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学习笔记

445 阅读55分钟

web3是什么

Web3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Web。Web3基于区块链技术,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定义互联网和数字资产。Web3提供更安全、透明、开放和民主的数字世界。

Web3 这个词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加文·伍德)在 2014 年创造的,最初它叫 Web 3.0。

Web1.0: 【只读网络】大多数网络活动都与单个静态网页相关
Web2.0:【读写网络】当下这个时代,一个集中化的时代,因为大量的通信和商业行为都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所拥有的封闭平台上,比如谷歌、Meta、亚马逊等。
Web3:【无中介的读写网络(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打破这种垄断控制的愿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Web3平台和应用程序不会由巨头所有,而是由每个用户拥有,他们将通过帮助开发和维护这些服务来获得所有权。

用一句话来解释 Web3,Gavin 认为它的定义是“少一点信任(trust),多一点真实(truth)”。

以点对点方式在个人之间提供经济服务

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结构,一套新规则,而这些规则唯一的作用就是在系统内没有人拥有任意权力。作为一个用户,你可以相当确定这一点,特别是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那么你更可以阅读代码并知道它在做正确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Web3 实际上更像是一场更大的社会运动,它正在从任意权力转向一个更加理性的自由模型。这是我能看到的保护自由世界的唯一方式,这是我们过去 70 年来享受的生活,也是我们能够让它在未来 70 年继续运行的唯一方法。”

严格来说,Web3.0的概念提出是因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将从技术底层至应用层均发生巨大变化和进步,已经超出了当前概念所能解释和涵盖的范围所产生的。所以此时我们再回到开头维基百科的定义:
Web3.0主要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有关。
这一定义确实是简单且严谨的,因为目前能够给出的确定性概念只有相关的技术架构,应用层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也就是说基于这些技术手段,人类到底能够创造出来什么样的应用,以及给社会文明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尚未可知。

关键特征

  • 去中心化服务
    Web3是分布式的一组对等节点,未保留任何集中式组织结构,可避免依赖API和服务提供商,这些节点体现了通向去中心化区块链世界的路径。

在 Gavin 看来,去中心化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像世界上任何其他人一样轻松地成为某项服务的提供者或共同提供者”。

  • 分散式访问监管
    不需要集中授权来决定哪些人可以访问某些服务
  • 无可信
    对于在两个或多个交易方之间进行虚拟事物处理,不需要中间人。交互由智能合约进行调解,这些合约是区块链上运行的不可变和自治代码片段。由于所有各方都可以保证合同的细节并知道合同将自动执行,因此无需再增加一层(或第三方)以确保对系统的信任。
  • 数据主权
    web3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人为用户应用完全控制其个人数据,无论是在何处,还是在如何使用它们。将数字钱包用作账户和DID(数字ID)都是在web3中实现这一点的努力。
  • 私有和匿名
    由于web3上的用户保留其身份的控制权,因此除非另行指定,否则只会显示其wallet地址。这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大量的隐私。 通常,web3的分布式性质会使其不太容易受到攻击,但仍有其他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来尽可能降低风险
  • “您的钱包是您的登陆信息”
    再一次,连接到web3上的网站时不会显示您的身份。相反,您的钱包提供验证的凭据(即权利证明)或使用VC回应挑战,您可以控制在任何给定时间提供的信息。这提供了匿名性和数据主权。
  • 透明
    由于web3中的大量事物处理和事件保存在区块链上,因此其不可变分类账中的每个事物处理或事件记录都可以作为该事物处理或事件的证明进行访问。

关键技术

  • 区块链
    • 区块链即服务(BaaS)
    • 协商机制
  • 智能合同
    • 令牌化(可装入和非可装入令牌)
    • 数字自治组织(DAO)
  • 去中心化标识符(DID)
    • 验证的身份证明(VC)
  • 智能数字钱包
  • 分散存储
  • web3技术堆栈

相关术语

1.加密资产Cryptocurrency

数字资产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交换媒介,其交易和记录由使用密码学的去中心化网络验证和维护。

2.加密资产Crypto Coins

加密资产是区块链的原生资产,例如比特币有 BTC ,以太坊有 ETH 。

3.稳定币Stable Coin

它是一种旨在提供稳定价格的加密资产,稳定币的功能可以与另一种稳定资产挂钩。比如美元,那么稳定币的价格就是1美元。

4.垃圾币Shitcoin

Shitcoin 指的是没有价值的加密资产。它通常指的是山寨币,其贬值反映出投资者对其不感兴趣。

5.加密Tokens Crypto Tokens

加密Tokens建立在基于现有区块链的应用程序之上,可以在现有的区块链技术上创建许多令牌。您可以在应用程序或游戏中找到不同种类的Token,这些Token可以兑换成达到一定数量的硬币。

6.空投Airdrops

这是新项目的一种营销策略,通过向社区用户发放免费Token来完成一项小任务,例如转发公司的帖子就可以获得。

7.可替代TokenFungible Token

它是具有可互换属性的令牌,因为它不是唯一的,可替代令牌也可以是加密资产。

8.区块Block

数据在区块链块内存储和加密。

9.创世块Genesis Block

2009 年 1 月 3 日,Genesis Block 是其区块链上第一个记录的区块,如比特币,并获得了 50 BTC 的奖励。

10.区块链Blockchain

一种不可变的数字分类账,可跟踪、记录和维护点对点网络中的交易。

11.比特币Bitcoin

一种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不依赖于任何中央银行,而是基于一种称为工作量证明 (PoW) 的共识机制,并在区块链技术上运行。

12.山寨币 Altcoins

它是替代硬币的简称,指的是比特币以外的所有加密资产。

13.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

一群由创作者、策展人和社区建设者组成的人,他们能够通过他们的内容获利。

14.以太坊Ethereum

它是一个分散的开源区块链,利用智能合约功能并由区块链技术提供支持。

15.以太坊 (ETH)

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原生加密资产,可以在加密资产交易所买卖或兑换。

16.削减Slashing

Slashing指的是区块链中的惩罚机制。例如,在以太坊区块链中,如果验证器变得不活跃并执行任何恶意活动,则会对验证器进行罚没。

17.以太坊征求意见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ERC)

它是智能合约开发人员用来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设置Token规则的技术文档。

18.ERC-20

它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的可替代Token的技术标准,这意味着所有可替代Token都具有相同的属性。

ERC-721 它是一个免费和开放的标准,描述了如何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构建不可替代令牌 (NFT)。

ERC-1155 它是一个多令牌标准,这意味着它同时具有 ERC-20 和 ERC-721 的功能,从而纠正它们的错误并改进功能。

19.共识机制Consensus Mechanism

共识机制是一套完整的协议、想法和激励机制,用于为区块链的状态启用一组节点。

20.L1/第 1 层

第 1 层称为基础区块链或链上网络。第 1 层充当区块链网络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其区块链生态系统上处理和完成交易。一些例子是比特币 (BTC)、以太坊 (ETH) 和 Solana (SOL)。

21.L2/第 2 层

Layer2 也称为建立在现有区块链上的链下网络,以提高其效率和可扩展性。一些交易负载被转移到第 2 层,以调整现有区块链的架构。一些示例是以太坊 (ETH) 上的Polygon和比特币 (BTC) 上的闪电网络作为第 2 层工作。

22.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

权益证明 (PoS) 是一种共识机制,可以选择被称为验证者的参与者。验证者需要抵押加密资产,然后验证者才有机会验证区块并获得奖励。

23.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

为了验证区块链上的区块,需要解决复杂的计算数学方程式,这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物理设备来实现高计算能力。

24.采矿Mining

挖矿是生成新Token和验证交易(如比特币)的过程。挖矿需要计算机来解决确保区块链安全和奖励硬币的计算问题。

25.哈希Hashing

Hashing/散列是区块链技术的通用术语。它是指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转换为固定大小。它是一种单向密码功能,可防止欺诈、双重支出和存储密码。

26.哈希率Hash Rate

哈希率是指在比特币等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下进行挖矿和处理交易所需的综合算力。

27.节点Node

节点在区块链应用程序上运行以验证交易并将完整的交易存储在网络上。

28.轻节点Light Node

轻节点有时称为节点或常规节点。轻节点是支撑区块链网络的主要计算设备,就像矿工是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中的节点一样。

29.全节点Full Node

全节点可以执行轻节点完成的活动,它持有区块链分类账的副本,就像区块链交易一样。此外,它验证并下载所有交易数据,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30.主节点Master Node

主节点只验证块,不将它们添加到区块链。根据区块链协议,它具有不同的角色,如管理、监管和治理。第一个协议是Dash,它于 2014 年 3 月添加到主节点。

31.加密钱包Crypto Wallet

以安装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用于存储加密资产交易、NFT 和数字签名信息的公钥或私钥。

32.私钥Private Key

私钥包含一串字母和数字,应妥善保管,因为它可以用作解锁加密钱包的密码。

33.公钥 Public Key

公钥是加密资产钱包的地址。有了地址,只能将加密资产发送给该人。没有人可以提取或登录该人的帐户。

34.燃烧加密资产Burning Crypto

当公司从流通中永久删除大量Token时,将使用 Burning Crypto。此外,Token被转移到钱包地址以销毁Token,这意味着它们永远无法取回。

35.热钱包

它是一种数字存储形式,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机访问。热钱包通常是免费的,但容易受黑客攻击。

36.冷钱包

它是一种类似于物理设备(主要是 USB 驱动器)的冷存储形式,可以使加密资产完全离线。

37.种子短语

种子短语是您首次注册时由加密钱包生成的随机词。助记词是加密钱包的主密钥,必须离线记录以保护其免受黑客攻击。

38.钱包地址

钱包地址是指连接到加密钱包的随机字符串。钱包所有者可以在钱包地址的帮助下接收加密资产交易。

39.去中心化

决策和控制等权力从个人、组织或政府等中央机构向分布式网络的转移。

40.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s)

将使用智能合约在区块链技术上自主运行的应用程序。

41.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由其代表的成员控制的团体,不受任何中央政府的控制。

42.去中心化金融(DeFi)

通过在公共区块链上使用智能合约,它可以在不依赖交易所或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金融服务。

43.总价值锁定 (TVL)

锁定总价值 (TVL) 衡量锁定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协议中的总资产,其中包括所有Token,并包括借代、质押和流动资金池等功能。

44.分布式账本

分类账共享和同步的数字数据以分散的形式维护,分布在多个国家、机构或网站上,没有任何中央权力机构。

45.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它是一个在节点的帮助下验证交易的数字系统;这些交易细节被记录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中央当局的任何支持。

46.元宇宙Metaverse

Metaverse 是 Web3 的一部分,Web3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 3D 虚拟现实概念,人们可以在其中以 Avatar 的形式与任何人和任何事物互动,在那里他们可以感受到虚拟世界。

47.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类似于现实世界的 3D 虚拟图像。

48.化身 Avatar

Avatar 是用户在 Games、Virtual Reality 或 Metaverse 中的虚拟身份。

49.小狐狸钱包 MetaMask

一种可作为移动应用程序和 chrome 扩展程序使用的加密资产钱包,它通过提供安全登录、令牌钱包、密钥保管库和令牌交换等功能进一步与以太坊区块链交互。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一套算法,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和经验来提升自己。

51.害怕错失机会FOMO

FOMO(Fear of missing out),许多人会买NFT的原因就是深怕错过这波淘金潮,因此这样的人也被称做FOMOer。

52.抽地毯Rug pull

rug是「小地毯」的意思,因此把小地毯拉起来的动作可以解释为「卷铺盖、跑路」。NFT世界中最常见的诈骗行为就是在开始贩售之后卷款潜逃,就像是商贩直接卷铺盖跑路一般。

53.恐惧、犹豫和怀疑FUD

FUD 是恐惧(fear)、犹豫(uncertainty)和怀疑(doubt)的缩写,指的是人们散播关于比特币的负面感受。

54.地板价Floor price

floor是「地板」的意思,因此「Floor price」指的就是一个NFT的「最低价位」。

55.虚拟资产Virtual currency

它是一种用于资产数字表示的电子表格。虚拟资产主要不受监管。它们具有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易用性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被黑客攻击。

56.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

它是虚拟环境中的经济系统,可以在网络游戏的背景下通过虚拟资产购买、销售或交易商品。

57.虚拟现实 VR

它是一个模拟的 3D 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感官探索虚拟环境并与之互动,感觉接近真实。

58.Web3

Web3 拥抱去中心化,将权力交到个人手中,而不是大型科技公司控制的网络。

59.GameFi

Game 和 Finance (GameFi) 词的组合,也称为 play-to-earn (P2E) 游戏。

60.煤气费 Gas

为在区块链平台上执行交易或合同而收取的费用。

61.不可替代Token (NFT)

它是一个独特的数字标识符,包括区块链上的加密资产和元数据,有助于区分它。此外,一旦记录在区块链上,就无法复制或替换。

62.巨鲸Whale

巨鲸是指拥有大额(通常是总供应量的5%或以上)加密资产的人。

63.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基于开放标准,开发人员可以在开放平台上构建他们的应用程序或服务。

64.无需许可的区块链

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并向公众开放,这意味着不需要了解你的客户 (KYC)、审查制度或看门人。在协议允许之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网络。

65.出勤证明协议 (POAP)

它用作NFT徽章,反映您是物理世界或虚拟世界中发生的事件的一部分。

66.虚拟资产

它是一种虚拟资产Token,代表实物资产或区块链网络上智能合约定义的任何虚拟资产。

67.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

由买卖双方协议条款之间的代码执行的自动执行合同。

68.Solidity

Solidity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旨在创建智能合约并专门在以太坊上运行。

69.密码学

为安全通信编码和解码数据的实践。

70.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

通过数学函数从数字列表中生成值的过程称为哈希函数。

71.交易哈希 Txn Hash

进行交易时会生成唯一标识符。交易哈希可以跟踪交易的状态。

72.星际文件系统 IPFS

一种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通过对等网络存储和共享数据的协议。

73.无需信任

无信任意味着没有单一的权威机构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共识机制是在不信任任何单个参与者的情况下实现的。

74.Chainlink

Chainlink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它提供可靠和真实的数据来支持区块链技术上的智能合约。

75.侧链Side chain

侧链是一个独立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它连接主/父区块链以提高安全性和隐私性并减少维护网络所需的额外信任。

76.桥

它作为连接两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两个区块链之间的通信以及资产和信息的转移。

77.硬分叉

硬分叉缺乏向后兼容性,这意味着旧版本遵循旧的规则集,新版本遵循区块链上的新规则。

78.软分叉

软分叉向后兼容旧版本,是一种更安全的选择。

79.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由政府发行,不受黄金或白银等任何商品的支持。法定货币以供求关系和与政府的关系为后盾。

80.流动性

加密资产的流动性意味着硬币或Token转换成数字资产或现金的难易程度。

81.流动性资金池

流动性池是指锁定在智能合约中的数字资产,这会产生流动性以加快交易速度。自动做市商 (AMM) 是流动资金池的一个组件,允许自动进行数字资产交易。

82.测试网

测试网描述了协议何时未完全开发并由开发人员测试以在启动主网之前测试协议功能。

83.主网

主网是指广播、验证和记录的加密资产,其协议已部署在区块链技术上。

84.点对点 (P2P)

点对点(P2P)是两个节点之间的去中心化通信模型网络;这两个节点可以在没有中央服务器帮助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85.协议

协议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所需的规则,它允许数字资产在互联网上安全地交换。

86.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指加密资产的交易速度。

87.分片

分片是将区块链生态系统分成更小部分的过程,称为“碎片”。拆分是为了增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交易速度。

88.SHA-256

它是各种加密资产使用的哈希算法之一。SHA 的完整形式是安全哈希算法。SHA 生成一个 256 位的消息摘要。

89.熊市

这是加密资产价格开始下跌和交易困难的时期。

90.牛市

这是加密资产价格上涨,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开始购买的时候。

91.区块浏览器

它是一个区块链搜索引擎,提供与区块链相关的任何信息。

92.市值

市值是指已开采的所有加密资产的总价值,是对加密资产稳定性的估计。

93.自动做市商AMM

能根据简单的定价算法自动计算出买卖价格,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进行买卖交易的机器人。

94.流动性质押

流动性质押允许用户质押他们的加密资产,以赚取低风险的利息,同时也保持他们的资金流动性,以最大化资本效率。

95.打招呼GM/GN

在NFT社群中,彼此打招呼会用GM或是GN表示Good morning或Good night。并以Ser表示Sir、Mam代表Madam,或用Fren表示friend。

96.铸造和销毁Mint/Burn

Mint意思是「铸币」、产生NFT的意思,而任何对NFT失去控制权的行为都可用burn。

为什么需要Web3.0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这张网的健康程度、丰富程度、可发展程度就极为重要。于是我们需要Web3.0做的事情就诞生了:

  1. 这张网要足够健康,健康到不会因为单点故障导致过大冲击,也不会因为某个巨头的倒戈或腐败使网络世界有失公平,信息和权力真正掌握在每个用户手中。
  2. 这张网要足够丰富,丰富到不单单创造一个懂你心意的虚拟小秘书,而是一个能够进一步满足人类精神、娱乐、生活等需求的虚拟世界空间。而这个概念今天已经有了,被称之为“Metaverse元宇宙”。
  3. 这张网要具备开放的扩展能力,它靠所有用户进行开发和拓展,而非某几个运营商或是企业。

Web3.0有何不同

Web3.0在众多特点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权力的分散和下放,也就是市场一直在说的去中心化

游戏中的货币不能定义成货币,也不能存在汇率与现实货币双向流通,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好理解,因为一旦游戏中的货币可以与现实货币流通,那么意味着现实社会必须承认游戏世界中的行为是合规有效的,那么游戏中的经济体系就必须具备完整的规则框架,保证公平公正。这不是简单的工作,想象中游戏里如果也要设立一个中央银行来调控经济这是什么样的工作量。如果无法达到这个程度,那么一旦某游戏公司,或者某个程序员随意增发了一些游戏币,这就会对现实世界输出通胀,试问哪个政府能够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
那么这种事情在Web3.0的元宇宙中能够实现吗?答案是可能的,这套逻辑背后的关键点在于需要一个完整健全的规则来约束游戏世界,如果这套规则能够满足

  1. 满足多数人的公平公正
  2. 无法随意篡改
  3. 具备市场调节能力

Web3.0的底层基础技术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就可以完美解决上面上个问题。

智能合约在这个场景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每个执行环节都不需要人力来参与,执行程序即正义的原则,人只需要去关心规则的逻辑问题而不用担心人为的腐败问题。自然也不会有游戏公司私自增发游戏币的问题,因为本身就不存在这样的集权角色。那么理想中的元宇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大型RPG游戏,而是一个真实的虚拟社会,这就是Web3.0带给我们最大的不同。

Web3.0具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Web3.0具备的能力是创造一个只需要制定好规则就可以脱离中心化(人、公司、机构团体)去独立运行的世界,同时又能够不断激励人去演进和进化这套规则。如果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规则叫做法律,那么Web3.0世界的法律就是一条条不断演进的智能合约。

所以Web3.0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就充满想象力,因为你可以创造任何现实世界中已经相当成熟的东西,链上充满了新大陆。比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数字艺术品(NFT),链上游戏(GameFi)等。

Web3.0已经诞生的应用领域:

空间

金融

区块链上的第一个代表性的应用 — 比特币

去中心化金融产品(DeFi)

在以太坊诞生以后的几年里开始发迹,它利用区块链的透明、可追溯、匿名等优势迅速得到了用户的支持,这里有一个网络上的经典例子:
💡 当你把钱存进传统世界的银行,你会得到一张存单或者一纸合同。而后银行会将你的钱,可能还连同其他储户的钱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那些借款人,或者拿着这些钱再去投资、拆借。这个过程就像把你的1块钱放进了一个不透明的杯子里,然后把你所在这个杯子放进了无数个这种不透明的杯子群当中。最终你也许会拿回1块钱,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你的1块钱在这群杯子里如何交换、流转。而DeFi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把这些杯子都换成透明杯子。1块钱还是1块钱,银行的业务还是那套业务,但是你可以清楚地看到1块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DeFi 建立在过去十年区块链创新的三波主要浪潮之上,每一波浪潮都从 (人们对区块链) 深深的怀疑开始,然后发展到接受和采用。
第一波浪潮是由比特币(2009年发明) 定义的,它给了我们分布式账本 (也即区块链),旨在促进非主权数字资产的点对点转移。
第二波是由以太坊定义的,它也扎根于 (与比特币) 相同的底层分布式、抗审查的架构:然而,与比特币不同的是,以太坊的本地编程语言(Solidity)可以用来创建任何可以想到的应用程序,这进而将以太坊转变成一台全球可访问的超级计算机。
第三波是 2017 年的首次代币发行(1CO)热潮,该浪潮为一系列项目提供了资金,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兑现其关于创建一个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的承诺。
DeFi 是第四波浪潮,它建立在上述这些创新的结合之上。

DeFi 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1. 降低进入门槛,减少转换成本,提供可选择性
2. 记账透明,风险评估严谨
3.协调激励机制,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4.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提升的市场效率和稳健性
5. 全球准入,统一市场
6. 实时数据
7.消除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降低合规费用

DeFi 获得主流采用的挑战:
1. 可扩展性
2. 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
3. 需要明确的监管框架
4. 去中心化属性

物质

如果说Token开启了区块链的大经济时代,那么NFT则预示着区块链的造物主时代就要来临。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简单来说它代表了单个物质的唯一性。比如当你持有ETH时,你的1 ETH和其他人的1 ETH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同质化的。那么非同质化代币就意味着唯一性,它非常符合理想世界的物质形态,比如我的一部iPhone 13,跟你的iPhone 13就是不一样的,即便它们的型号相同、样式相同,但是一部属于我的iPhone就已经被刻上了我的所属权标签。但是这种物质的非同质化特性不容易率先被挖掘,而艺术品由于其天生的稀有属性被第一个大范围应用到了NFT领域,单OpenSea交易平台日成交量就达2千万美金,最高峰值达单日成交4.7亿美金。

NFT

NFT的历史变迁

2012 年,NFT 的概念已经存在于Meni Rosenfield 的一篇论文中,他在论文中谈到了彩色Token。

2014年,稀有的佩佩币问世,开启了表情包经济时代。 Pepes 是 NFT 的首批实现之一。

2017 年加密猫的诞生为 NFT 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病毒式传播。

从 2017 年到现在,NFT 的名气像发射到太空的火箭一样不断飙升。

NFT的有趣事实

  • 以太坊使用最广泛的用于铸造 NFT 的区块链,在以太坊区块链开发之前引入了第一组 NFT(2014 年)。
  • NFT 最大采用者的前五个国家在亚洲。
  • 最有价值的 NFT 价值超过 9180 万美元
  • 超过 50% 的 NFT 销售额低于 200 美元。这意味着您有机会拥有 NFT

人们为什么要购买NFT

  • 利润
  • 排他性又有吹牛的权利

NFT 是 Web3 的一部分吗?

NFT 是数字资产,无需依赖中介即可在 Web3 上实现商品所有权兑换和交换。

Web3 一直在提倡奖励创造者,而 NFT 是确保实现它的一种手段。

NFT的特点

  • 独创性
  • 不可销毁
  • 不可分割

NFT的用途

  • 博弈
  • 艺术
    NFT 相当于一件艺术品证书,它能够证明这一张图片是艺术家的「原作」或「真迹」,其他的图片只不过是其他人拷贝保存的「副本」,区块链会记录着这件作品的创作者是谁,创作于什么时间,原本可以在互联网被随意复制传播的作品也变得可以分出真品与赝品,数字艺术作品也开始拥有了「被收藏」的权力。
  • 认证
  • 奖金
  • 虚拟潮玩
    虚拟潮玩不会占用空间,而且通过与 AR、VR 技术的结合可以让藏家得到更好的收藏体验。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也可以保证盲盒的随机性,也能保证潮玩数量的固定,不会因为发行方增发而造成价值稀释。NFT 潮玩也会拥有更高的流动性,在日常交易中,时间成本、运输时的风险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而 NFT 潮玩既能实时到账,又无需担心交易过程中对藏品本身带来的损害。
  • 游戏
    把游戏资产变成 NFT 存储在你自己的钱包中,即使游戏服务器关停,这些资产也并不会消失,当其他人制作了一款可以集成这些 NFT 的游戏时,这些游戏资产又能重新派上用场。
    又或者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当你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游戏账号被封禁,账号内的所有游戏资产也将被冻结在这个游戏账号中,这款游戏可以轻松罚没你的资产。而对于区块链游戏来说,当你的游戏资产变成 NFT 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NFT 让玩家真正地把游戏资产攥在了自己手里。
  • 社交
    头像类 NFT,这些成系列的图片能够很自然地让人们组成一个个社区,在社区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会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如果你的偶像和你恰好买了同一个系列的 NFT,你们之间的关系便会不再那么陌生,甚至可能会成为朋友。这便是 NFT 作为「社交资本」的价值。
  • 身份
    如果将你的各种证书、经历铸造为 NFT 并将其存储在区块链上,那么这些不可篡改的 NFT 就将成为最可靠的证明,不需要依赖中心化机构或平台,不会被人篡改,更不用依赖同事的评语。都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但区块链会将人们过往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案。
  • 元宇宙
    有了区块链,才有真正的元宇宙。中心化的元宇宙是很恐怖的,试想一下,在那个宇宙中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统治者」,他可以随意更改你拥有的一切,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你从这个世界中「抹除」。但是当我们讲元宇宙中的资产上链做成 NFT,既不可以被篡改也不可能被删除,这样的「虚拟世界」才不仅仅是一个「模拟游戏」,才能被称作是「元宇宙」。

社交

Web3.0给出的答案更偏向于简单社交,基于区块链的透明以及可追溯性,你的所有链上活动将完全公开,所以当你的朋友点击你的虚拟形象,或是访问你的钱包地址,他就会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随着链上生活的丰富化,你的人物画像也会越发饱满,比起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可能更加真实有效,朴实无华。你不需要用多么漂亮的语言介绍自己,别人也不需要考虑是否要相信,比如现在你在哪里参与过某个项目的发展和治理、钱包中有多少数字艺术品、你与人做了多少次交易,这些都可以想象成是你的经验值,通过区块链成为你的Web3.0身份的一部分,让其他人更好的了解你(更好地炫富)。
当然这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你的财富可能由很多部分组成,比如金钱财富、项目经验、收藏品等等,那么很多人不愿意展示他们的金钱,亦或很多收藏家也不是想把自己所有的藏品都展示出来,所以这也催生出了另外一个需求— 隐私需求,就是让用户有选择公开与不公开的权利,但没有篡改的权力。它仍然可以保证公开出来的信息是真实且不可篡改的。

娱乐

如果说前面4点解决了虚拟世界中的基础需求,那么娱乐需求则是这块拼图的最后一部分。当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枯燥的生活,游戏、音乐、创作就成为了主旋律,而链上的娱乐产品实际也将改善或解决一部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游戏将不再是单向消费
音乐专辑收入将大部分流向创作人
艺术家可以在链上空间开办数字展览
……
这些都在等待这场拓荒旅行的同行者创造。

比特币

比特币不依赖中介机构实现价值的转移(比如1个比特币从我的账户转至你的账户)。它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也被誉为“价值互联网”。

我们可以把比特币的运作过程看做一个大型的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一起玩,也可以随时退出,前提是需要准备电脑作为游戏工具。
2、谁的电脑芯片数量越多、配置越高,获得比特币系统奖励的概率就越大。
3、比特币可以随便转给其他人,不过比特币的转账记录会发送给所有人,大家各自保存。
4、除非大多数人同意,任何人不能擅自修改游戏规则及转账记录。

比特币能去中心化、去中介化

比特币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主要的功能是记账。

公钥密码体制(Public-key cryptography)

公钥密码体制分为三部分:公钥、私钥、加密解密算法。公钥密码体制的公钥和算法都是公开的(这也是公钥密码体制名称的来源),私钥是保密的。针对不同的用途,可选择采用公钥还是私钥进行加密,再用对应的私钥或者公钥进行解密。公钥密码体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

  • 加解密功能
  • 签名验证功能
  • 密钥协商功能

比特币私钥、账户与钱包

私钥

私钥其实就是一个随机选出的数字而已。一个比特币地址中的所有资金的控制取决于相应私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比特币交易中,私钥用于生成支付比特币所必需的签名以证明对资金的所有权。私钥必须始终保持机密,因为一旦被泄露给第三方,相当于该私钥保护之下的比特币也拱手相让了。私钥还必须进行备份,以防意外丢失,因为私钥一旦丢失就难以复原,其所保护的比特币也将永远丢失。

这个随机数字怎么选出来的呢?一般是通过随机函数生成器来实现的。

比特币账户

比特币账户(地址)的大致生成过程(私钥–>公钥–>比特币地址) image.png

通过随机数发生器生成一个256bit的随机数,并使用该随机数作为账户的私钥。

比特币采用椭圆曲线签名算法(ECDSA)来对数据进行签名和验证,具体使用的是secp256k1曲线。通过ECC乘法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公钥。

对公钥进行两次哈希运算,得到公钥的哈希值。

对比特币地址前缀0x00 |公钥哈希值>做双哈希运算,取前4字节作为校验码。

对比特币地址前缀0x00 |公钥哈希|校验码>进行base58编码得到地址。

比特币钱包

钱包是一个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钱包控制用户访问权限,管理密钥和地址,跟踪余额以及创建和签名交易。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保管私钥,一旦私钥泄露或者忘了,就会造成比特币被盗走或丢失。

钱包里有比特币吗?钱包里只有密钥,并没有比特币。

那我的比特币在哪里?你拥有的比特币实际上是所有你账户地址的未花费交易输出。钱包会监控到输出到你的公钥地址的输出,比如A转给你1个比特币,B转给你9个比特币,而你目前没有将它们转给其他人,则钱包计算出目前你有10个比特币。当你需要花费比特币转账给其他人时,你构造一笔交易,用你的未花费交易输出作为输入,输出为接收方账户地址,并设置转账金额,自己的公钥信息等,对再交易签名(私钥签名)确认后,发送到比特币网络等待确认后,转账完成。

比特币矿场和矿池

比特币矿机

比特币挖矿设备,最初比特币的挖矿设备是CPU,也就是个人电脑。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人们不再满足CPU挖矿的效率,逐步演化出更高效的挖矿设备。挖矿设备主要经历了CPU(电脑)、GPU(显卡)、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ASIC(专业矿机)四个阶段,挖矿效率一代比一代高。

矿场

着比特币价格上涨及ASIC矿机的快速发展,在家挖矿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除了噪音、散热等给生活带来不便,还有用电和扰民等不利因素,这种情况下在就需要给矿机提供专门的场所,矿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规模化、专业化管理运维矿机的场所就是矿场。

优势:

  • 成本。(电费)
  • 形成细分行业,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准。
  • 挖矿不对生活造成干扰

矿池

随着挖矿算力规模的快速扩张,小算力挖到区块的概率变得极其微小。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小矿工连续挖数年,投了大量矿机和电费等各种成本,最终什么也没有挖到。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矿池便应运而生。

为了规避长期没有收益的风险,矿工们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集中算力办大事”。零散的算力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接入矿池,矿池把计算任务分配给接入矿池的算力,之前“各自为战”的零散算力被矿池统筹安排,集中算力共同挖矿。矿池的规模效应,能保证每天都有较为稳定的产出,而且时间越长,收益越接近数学期望。

矿池的出现,也让矿工在多方面受益:

  • 矿工每天都有相对稳定的产出,规避了独立挖矿长期没有收益的风险,降低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 接入矿池后,小矿工不用为挖矿运行全节点了,只要执行矿池分配的计算任务,按要求提交计算结果就能得到挖矿奖励。

区块链

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 1.0 时代,以太坊的诞生开启了区块链 2.0 时代。

区块链共识机制

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

工作量证明机制,就是用工作量结果来证明贡献大小,再根据贡献大小确定记账权和奖励。

优点: 完全去中心化,公平公正,不需要中心化的管理机构,用户(即节点)之间实现了公平竞争,谁先解出题目,谁就获得相应收益。

缺点: 浪费能源。大家一起算题目,都要耗费算力,而最终有效的只有一个用户所做的功,其他人做的都是无用功。

PoS(Proof-of-Stake)权益证明机制

权益证明机制,即拥有越多股权,就可以获得更多奖励。这里的股权是指你持有的数字货币的数量和时间,根据它来分配权益,类似股票的分红制度。

优点:

  • 耗能少
  • 作恶成本高昂,想要攻击网络的话,必须要有51%的币龄,这个难度就很大了,不但需要大量的币,还要持有足够长的时间。
  • 达成共识的时间短,网络环境好的话,可以实现毫秒级速度。

缺点:

  • 持币趋于集中化
  • 流动性变差

DPoS委托权益证明机制

DPoS 委托权益证明机制,是在 PoS 基础上优化而来的,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生产者,代表他们履行权利和义务,而不是用算力来决定。

优点: 记账节点数量少,协作高效,记账效率高

缺点: 减弱了去中心化的程度,由选出的代表进行记账,存在一定的中心化控制。

不可能三角问题

区块链的未来是一个宏大的愿景: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但通常区块链只能实现其中两个,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被称为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问题。

  • 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节点参与区块链系统的生产和验证,节点数量越多,则去中心化程度越高,从而确保网络不受一小群大型中心化参与者的控制。
  • 安全性:为了获取区块链系统控制权所付出的成本越高,则安全性越高,那么链就可以抵抗较大比例的参与者对其的攻击。
  • 可扩展性:区块链处理大量交易的能力。

了解web1、web2

web3和web2的不同

用户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信息 web3将改变信息是怎么管理的,信息如何盈利,甚至基于web的公司 web3不再询问是否信任第三方,而是在标准的环境或可信的数据

公链

公链(Public Blockchain)是一种开放、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它允许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参与到网络中,同时可以查看和验证网络上的交易。公链通常没有中心化的控制机构,而是通过共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链相当于Web2 里Windows或iOS,帮助软件进行开发和建立应用生态标准的底层操作系统。

公链作为Web3.0世界的底层架构,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职能。

据分布式账本记账权开放权限的不同,区块链可分为:
公有链: 对全世界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成为其节点的区块链,例如比特币、以太坊;
私有链: 一般用于组织内部,不对其他人开放记账权;
联盟链: 记账权对特定的组织和机构开放;

公链属性

支持新结算体系的基础设施

公链通过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以及投票治理等机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代币发行、代币激励到代币分配的机制,从而承担起建立全球化结算体系的职能。

自动执行、透明化、提升效率、让自制变得可能

公链拥有多种技术工具,如智能合约、算法、共识机制等,可以实现确权等基础功能,并帮助项目提供透明化管理工具,实现社区自治。

利用智能合约不可篡改、高效执行等特性,让组织更高效的运营。

智能合约都是自动执行的,且代码是相对公平,其替代了部分公司高管的智能。

决策机制设立好之后,更加快速进行执行,从而使组织突破了某些因扩大产生的熵减,降低了管理难度。

公链格局

一超多强格局

其中“一超”指以太坊,其凭借开创性的理念、以及强大的先发优势建立其强大的生态,形成显著领先优势。 除了以太坊之外,其余公链可以分成两类:

  • EVM兼容链
    针对以太坊未进行升级之前存在gas费用高、交易速度慢的痛点,一些开发者选择依托强大的EVM开发出兼容以太坊的新链来解决这些问题。
  • 非EVM兼容链
    如Solona基于PoH共识机制,每秒可处理6.5万笔交易,但妥协了一定的去中心化;Polkadot则尝试建立打通不同公链生态,实现跨链通信;基于更新技术的Aptos、Sui等公链也计划陆续推出。

以太坊

以太坊的提出是源于比特币本身不具备编程能力,Vitalik Buterin提出“比特币2.0”,让开发者基于该区块链开发去中心化应用。
图灵完备的EVM是以太坊交易运行的基础
EVM是一个运行在所有以太坊客户端的图灵完备的虚拟机,以作为智能合约的执行环境。

新公链

区块链具有“不可能三角”特性,具体指安全、去中心化、可扩展性无法兼得。

在新公链中,较受关注的有Meta背景公链例如Aptos、Layer2新公链如zkSync、隐私公链如Aleo、模块化区块链如Celestia等。

新公链专注于高性能、高扩展性、EVM兼容性、隐私保护等方面,技术层面创新点较多,但大多数新公链的生态还没有发展起来,生态发展、网络实际表现、用户量有待观察。

image.png

公链层级

Layer1

Layer1 区块链是区块链架构的基础层。  Layer 1 又称为底层,也就是所有矿工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其设计是为了让区块链能够保持状态的「帐本一致性」与「交易最终性」,让节点以不可窜改的方式锚定数据事务,并在没有中央审查的情况下以加密的方式达成共识。简单来说 Layer 1 就是区块链的协议,大家常听到的共识机制、区块、私钥或地址等等,这些都是 Layer 1 范畴。
从 Layer 的划分来看,Layer1 承担了底层共识的部分。 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的网路系统,任何人都有权利担任节点参与记帐,如何制定一套游戏规则,让所有节点共同遵守,使区块链能够顺利运作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从区块链的交易独立性来看,Layer1 区块链无需其他网络支持即可验证和执行交易, 并使用加密货币报销交易费用。例如,以太坊在不依赖外部系统的情况下运行交易,并拥有自己的原生加密货币 Ether。

Layer2

在广义的理解中,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一共有六层架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其中,Layer1 对应的是六层模型中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而 Layer2 对应的是应用层与合约层。
狭义的理解上说,Layer2 专指特定的以太坊扩展解决方案统称,是扩展以太坊并继承以太坊安全保证的独立区块链。 事实上,Layer2 一词也诞生于以太坊,其诞生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提高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和每秒交易数(系统吞吐量)。
以太坊上的 Layer2 作为补充 Layer1 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出现,并继承了 Layer1 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而在以太坊的 Layer2 中,根据底层技术的差异,可扩展性方案又分为三种,State channels 、 plasma 、Rollups。

Layer3

如果将隐私计算功能成功放置到 Layer3上,凭借其强大的扩展性或许能够使 Layer2 上的隐私保护交易成为可能。
Layer2 被诟病的互操作性与可组合性的倒退可以由 Layer3 进行性能弥补。目前在 Layer1 和 Layer2、Layer2 之间使用的跨链通道运行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如果将层级间与同层间的组合操作平移至 Layer3 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更易于操控和实施.

从 Layer1 开始的进化史

Layer1 的先导者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一众区块链智能合约平台,它们以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的交易吞吐量与以太坊竞争,构成了 Layer1 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如果没有以太坊的基础设施架构,这些公链的发展是困难的,因此许多 Layer1 采取了“ EVM 兼容”的策略,以实现对以太坊缺陷的补足与自我优势的发展。
打着降费和扩容旗号的 Layer2 横空出世,Layer2 的基本优化逻辑是进行公链功能的剥离和分层,把提供安全保障的共识机制留在 Layer1,将计算和执行下放至 Layer2,促使公链成为 Layer2 的结算层,相比跨链和分片等机制更容易实现和操作。Layer2 的应用普及,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可以说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行业变革。
既然区块链可以分层,那为什么不可以提供一个独立层进行服务呢? 这样不就更加个性化和更易操作吗?——这就是 Layer3 的初始灵感。

image.png

“L2 用于扩容,L3 用于可定制化扩容,这种定制化精准对接用户使用的特殊场景和开发者偏好的应用方向。同时 L3 具备弱信任扩展特性,将数据可用性留给受信任的第三方或委员会,进一步保障用户隐私与使用安全”。

Move系列公链

2022 年横空出世的 Move 系公链,快速融资、强大的技术背景、Move 语言等一系列光环吸引了业内的目光。Sui 虽在最后一个季度公布了经济模型及分配后,遭遇了社区的争议。但 Move 系公链在一整年中可谓是行业黑马,关注无限。

Move 语言为资产而生,能够以精确、可理解和可验证的方式表达 Libra 货币和治理规则。从长远来看,Move 必须有能力对构成金融基础设施的各种资产和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编码。然而尽管新的叙事故事具有吸引力,实践过程仍然需要观察。

模块化区块链

“模块化区块链将定义 Web3 创新的下一个十年” ,模块化区块链被设计成可以专业化地处理一项或多项功能,避免了同层处理执行、数据可用性、共识和结算四大功能时所造成的缺陷。在实现同样功能的基础上,模块化区块链避免了已有的限制和缺陷。

模块化区块链具有保障主权,可扩展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模块化的设计让开发者能高效、低成本启动新的区块链,实现快速创建一条区块链。模块化区块链创建了一个包含许多链连接的协作环境,加速整个模块化生态系统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开发者将不再服务于单个链生态,而是轻松地享受到模块化所带来的全链生态价值。

DeFi原生链

DeFi 原生链的设计被提出和实现,繁荣的 DeFi 赛道将拥有自己更专业和定制的区块链。 Sei 和 Berachain 作为 2022 获得关注的新 Layer 1 区块链,让我们看到了 DeFi 原生链诞生的目的和愿景。即解决 Layer 1 的两个极端——不是通用链(Solana、Ethereum),就是应用专用链(dYdX、Osmosis)。DeFi 原生链从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空间——既不是通用的也不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而是特定于某一行业的。

拥有服务专业化行业、促进流动性和开发者友好的特点,DeFi 原生链作为用于特定用例的区块链,也许将是开发者的下一个创新高峰和价值洼地。

公链项目

  • 以太坊
  • DFINITY
    纵观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和目前进程,BTC 带来了去中心化货币时代、ETH 代表了操作系统领域,DFINITY 则代表了计算领域的革新和 Web3 的落地实现。Internet Computer 作为一个第一层协议,旨在开发一个去中心化的公共网络,通过开放式的虚拟区块链计算机和技术,延伸了以太坊生态链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场景中。
  • Arbitrum
    Arbitrum 堪称 2022 年度 L2 项目之首。Arbitrum 凭借低成本和高速度的用户体验,同时保持去信任化的安全优势,又与 EVM 完全兼容,迅速获得了广大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生态内的项目相当完整,包括交易、借贷、衍生品、NFT、质押收息等协议, TVL (总锁仓价值) 一度高达近 30 亿美元。
  • FLOW
    开创了众多红极一时、被主流消费市场关注的 NFT 项目,Flow 被称为“NFT 之链”当之无愧。CTO Dieter Shirley 撰写了数字商品框架 (ERC-721),成为了 NFT 的黄金标准。第一款主流消费级区块链应用《NBA Top Shot》来自于 Flow。开创了 Cadence(Cadence Smart Contracts) 面向资源的编程语言,作为首个面向资源的、开发者友好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是加密数字资产在 Flow 上存储、转移和展示的技术优势之一。
  • NEO
    Neo 是一个由社区驱动的开源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身份,旨在通过使用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资产管理的自动化,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布式网络下的智能经济系统。 Neo 为实现分布式网络下的智能经济系统的愿景,秉持对开发者友好、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区块链的理念,集成了强大的开发者工具。
    Neo 支持所有主流语言的编程,包括 C++,Java,Go,Python 和 TypeScript,开发者无需学习新的使用某条链某个生态的编程语言,轻松快速地进入 Web3 实现区块链开发。

公链的未来

公链所处的阶段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公链的重要性在于公链的发展是Web3的前瞻性发展,现状是以太坊还是在早期。如果比特币有80%的完成度,但以太坊只有55%,他上游的生态应该是更不完善的。

想要实现大规模的Web3应用,需要先完善公链等底层设施和技术,再发展上层应用,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

未来格局

预期未来形成多家格局

首先公链的格局不会很分散,因为公链基础职能是建立行业标准,这就决定了其具备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且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持有Token的用户利益一致,用户偏好持有确定性成长性更强的项目。

然而另一方面,开源的代码也意味着开发成本的降低,因此在技术门槛和制度设计上没有显著的壁垒,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公链;

且分叉机制是Web3.0去中心化思想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一旦用户对原链决策不满,不同意该决策的用户可以完全复刻一条新链来维持原来的共识。

以太坊现在也处于早期,升级和扩容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在这个时间空隙可能会给多家机会,我们预计其竞争格局可能会相对紧张,但长期具备确定性的只有少数几家。

以太坊

天才神童V神(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分布式计算平台

不仅可以记账,还可以在上面运行程序。

与比特币不同的是,以太坊提供了一套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也就是说,我们能在以太坊上开发小程序。
这些小程序需要以以太坊网络的节点托管、运行,我们在以太坊上转账也需要节点们来记账,为此,我们需要支付这些节点费用。比特币网络中,我们转账支付的手续费是比特币,系统给矿工的奖励也是比特币;在以太坊网络中,支付的手续费和系统给节点的奖励是以太币。

智能合约:以太坊的杀手锏

智能合约就是可以自动执行的合同

比特币只是实现了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有了智能合约的以太坊,才真正做到了去“信任中介”,不需要第三方来做担保。

智能合约就是传统合约的数字化升级版本。它们是在区块链数据库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当满足其源代码中写入的条件时自行执行。智能合约一旦编写好就可以被用户信赖,合约条款不能被改变,因此合约是不可更改的。

智能合约的应用举例

  • 博彩交易
  • 网络购物
  • 抵押贷款

以太坊是天才少年V神开发的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不仅可以记账,还可以在上面运行程序,杀手锏是智能合约功能。

元宇宙

Metaverse 一词最早来源于尼尔·斯蒂芬森 1992 年的科幻小说《雪崩》,这个词开始是来描述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互联网世界。在本书中,Metaverse 是一个虚拟的城市环境,沿着一条道路发展,覆盖了一个无特征的、黑色的、完美球形星球。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土地可以被购买,并在上面开发建筑。Metaverse 用户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个人虚拟现实眼镜,或通过高品质的公共虚拟现实眼镜进入,并与彼此产生互动。在 Metaverse 中,人们能够在其中以 avatar (虚拟人物角色) 自由生活,步行或车为交通工具,就像现实中一样。
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当前,元宇宙被认为是 Web 3.0 的实现,依赖于区块链的存在,最终区块链和 NFT 等技术创造了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

元宇宙特征

  • 沉浸式体验
  • 去中心化
  • 隐私性
  • 开放性

总结

Web3.0本质是用户主权,资产主权、数据主权、隐私主权、名字主权。

比特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做到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不是靠暴力保证的,而是靠数据保证的。

参考

developer.oracle.com/zh/learn/te… 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