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箭模型
做个人品牌就像发射火箭。选一个轻巧结实的外壳,持续不断地注入燃料,最终把火箭推上天
设计定位容器的坑?
-
不够稳定,把定位容器视为长期的选择而不是短期的需要,如果有新的方向可以选择在原来的基础上生长,而不是推倒重来
-
不够契合,把握一个原则—先立住,再丰富。比如地产经纪人要立住懂地产的定位,不能一上来就说我既懂房产又是风水大师
-
不够轻巧,想清楚,说明白是基本要求,能让人记住、能打动人才是努力的方向
怎么做内容?
-
作品,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战绩、荣誉、经历
-
日更,写文章、拍短视频、做直播都属于日更内容,持续辐射影响力
-
口碑,不断讲好用户因你而改变的故事
2. 真实、聚焦、稳定
人设是个人品牌的记忆点,人设三要素:真实、聚焦、稳定。
个人品牌有哪些作用?
-
敲门砖,敲开客户的大门,见面三分亲
-
个人品牌是优质的信任容器,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别人的信任并不容易
-
个人品牌能支持产品溢价,比如小米LOGO升级请知名设计师原研哉
-
个人品牌能不断累积势能
怎么找到定位?真实、聚焦、稳定
-
人很难长期扮演另一个人,定位标签必须真实
-
人是复杂而丰富的,定位标签要聚焦某一个侧面,没有人有时间仔仔细细了解你,要先让人记住
-
人是不断成长而多变的,定位标签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成长
3. 精准定位,和而不同
和
-
穿什么,不仅指形象,更泛指营造整个氛围
-
说什么,不仅指语言,还包括语速、表情、停顿
-
做什么,不仅指当下,还有长期持续的行为
不同
-
用实战区别大咖
-
用过来人区别专家
-
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用垂直细分区别面面俱到。
4. 做流量还是做品牌
品牌才是持续的流量,流量解决生存问题,品牌解决发展问题。
-
流量营销技术能精确的告诉你每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流量红利见顶,投放的ROI会掉,利润被流量成本吞噬,逐渐陷入流量焦虑,获取流量只会越来越难
-
品牌有流量币不具备的功能1)信任背书 2)溢价来源
-
做品牌不意味着不做流量,而是不做没有积累的流量,不做一次性的流量,打磨产品、积累成功案例、经营品牌内容
怎么做一个自带流量的个人品牌
-
卖爆自己。先解决个人品牌的基础问题。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价值?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何证明?
-
社交“种草”,你的客户、朋友,选了/买了/用了你的产品或服务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因此变得更好,有多好?让大量的用户见证。不断积累势能,通过朋友圈、文章、短视频、直播向所有能触及的用户辐射影响力。先成为小圈子里公认的品牌。这一阶段主攻打样,打磨高中低不同价位的产品线。
-
势能转化。带着品牌势能和打样效果,寻找流量来源。可以找专业的伙伴加入,自建流量池,通过短视频直播获客;也可以找有流量的个人和机构合作,把势能转化为销售额
5. 用户从哪里来
三种途径:品牌搜索、算法推荐、社交裂变
-
用户主动通过品牌关键词找到你,比如,搜索公众号,知乎、行业媒体等
-
平台基于算法向用户推荐你,通过创作优质内容或付费投放,媒介:小红书、视频号、抖音、快手等
-
基于微信生态社交关系获取新用户,比如,用户转介绍、用户转发、别人的社群分享,也就是私域的概念
-
针对品牌搜索,卡位关键词,IP、定位、关键词,三位一体
-
针对算法推荐,放牧平台,关注算法平台趋势,例如半年内以一个平台主做内容
-
针对社交裂变,打通私域,别人的私域就是你的公域
6. 内容筛选用户
对于垂直领域来说,精准用户更重要
-
多谈为什么,少谈怎么做
-
万事拉回本专业,从热点切入自己的主场
-
点名目标用户,“宝妈一定不能错过的10个免费教育资源”。“职场人最容易掉入的理财陷阱”
7. 写作为王
如果你的精力只够学一种内容形态,一定要选择写作,公众号文章、朋友圈文案、短视频脚本、直播话术,这么多内容文本,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
获得感,学会“直给”,一句话讲清楚关键,大家需要的不是干货,而是获得干货的感觉,把收获感前置,短视频内容把精彩片段前置
-
认同感,学会观察,让人感同身受,“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快乐感,学会违背预期,先制造一个预期,然后转到另一个事情上,违背预期,人会莫名觉得好笑,例如脱口秀
8. 学会讲故事
故事比事实更容易让人记住,只有记住你,才可能选择你。讲故事不难,套模板、带情绪、统一价值观。
-
套模版,个人品牌故事:英雄之旅,启程、启蒙、归来。产品用户故事 “SB7”:一共有7个要素:一个人物遭遇了一个问题,他遇到了一位向导,向导给他提供了一套方案,同时召唤他采取行动,帮助他避免失败,最终让他获得成功。日常沟通故事,小说课:“我有一个梦想,但是遥不可及。我努力追寻,但是失败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出现转机,我成功了。”
-
带情绪,懂得感知和表达情绪,情绪越饱满,听故事的代入感越深
-
统一价值观,记住,一个故事只讲一件事,体现一种价值观。多个故事在一起,为统一的价值观服务。
9. 降低门槛
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输出?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
选择简单工具,不做“器材党”,工具只是锦上添花,因为简单,所以没有畏难情绪,愿意一直输出,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
习惯即兴表达,不依赖逐字稿
-
找到属于自己的无限选题
10. 纪录片思维
-
人物地图,从出生到现在,把所有重要的人生经历都写在一根时间轴上。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你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又享受过哪些高光瞬间?谁让你深夜痛哭,谁让你久久难忘?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彰显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改变。
-
产品地图,不要害怕暴露商业意图,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地告诉观众你的产品和职业,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你的初心是什么?你发现了用户的哪些问题?你怎样精益求精地打磨产品?行业里有哪些乱象?如何辨别这些乱象?
-
用户地图,用户才是“纪录片”的焦点,你只是线索人物,要甘心做好配角。用户的故事是说不完的,需要反复讲、从各个角度不断讲。最终勤劳的算法能够帮你不断地介绍精准用户。他们能从你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也会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过来找你。
11. 一鱼多吃
学会一鱼多吃,让一次思考产生多种内容。当你创作内容时,总会产生过程草稿。把过程草稿整理、加工成其他内容形态的模式,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一鱼多吃”。
-
做好读书笔记,学习分享,每看完一本书都要输出读书笔记,学完一门课程都要写学习分享,质量上不做要求,哪怕是一段文字
-
做好工作复盘,录制现场素材,养成持续记录工作并复盘的习惯
-
同一个选题,加工成不同内容形式,例如一个点可以写公众号文章,做成笔记、短视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