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在浏览器里,从地址栏输入URL到页面展示,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由图,整个过程需要各个进程之间的配合,回顾 浏览器进程模型 相关内容。
- 浏览器进程(Browser)浏览器的主进程(主控、协调)主要负责浏览器界面显示、用户交互(go forward/go back)、子进程管理、将Renderer进程的到的内存中的bitmap绘制到用户界面和文件存储等功能;
- 网络进程(Network)是面向渲染进程和浏览器进程等提供网络下载功能;
- 渲染进程(Renderer)浏览器内核。核心任务是页面渲染、脚本执行、事件处理。主要职责是把从网络下载的HTML、CSS、Javascript、图片等资源解析为可以显示和交互的页面。因为渲染进程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网络获取的,会存在一些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所以运行在渲染进程中的代码是不被信任的。这也是为什么Chrome会让渲染进程运行在安全沙箱中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
了解了各进程职责后,结合上图,其中几个核心的节点用蓝色背景标记出来了。大致如下:
- 首先,浏览器进程接收到用户输入的URL请求,浏览器进程便将该URL转发给网络进程;
- 在网络进程中发起真正的URL请求;
- 接着网络进程接收到响应头数据,便解析响应头数据,并将数据转发给浏览器进程;
- 浏览器进程接收到网络进程的响应头数据之后,发送“提交导航(CommitNavigation)”消息到渲染进程;
- 渲染进程接收到“提交导航”的消息后,便开始准备接收HTML数据,接收数据的方式是直接和网络进程建立数据管道;
- 渲染进程会向浏览器进程“确认提交”,告诉浏览器进程“已经主准备好接受和解析页面数据了”
- 浏览器进程接收到渲染进程“提交文档”的消息后,便开始移除之前旧的文档,更新浏览器进程中的页面状态。
这其中,用户发出URL请求到页面开始解析的这个过程,就叫做导航。
从输入URL到页面展示
1. 用户输入
当用户在地址栏键入查询关键字时,浏览器会判断输入的关键字是搜索内容,还是请求的URL。
- 如果是搜索内容,地址栏会使用浏览器默认的搜索引擎,来合成新的带搜索关键字的URL。
- 如果输入内容符合URL规则(如time.geekbang.org)那么地址栏会根据规则,把这段内容加上协议,合成为完整的URL(time.geekbang.org) [实际依赖于服务端重定向]
当用户输入关键字并键入回车之后,这意味着当前页面即将要被替换成新的页面,不过在这个流程继续之前,浏览器还给了当前页面一次执行beforeunload事件
的机会,beforeunload事件允许页面在退出之前执行一些数据清理工作,还可以询问用户是否要离开当前页面,比如当前页面可能有未提交完成的表单等情况,因此用户可以通过beforeunload事件来取消导航,让浏览器不再执行任何后续工作。[Safari 页面内跳转有弹窗提示用户,地址栏跳转或者location.href跳转不生效(更符合逻辑);Chrome不管是页面内跳转还是其他方式都会有弹窗提示]
当前页面没有监听beforeunload事件或者同意了继续后续流程,那么浏览器便进入了下图的状态:
由图,当浏览器刚开始加载一个地址之后,标签页上面的图标便进入了加载状态。但此时途中页面显示的依然是之前打开的页面内容,并没有立即替换为新页面。因为需要等待提交文档阶段,页面内容才会被替换。
2.URL请求过程
接下来进入页面资源请求过程。此时,浏览器进程会通过IPC把URL请求发送到网络进程,网络进程接收到URL请求后,会在这里发起真正的URL请求流程。
首先,网络进程会查找本地缓存是否命中该资源。如果有缓存资源,那么直接返回资源给浏览器进程;否则,直接进入网络请求流程。请求前的第一步是要进行DNS解析,以获取请求域名的服务器IP地址。如果请求协议是HTTPS,那么还要建立TLS连接。
接下来就是利用IP地址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连接建立之后,浏览器端会构建请求行、请求头等信息,并把和该域名相关的Cookie等数据附加到请求头中,然后向服务器发送构建的请求信息。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信息后,会根据请求信息生成响应数据(包含响应头、响应行和响应体等信息),并发送给网络进程。等网络进程接收了响应行和响应头之后,就开始解析响应头的内容了。
1)重定向
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后,网络进程开始解析响应头,如果发现返回的状态码是301(永久改变的资源位置)或者302(暂时改变的资源位置),那么说明服务器需要浏览器重定向到其他URL。这时网络进程会从响应头的Location字段里读取重定向的地址,然后再发起新的HTTP或者HTTPS请求,一切又重头开始了。
比如,我们在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 -I 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的信息
curl -I http://time.geekbang.org/
执行结果如下:
由图,极客时间服务器会通过重定向的方式把所有HTTP请求转换为HTTPS请求。也就是说你使用 HTTP 向极客时间服务器请求时,服务器会返回一个包含有 301 或者 302 状态码响应头,并把响应头的 Location 字段中填上 HTTPS 的地址,这就是告诉了浏览器要重新导航到新的地址上。
如果使用HTTPS协议对该地址发起请求,则结果如下:
curl -I https://time.geekbang.org/
从图中看出,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的状态码是 200,这是告诉浏览器一切正常,可以继续往下处理该请求了。
2)响应数据类型处理
URL请求的数据类型,有时候是一个下载类型,有时候是正常的HTML页面,那么浏览器如何区分他们呢?
答案是 Content-Type。Content-Type是HTTP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段,它告诉浏览器 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体数据是什么类型,然后浏览器会根据Content-Type的值来决定如何显示响应体的内容。
如上图,极客时间官网返回的Content-Type是 text/html,这就是告诉浏览器,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是HTML格式。
如果用curl来请求极客时间安装包的地址,则返回结果如下:
curl -I https://res001.geekbang.org/apps/geektime/android/2.3.1/official/geektime_2.3.1_20190527-2136_offical.apk
其Content-Type的值是 application/octet-stream,显示数据是字节流类型的,通常情况下,浏览器会按照下载类型来处理该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务器配置Content-Type不正确,比如将text/html类型配置成 application/octet-stream 类型,那么浏览器可能会曲解文件内容,将一个本来用来展示的页面,变成了一个下载文件。
所以,不同Content-Type 的后续处理流程也截然不同。如果 Content-Type 字段的值被浏览器判断为下载类型,那么该请求会被提交给浏览器的下载管理器,同时该 URL 请求的导航流程就此结束。但如果是 HTML,那么浏览器则会继续进行导航流程。由于 Chrome 的页面渲染是运行在渲染进程中的,所以接下来就需要准备渲染进程了。
3.准备渲染进程
默认情况下,Chrome 会为每个页面分配一个渲染进程,也就是说,每打开一个新页面就会配套创建一个新的渲染进程。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在某些情况下,浏览器会让多个页面直接运行在同一个渲染进程中。
比如从极客时间的首页里面打开了另外一个页面——算法训练营,我们看下图的 Chrome 的任务管理器截图:
如图,打开的这三个页面都是运行在同一个渲染进程中。
那什么情况下多个页面会同时运行在一个渲染进程中呢?
首先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同一站点(same-site)。具体地讲,我们将“同一站点”定义为根域名(例如,geekbang.org)加上协议(例如,https:// 或者 http://),还包含了该根域名下的所有子域名和不同的端口,比如下面这三个:
https://time.geekbang.org
https://www.geekbang.org
https://www.geekbang.org:8080
它们都是属于同一站点,因为协议都是HTTPS,切根域名都是geekbang.org。
Chrome的默认策略是,每个标签对应一个渲染进程。但如果从一个页面打开了另一个新页面,而新页面和当前页面属于同一站点的话,那么新页面会复用父页面的渲染进程。官方把这个默认策略叫 process-per-site-instance
。
如果几个页面共用一个渲染进程,那么在一个页面中写一个死循环,是否会影响其他页面?
是的,多个页面共用一个渲染进程,就意味着多个页面共用一个主线程,所有页面的任务都是在同一个主线程上执行(这些任务包括渲染流程、JS执行、用户交互的事件响应等),如果一个页面内执行一个死循环,意味着该JS代码会一直霸占主线程,导致其他的页面无法使用主线程,从而失去响应
那若新页面和当前页面不属于同一站点,情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比如我通过极客邦页面里的链接打开 InfoQ 的官网(www.infoq.cn/ ), 因为 infoq.cn 和 geekbang.org 不属于同一站点,所以 infoq.cn 会使用一个新的渲染进程。
总结来说,打开一个新页面采用的渲染进程策略就是:
- 通常,打开新的页面都会使用单独的渲染进程;
- 如果从A页面打开了B页面,且A和B属于同一站点的话,那么B页面会复用A页面的渲染进程;
渲染进程准备好之后,还不能立即进入文档解析状态,因为此时的文档数据还在网络进程中,并没有提交给渲染进程,所以下一步就进入了提交文档阶段。
4.提交文档
所谓提交文档,就是指浏览器进程将网络进程接收到的HTML数据提交给渲染进程,具体流程如下:
- 首先,当浏览器进程接收到网络进程的响应头数据之后,便向渲染进程发起“提交文档”的消息;
- 渲染进程接收到“提交文档”消息后,会和网络进程建立传输数据的“管道”;
- 等文档数据传输完成之后,渲染进程会返回“确认提交”的消息给浏览器进程;
- 浏览器进程在收到“确认提交”消息后,会更新浏览器的界面状态,包括了安全状态、地址栏的URL、前进后退的历史状态、并更新Web页面。
其中,当渲染进程 确认提交 之后,更新内容如下图所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面输入了一个地址后,之前的页面没有立马消失,而是要加载一会儿才会更新页面。
至此,一个完整的导航流程就走完了,之后就要进入渲染阶段了。
5.渲染阶段
一旦文档被提交,渲染进程便开始页面解析和子资源加载了。关于渲染阶段的完整流程,详见学习浏览器 - 渲染流程。
一旦页面生成完成,渲染进程会发送一个消息给浏览器进程,浏览器接收到消息后,会停止标签图标上的加载动画。
总结:
在浏览器里,从地址栏输入URL到页面展示,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 用户输入URL并回车;
- 1.1 如果没有监听
onbeforeunload
事件,进入流程2 - 1.2 如果有监听
onbeforeunlaod
事件,则执行其内部逻辑,若用户同意此次导航,进入流程2,若拒绝直接返回。
- 1.1 如果没有监听
- 浏览器进程解析输入内容:
- 2.1 如果识别输入的是一个URL,就尝试请求该URL
- 2.2 否则视为搜索关键字,浏览器尝试将关键字发送给默认的搜索引擎(合成新的URL并请求)
- URL请求过程,浏览器进程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把URL请求发送给网络进程,网络进程接收到URL请求后,检查本地缓存是否命中该请求资源:
- 3.1 如果命中,则将该缓存资源直接返回给浏览器进程,进入流程6
- 3.2 如果没有命中,进入流程4
- 网络进程向web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请求流程如下:
- 4.1 进行DNS解析,获取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
- 4.2 利用IP地址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 4.3 构建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信息,附加Cookie
- 4.4 发送请求信息,服务器根据浏览器的请求信息准备相应的内容(响应行、响应头和响应体)发送给网络进程
- 网络进程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
- 5.1 服务器返回响应行(协议版本和状态码)
- 5.2 检查状态码,如果是301/302
(301永久重定向:将原始请求的缓存标记为永久失效,立即更新缓存,再次遇到此请求,直接打到重定向之后的URL,不会再经过重定向流程,302临时重定向:将原始请求的缓存标记为临时失效,浏览器会更新缓存,但仍保留原始请求的缓存标识)
,则需要重定向,从Location字段中读取地址,重新进行流程3,如果是200,则继续处理请求。 - 5.3 检查响应类型Content-Type,如果是字节流类型,则将该请求提交给下载管理器,该导航流程结束,不再进行 后续的渲染,如果是text/html,则通知浏览器进程 准备渲染进程(准备进行渲染)。
- 准备渲染进程
- 6.1 网络进程读取响应头数据,将其转发给浏览器进程,浏览器接收到网络进程的响应头数据后,携带响应头等基本信息发送CommitNavigation到渲染进程,让其准备接收数据(此时文档数据还在网络进程中);
- 提交文档阶段
- 7.1 浏览器进程将网络进程接收到的响应头数据提交给渲染进程(提交文档消息),渲染进程收到消息后和网络进程建立传输数据的“管道”
- 7.2 渲染进程接收完数据后,向浏览器进程返回“确认提交”消息
- 7.3 浏览器进程接收到“确认提交”消息后,更新浏览器界面状态(包含安全状态、地址栏URL、前进后退的历史状态)并更新web页面。
- 渲染阶段
- 解析HTML、CSS、Javascript数据,和子资源加载,将页面数据交给浏览器进程,完成页面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