高管是极其低调的,低调得令人发指,其团队的执行力也是无比之强大。

试想一下,据说全员竞业,据说过年加班7天薪资十万,据说公关部都是神仙下凡。

所以很多人说大部分员工去拼多多要看第一个月,第一个月待的下来的就是拼多多人,呆不住的就只能卷铺盖走人。

累成狗,毫无人性,那到底有什么办法来留住这些基层的员工呢?答案就是钱,很多钱,多到穷人没办法拒绝的钱。呆得住的,做几年不是人的程序员,换个几百万,这个瓜,保熟。

对拼多多来说,已经用钱买断了一切,甚至尊严。员工通过在拼多多几年就赚到盆满钵满,改变人生阶层,也有离职之后被全员竞业,公关团队无比强大,小作文满天飞。

这玩意,在发达国家不太可能出现,毕竟人家发展了百年,企业和老百姓都要脸。

四、两极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评价一种产品的社会价值一样是很复杂的逻辑。我们能说客户喜欢的,就一定是有客户价值的。但是客户喜欢的我们并不能说一定是具有社会价值。

甚至同一个产品,有的客户赞不绝口,有的客户骂骂咧咧。有的客户满意,有的员工骂街。甚至全部客户喜闻乐见的东西,未必是一件良性的事情。

举个例子,在我们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盗版满天飞。对于用户来说,互联网就是等于免费,于是导致我们基本上都不尊重知识产权,觉得很多东西有盗版才是天经地义的。

十年前,你跟网民说听歌看电影要收费,他们全部会开喷,听歌收费?还有没有天理了?

因此这也导致了创作者没有动力去创新创造,完全忽略了生产端的权益,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一潭死水。

所以说到社会价值的时候,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不同的视角上评价。如果只是抱着对我有用的角度,我希望我就躺在家里,我希望国家给我发钱发老婆。

如果一个商业模式仅仅停留在赚钱的简单角度,那么交付的可能是垃圾产品,也是垃圾用户,垃圾卖家。这个循环使得在更高维度上,这个闭环陷入了死局,最后人人的利益受损。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哪怕我自己也会用用拼多多,但我并不觉得拼多多的模式就应该能是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有人说,拼多多拉低了整个中国制造的品质。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追求消费升级的本质,应该是追求品质升级,倒闭商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进而推高整个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

这也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现在我们所说的德国企业品质,放到几十年前,也是德国工业对于英国工业的模仿和抄袭,直到后面才转型高质量生产。

中国也是一样,如果大家都沉迷于低端质量,一味图便宜,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买家买低端垃圾产品,卖家生产低品质低利润产品,最后就是全国人民在低端产业内卷。

所以,从下沉市场老百姓的视角看,拼多多是救世主,给了老百姓看似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站在产业的角度看,拼多多拉低了人们对于更高品质的诉求。

最终,和盗版一样,大家的利益全部受损。

最后,还是一句话,远见并不是人人都关心,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短期的个人利益,最喜欢说的,是关你P事和关我P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ali老蒋,或点击加我好友深度沟通:ali老蒋 - java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