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xmind主要用于头脑风暴、分析问题、构建大纲,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清晰的呈现关键词逻辑关系。并且可以反复的快速的调整,对文本框拖拽的操作方式极大的提高的编辑速度。相比与其他的文本编辑方式极大的缩短了想法与编辑的时间差,让头脑风暴、分析问题、构建大纲的过程更加快速和流畅。
但是思维导图不适合长文本的显示,长文本会破坏思维导图的整体性,xmind中有对节点添加笔记的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笔记内容隐藏之后有不好与其他部分建立联系。所以xmind只适合与构思的阶段,文章写作补充阶段还是要在obsidian中完成。
在obsidian中编辑时就无法查看思维导图,在xmind的思维导图与obsidian中的内容形成了断裂,后期无法复盘和修改。因此如果xmind和obsidian能够建立双向链接就能够将两边的内容和编辑过程形成联动,形成更好的连贯性延续性。
解决方案
方案1:利用obsidian的插件mindmap、markmind等在obsidian中完成思维导图制作这个环节,然后再以markdown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填充和编辑。
这个方案可以方便的再markdown和思维导图形式之间转换,从最初构思到最后编辑完成都在obsidian中完成不需要过多软件之间格式之间的转换,效率很高。但是缺点是markmind插件的思维导图的操作体验和显示效果跟xmind完全无法比较,思维导图制作的环节效率低、体验不好,对于创作来说是不利的。
方案2:在xmind中完成思维导图的初步制作,然后导出markdown格式到obsidian中继续编辑。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流程清晰,数据有保障不会有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缺点是思维导图和markdown中间没有联系,思维导图导出之后就没有用了,造成了浪费。
方案3:在xmind中完成初步的思维导图之后,在大纲模式下进行内容的编辑和填充。这个操作过程就类似于在obsidian中的markmind插件的使用过程。之后再导入到obsidian进一步补充和润色。
优点是编辑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辅助,缺点是xmind的大纲模式文字编辑效果比不上obsidian,自由度要低一些,结构化形式非常强,能看到严格的等级关联。大纲形式与markdown的#字符号有所不同。但是效果还是可以的,大纲模式与思维导图模式之间的切换很流畅,思维导图的体验远超obsidian插件markmind。我觉得目前来说是很好用的一种模式。
方案4:再obsidian中借助mindmap、markmind插件实现markdown与思维导图的来回切换。这个方案理论上是最优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但是缺点是思维导图的操作体验没有xmind好,同时看到很多评论说有丢数据的风险。markdown的语法格式与思维导图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如果使用符号格式不适合就有可能造成文件的损坏。
方案5:xmind与obsidian联动。
再知乎和哔哩哔哩上找了下相关的资料,有个人介绍了它自己用的这种方案,借助脚本实现xmind和obsidian的联动。zhuanlan.zhihu.com/p/581165073…
针对xmind与obsidian的联动问题基本上了解的就这么多,再ob的论坛上也没有看到相关的资料,基本都是关于mindmap和markmind插件的介绍。我期望的还是能有xind和obsidian联动的插件,这个难度应该不是很大,不过可能是因为需求少,没有大佬去开发这样的插件。后期还可以尝试借助quicker看能不能实现类似的效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