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平台、前台、后台

158 阅读4分钟

虽然阿里有弱化中台的趋势,但这几年软件行业似乎逢必谈中台,“中台”概念的热度不减,业界对中台一词的使用的确有些泛滥和过度了。我们在追行业热度时,一定要明白这些概念背后的含义和出发点。究竟什么是中台?它和以前经常提的平台化又有什么区别?中台和前台是什么关系?后台和中台怎么区分?

先说平台。先说结论,平台的本质是集成。平台英文对应platform,在百科的定义是:供人们施展才能的舞台、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平台的核心主要有2个点:首先它集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品/技术能力,这是平台赖以发挥其价值的基础;其次它面向产品的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在这个平台上能各取所需、可闭环完成一个领域内所有的必要工作,而不需要借助于其他系统。对于大部分IT人而言,他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系统都是平台,比如XX开放平台、采购平台、客户关系平台。

再说中台,中台的本质是复用。 中台概念是阿里首次正式提出的,其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产品形态扩张,业务呈现多点开花、多样化发展的形态,各条业务线(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等)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较多产品能力(交易、库存、商品)的重叠,如果没有中台,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交易、库存、商品),制约业务发展。因此中台首先是为业务提效、降低重复建设而产生的,中台的核心是沉淀通用的可复用能力,为上层业务赋能。对于业务中台而言,业务中台一般不面向最终用户,不直接对用户提供能力,而是被上层的产品依赖,间接服务产品最终用户。中台的范畴更大,它定位是公司级的,服务于公司内多条事业线,这意味着公司的业务形态已具备一定复杂度,例如中台可以支持多个bu的不同产品。

再来说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什么?前台是触达产品的最终用户的系统,可以通过多种端提供连接用户的能力,包括H5小程序、PC端、APP等,例如淘宝app、客户报名系统、腾讯视频网站等。后台指的是在一个完整产品中,除去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前台系统外,其他必不可少的支撑能力,例如全局配置、运营能力、管理系统等。例如一个电商平台,除了前台触达用户的购物网站外,还需要配套的广告发布、类目管理、商品审核等能力,这些一般是给内部运营人员使用的,它们需要不面向C端用户,但却是支撑前台系统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后台的复杂度往往也不低。

这几个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呢?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平台提供集成整合能力,中台沉淀可复用的能力;平台面向最终用户,中台面向需要使用通用能力的系统,因此一般而言中台是用于支撑平台的。一个为用户提供自闭环产品能力的系统,最多只能成为平台,只有沉淀公司级通用能力、为不同业务平台提供支撑的才可称之为中台。一个平台,一般既有前台,也有后台部分,这样产品功能矩阵才是完整。中台一般也会有后台,一个业务中台会使用很多原子能力,提供一个相对粗粒度的产品能力。中台的目的是服务前台,为复杂产品矩阵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