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单设计

158 阅读5分钟

表单在网页中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的功能。像我们平时生活中注册一些东西的时候填写的就是表单。

一、标签的分类:左标签、顶标签、行内标签。

1.左标签:

左标签是比较最常见的一种标签样式。相对节约纵向空间,多用于PC端。

在移动端产品中就会比较占空间,因为手机端的屏宽有限,左标签会占据屏幕较大的空间,此时右边的输入框就可能无法展示完整的信息。还有一种情况,当如果用户输入的信息较长,就会造成信息的展示不完全,因为用户在进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都会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再次确认,如果看不到完整的内容,用户就不会进行下一步操作,会造成操作流程的中断。

所以,我们在使用左标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多行文本的展示。

2.顶标签:

顶标签,顾名思义,是将标签放在上方,多用于移动端。可以给输入框的内容腾出足够的空间,整体对齐,信息可以更完整的展示,节约横向的空间。

3.行内标签:

行内标签也可以被看成是输入提示,多用于登录login页面,可以极大地节省页面空间。

但有个缺点是,一旦用户点击切换到输入状态时,就看不到标签了。在一些比较需要记忆或无提示的表单中,可能会导致用户迷茫,酌情使用。

二、对齐方式

对齐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左对齐和右对齐。

左对齐:

左对齐方式是一般适用于浏览表单,阅读效率高。

优点——易于阅读,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理解标签内容。一般较常用的使用场景是详情的陈列。

缺点——增大了标签与表单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标签较长时,距离会更远;导致用户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对照标签与相应的表单域以防止出错。

右对齐:

右对齐也是常说的冒号对齐。

优点——相对来说更有利于表单填写,标签指向明确,操作效率高。

缺点——标签的左侧无法对齐,而我们的阅读习惯一般是从左往右阅读,这就会导致用户视觉起点不一样,不利于用户阅读浏览;还有一种情景是,标签内容多,出现折行的情况会更加不利于阅读。

三、交互方式

表单的交互方式一般分为4类:原位编辑,气泡卡片,弹窗/抽屉,页面跳转。

原位编辑:

原位编辑就是编辑内容也为展示内容,主要的使用场景是需要及时修改且比较高频的操作。适用于数目不太多的情景。

常见的交互形式为:点击字段即时编辑、选择编辑功能来编辑

气泡卡片:

当承载内容比较少的时候,所见即所得。常用于系统顶部右上角操作的情景。

弹窗/抽屉:

常用于轻量化编辑的时候,可采用弹窗/抽屉的形式展现。如果在原有基础上有增加项,就可以使用抽屉的方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同类型的操作推荐使用同样的交互方式,这样可以保持交互一致性。

页面跳转:

非常常用的方式,适用于大部分表单。适合涉及录入内容比较多的时候,有大量的信息,构架复杂,建议跳转到新的页面进行操作。

这些交互方式并不绝对,设计师们要结合实际项目的使用场景、用户习惯等具体因素,再进行选择。

四、布局

由于B端本身业务的复杂性,设计师们有时候会遇到信息量很大但又要在一个界面里展示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分类组合,增加界面的呼吸和节奏感,把冗长的信息合理展示,从而帮助用户更轻松的完成表单填写。

一般有四种方法:标题分组、卡片分组、tab切换、分步骤。

标题分组

根据业务属性,把相关内容进行分类组合,比如修改个人资料的场景下,基本信息是一组,联系方式是一组。

卡片分组

在标题分组的基础上,通过物理位置的区分,用视觉上的色块和距离等加强分类,方便用户填写。

tab切换

在内容更多、并且内容之间没有太多关联性的场景下,可以使用tab切换的方式,将不同的内容隐藏在各个选项卡内,当前显示所选的选项卡的内容,分类明确。

分步骤

这个跟tab切换的区别是,这边的内容多,但内容之间是有关联的,必须要进行完这一步才能进入下一步。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将表单分成多个步骤,同时使用进度条来显示剩余的进度,这样流程会更清晰,能保证每一步填写时都满足了上一步,不易出错。

五、易用性

信息降噪

必填内容一般用红色「*」来表示,但如果必填内容居多,非必填居少,其实不用满屏星星,可以转换思维,少量的非必填项注明「非必填」就好了,如图

高效智能

可自动获取的,无需用户手动填写,自动匹配显示信息,比如邮箱后缀等。

准确易懂

当我们设计表单内部提示信息的时候,出现问题后,明确告知出错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方便用户修改。

由于B端产品本身的特性,集成了很多的功能和信息,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界面更直观清晰,合理分组布局,信息降噪,更方便用户进行操作,节约时间,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