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PA通过GPT大模型AI Agent自动执行业务流程任务企业级应用开发实战:实现与部署Agent的最佳实践

88 阅读13分钟

1.背景介绍

业务流程自动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工厂企业、零售企业、餐饮企业等大量的行业都在往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业务流程自动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自动执行效率低、流程版本管理混乱、关键流程缺失、规则重复定义、语义模糊、人工审批等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将人的智慧引入到自动化流程中。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一些企业级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项目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探讨,将阐述在业务流程自动化中,如何通过大模型AI Agent实现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和方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架构设计:分析业界主要的流程自动化产品架构,揭示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 部署架构:讨论AI Agent的部署架构模式。
  • 部署实施:从云平台部署到本地环境,并详细介绍不同情况下的部署最佳实践。

2.核心概念与联系

2.1 GPT

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生成式预训练),是一个用于文本生成的无监督预训练模型,可以根据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文本序列,生成新的文本。GPT由两个子模型组成:Transformer和Language Model。Transformer编码器的层次结构可以对文本序列建模,并且通过在每个位置生成相应的单词来生成新文本。而Language Model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单词序列,可以帮助Transformer编码器正确地预测下一个单词。GPT作为一个无监督模型,可以训练大型的海量数据集,对大量不同形式的文本进行训练,通过这种无监督预训练方式,可以使得模型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和生成性。

2.2 大模型AI

大模型AI(Large-scale AI),是指具有超过十亿个参数的神经网络,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随着训练数据量的增加,计算资源也越来越强,因此,大模型AI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很多复杂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问题。

2.3 RPA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通过电脑控制各种应用程序、硬件设备来完成工作流程。由于这些流程通常需要人工参与,因此,通过电脑自动执行这些重复性繁琐的工作流程,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节约时间。

2.4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指企业组织管理的活动,是业务过程和商务活动自动化的一项核心技术。业务流程管理通常包括业务人员、业务决策者、信息采集、调查分析、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和运行支持等方面,这些方面为企业提供流程协调、数据驱动和绩效改进等能力。

2.5 Python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拥有简单而易用的语法和动态类型特性,支持面向对象、命令式和函数式编程。Python可以在Web应用、云计算、科学计算、图形渲染、游戏开发、嵌入式应用等领域中使用。

2.6 TensorFlow

TensorFlow是一个开源机器学习框架,可以实现模型的构建、训练、测试、部署等功能。TensorFlow提供了不同的API接口,方便用户开发模型。目前,TensorFlow已被国内外的众多公司、研究机构所采用。

2.7 NLTK

NLTK(Natural Language Toolkit,自然语言工具箱),是一套用来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工具包。NLTK支持多种语言的预处理、句法分析、语义理解、机器学习、信息提取和统计等功能。它还提供了许多与自然语言相关的任务,如命名实体识别、意图识别、文本分类、信息检索、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

2.8 RESTful API

RESTful API(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现层状态转换),是一种互联网软件架构风格,旨在简化Web服务的设计,通过一系列标准方法、协议和设计模式来创建、使用和传播Web服务。RESTful API定义了HTTP请求的语法、数据格式、响应状态码及错误处理机制。RESTful API规范为Web服务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标准,能够简化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流程,提升通信效率,降低开发难度。

2.9 Docker

Docker是一个开源容器引擎,可以轻松打包、部署和运行任何应用,它的利用率很高。通过Docker可以简化软件的部署和运行环境,并减少环境间的差异,提升效率。它支持多种Linux发行版,包括CentOS、Ubuntu、Debian等,还可以使用Dockerfile文件进行镜像构建。

2.10 Flask

Flask是一款轻量级的Python web应用框架,它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可用于快速构造WSGI、HTTP、WebSocket和各类API应用。Flask使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依赖于WSGI、Jinja2模板引擎和其它一些库。Flask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开发人员更加快捷地创建一个web应用。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模型公式详细讲解

3.1 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挑战

  1. 自动执行效率低

    • BPM流程通常涉及到数十、数百甚至更多的节点,每个节点可能包括多个任务,如果手工做则耗时耗力。
    • 通过手动拖动流程步骤或使用规则配置的方式,难以保证效率。
  2. 流程版本管理混乱

    • 对于复杂的流程,其版本管理往往困难且耗时长,需要制定严格的流程版本控制策略,提高产品质量。
    • 如果没有正确的流程版本控制策略,流程版本的迭代更新可能会带来问题。
  3. 关键流程缺失

    • 在复杂的业务流程中,存在大量的流程关键环节,但是人工不可能精确记录所有环节。
    • 需要通过AI算法智能识别关键流程节点并自动生成流程文档。
  4. 规则重复定义

    • 流程的执行需要符合公司、部门、团队内部制定的业务规则,否则就会出现违规行为。
    • 智能自动化系统需要识别并自动匹配规则。
  5. 语义模糊

    • 用人类的语言无法清晰地表达业务意图,需要通过计算机算法来识别并生成合适的业务流程文档。
    • 为了更好地理解业务意图,需要结合上下文和知识库进行语义解析。
  6. 人工审批

    • 在复杂的业务流程中,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审核确认,需要解决审批效率低的问题。
    • 可以使用AI算法智能审批。

3.2 大模型AI Agent的基本原理

  1. 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2.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等深度神经网络结构上取得了成功。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可以使其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到知识,并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言模型、文本摘要等领域均取得了优秀的效果。

  1. 框架设计

大模型AI Agent的架构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数据准备阶段: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作为AI模型的训练材料。不同的数据规模要求不同的训练过程,所以数据准备阶段尤为重要。
  • 模型训练阶段:然后,我们需要按照数据规模、训练难度以及对特定业务流程的理解来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这里可以选择基于统计模型的语言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生成模型或者两者组合来设计AI模型。
  • 模型推断阶段:最后,我们需要把AI模型部署到业务系统中,并自动触发流程的执行。基于RESTful API的部署架构模式可将AI模型与业务系统集成起来,在流程执行过程中与用户进行交互,并获得AI模型的推断结果。

3.3 技术实现

3.3.1 数据准备阶段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可以从众多渠道获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流程自动化的数据,还有其它方面的数据。例如,公司内部的知识库、客户反馈、客户服务中心的工单、工资账单等信息都可以作为训练材料。

数据清洗:

经过初步数据清洗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纯净、可用于训练的文本数据集。

3.3.2 模型训练阶段

语言模型训练:

语言模型是基于统计模型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它可以根据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文本序列,生成新的文本。

语言模型训练分为三个步骤:

  •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词性标注、词形还原、特殊符号替换等操作。
  • n-gram模型训练:根据n-gram模型算法,根据预处理后的文本数据集,训练出模型参数。
  • 语言模型评估: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数据集进行评估,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

模型优化:

在语言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模型的参数通常是根据数据集中的示例数据进行调整的。为了提升模型的准确率和收敛速度,可以考虑使用优化方法。优化方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随机搜索法和遗传算法等。其中,梯度下降法是最常用的优化方法。

生成模型训练:

生成模型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生成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的描述文本,自动生成合适的输出语句。

生成模型训练分为四个步骤:

  •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词性标注、词形还原、特殊符号替换等操作。
  • 训练数据准备:将预处理后的文本数据集转换成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
  • 模型定义:定义模型的结构,包括Embedding层、Encoder层、Decoder层、Criterion层等。
  • 训练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进行模型训练。

模型优化:

生成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模型的参数也是根据数据集中的示例数据进行调整的。为了提升模型的准确率和收敛速度,可以考虑使用优化方法。优化方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随机搜索法和Adam算法等。其中,梯度下降法、Adam算法是目前较常用的优化方法。

3.3.3 模型推断阶段

大模型AI Agent的部署架构一般分为三层:前端、中间件、后端。

前端:客户端通过前端界面与大模型AI Agent进行交互,包括查询业务流程、查询业务变量、提交业务订单、查看报告等。前端通过调用RESTful API发送请求给后端的中间件。

中间件:中间件接收前端的请求并处理请求,返回响应。中间件可以调用底层AI模型进行推断,也可以调用第三方组件进行外部系统调用。

后端:后端维护大模型AI Agent的模型数据和模型服务。后端的模型服务提供模型推断服务,包括参数加载、模型推断、模型保存等。模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进行数据备份、查询、数据分析等。

通过以上架构,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模型AI Agent的部署过程中,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模型推断三个阶段,都需要考虑到性能、稳定性、易用性、可扩展性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在不同情况下的部署最佳实践。

3.3.4 云平台部署

云平台部署可有效降低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云平台部署模式适用于公司内部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平台,具体流程如下:

  • 数据准备:收集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知识库数据、历史数据等。
  • 模型训练:通过云平台提供的机器学习平台训练AI模型。
  • 部署模型:将训练好的AI模型部署到云平台的AI服务平台。
  • 配置模型:配置模型的计算资源、内存大小、磁盘空间等参数。
  • 测试模型:测试AI模型的效果并做出调整。
  • 发布模型:发布AI模型,供业务流程自动化使用。

3.3.5 本地环境部署

本地环境部署适用于小型企业或个人开发者,它需要占用少量本地资源,但代价较高。本地环境部署模式的具体流程如下:

  • 数据准备:收集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知识库数据、历史数据等。
  • 模型训练:在本地环境训练AI模型。
  • 部署模型:将训练好的AI模型部署到本地服务器。
  • 配置模型:配置模型的计算资源、内存大小、磁盘空间等参数。
  • 测试模型:测试AI模型的效果并做出调整。
  • 发布模型:发布AI模型,供业务流程自动化使用。

3.3.6 不同情况下的部署最佳实践

部署最佳实践是指部署某个AI模型前,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比如硬件配置、模型大小、训练时间、模型效果等。我们认为,部署最佳实践应该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模型大小:AI模型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模型推断的延迟时间和资源消耗。一般来说,较大的模型需要占用更多的CPU、GPU资源,导致模型推断延迟变长;较小的模型训练速度快,但推断精度可能受限。因此,模型大小需要根据模型训练的资源要求进行设置。

  2. 硬件配置:模型推断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计算资源,如果计算资源不够,模型推断的延迟和结果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硬件配置也需要根据模型训练的资源要求进行设置。

  3. 训练时间:AI模型的训练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在大数据集上训练时,训练时间非常长。因此,训练时间需要根据模型训练的资源要求进行设置。

  4. 模型效果:AI模型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准确率。如果模型效果不好,即使模型训练完成,仍然可能出现误判情况,因此,模型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