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知识付费陷阱,辞职做自媒体的真实惨痛经历

803 阅读4分钟

这篇文章不针对任何人,只是因为看到下面的案例,希望读者能避开这个坑。这篇文章可能会被删除,请读者且读且珍惜。

image.png

大意是有个人在朋友圈发消息说他断供了,情绪低落,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原因是听别人的意见辞掉了国企的工作全职做自媒体,以为也可以月入过万,靠写作养活自己,但他一天只有100的收入,根本无力偿还每月6000多元的房贷,最终断供,被法院起诉,房子被查封,银行账户被冻结,还要支付各种违约金和诉讼费。

看到这个案例,真的很难受,心想这人怎么连一点判断力都没有呀?如果靠写作这么简单就能月入过万,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做,或者带着家人朋友一起做呢?

付费社群确实会分享赚钱案例,但绝大部分不会在红利期分享出来,会自己先吃掉红利,等吃完这波红利后,把SOP拿出来卖,或者开训练营、陪伴营带着大家一起做。这种方式本身没有错,人性嘛,很正常。毕竟“想赚钱的人的钱更好赚”。

我想揭示的是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的问题,并提醒用户要保持独立判断。

营销的人会晒收益截图和收款记录,这是常规方法,用来吸引潜在用户。但过度强调月入几万元有些过分,而且这些金额通常是不稳定的营收。

比如做课程发售、群发售时,最开始的几天营收肯定高呀,然后截图收款最高的截图,就说日入几万,看到后,很兴奋,心想原来他搞的这个这么赚钱,我付费报名学习后,是不是也能日入几万。

你可能会说,人家宣传的没问题,确实做到了日入几万元,后面的都是消费者自己的幻想,认为自己付费学习后也能做到日入几万元,这和搞知识付费的人有什么关系?

这样说也有道理,但他截图只是部分,或者说没把实情交代出来,因为别的月份可能是没有收入的。也没告诉用户这些课程、专栏的销量可能是刷出来的。

一些课程发售会搞活动,购买者报销,并设置分销奖励,有的人为了冲榜,会搞返现的活动,甚至全返,这样他就能在这个课程的分销榜的榜单上,会获得对应的奖励。

当一个人因为报销买了这个课,99% 的概率不会打开这个专栏,剩下 1% 的概率打开是为了生成分销码。

销量刷出来了(甚至前期的内测也是同样的报销策略),可以出去“吹牛”,发售3天,销量达到1w。不了解信息差的人脑袋一热就上车,再根据课程中留的钩子加到微信,社群,后面会有高客单价的产品等你。

声明:虽然很多人采用这种模式,但课程的销量还是有很大差别,这取决于选题、课程主理人的名气和课程本身的质量。有些课程质量确实高,性价比高,从而获得了裂变传播。

别人朋友圈看起来很美好,那只是他们愿意让你看到的,就像别人的草坪看起来更绿,只是因为加了滤镜。

在外面,身份是自己赋予的。我见过很多夸张的头衔,了解后只能会心一笑。只要脸皮够厚,头衔可以随便取。

虽然大家都这样做,你不这样做可能很难获取用户,但作为用户,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这些宣传。对普通人来说,工作仍然是最简单的挣钱方式。千万不要听信宣传,在没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就轻易辞职,尤其是背负房贷、有家庭和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