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M 树就是我们 html 结构中一个一个的节点构成的
- 不光我们的标签是一个节点, 我们写的文本内容也是一个节点, 注释, 包括空格都是节点
DOM 节点
-
DOM 节点我们一般分为常用的三大类 元素节点 / 文本节点 / 属性节点
-
如何区分三种节点类型
- 比如我们在获取元素的时候, 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到的我们叫做元素节点(标签节点)
- 我们标签里面写的文字 就是文本节点
- 写在标签上的属性, 就是属性节点
-
元素节点
- 通过 getElementBy... 获取到的都是元素节点
-
属性节点
- 通过 getAttribute 获取到的就是元素的属性节点
-
文本节点
- 通过 innerText 获取到的就是元素的文本节点
1、获取节点
1)childNodes: 获取某一节点下 所有的子一级 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childNodes);
/**
* NodeList(3) [text, p, text]
*
* 0 : text
* 1 : p
* 2 : text
* length : 3
*/
- 拿到的是一个伪数组, 里面有三个节点
- 一个 text: 从
<div> 一直到 <p>中间有一个换行和一堆空格, 这是第一个节点, 是一个文本节点 - 一个 p: 这个就是 p 标签, 他是第二个节点, 这是一个元素节点
- 又一个 text: 从
</div> 一直到 </p>中间有一个换行和一堆空格, 这是第一个节点, 是一个文本节点
2)children: 获取某一节点下所有的子一级 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children);
/**
* HTMLCollection(1) [p]
*
* 0 : p
* length : 1
*/
- 因为 children 只要元素节点 所以就只拿到了 div 下边的唯一一个 元素节点, 也就是 p
- 虽然获取到的只有一个, 但也是一个 伪数组
3)firs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第一个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firs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第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根据标签结构我们可以得知, 第一个节点是从
<div> 一直到 <p>的那个换行和空格, 是个文本节点
4)las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最后一个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las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最后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根据标签结构我们可以得知, 第一个节点是从
</div> 一直到 </p>的那个换行和空格, 是个文本节点
5)firstElemen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第一个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firstElemen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第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获取的是第一个元素节点, 所以是 p 标签
6)lastElemen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最后一个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lastElemen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最后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获取的是最后一个元素节点, 所以是 p 标签
7)nex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下一个兄弟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nextSubling); // #text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这个li的下一个兄弟节点 - 因为
id="b"的下一个节点,是两个li标签之间的换行和空格,所以是一个文本节点
8)previous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上一个兄弟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reviousSibling); // #text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这个li的上一个兄弟节点 - 因为
id="b"的上一个节点,是两个li标签之间的换行和空格,所以是一个文本节点
9)nextElemen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下一个元素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nextElementSubling); // <li id="c">!!!</li>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这个li的下一个兄弟元素节点 - 因为
id="b"的下一个节点,是id="c" 的 li, 所以应该打印 li
10)previousElemen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上一个元素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reviousElementSibling); // <li id="a">hello</li>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这个li的上一个兄弟元素节点 - 因为
id="b"的上一个节点,是id="a" 的 li, 所以应该打印 li
11)parentNode: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父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arentNode); // <ul>...</ul>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当前这个
li的父元素节点 - 因为这个
li的父亲就是ul,所以获取到的就是ul,是一个元素节点
12)attributes: 获取某一个 元素节点 的所有 属性节点
<ul>
<li id="a" a="100" test="test">
hello
</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a");
console.log(oLi.attributes); // NamedNodeMap {0: id, 1: a, 2: test, id: id, a: a, test: test, length: 3}
- 获取该元素的所有属性, 也是一个伪数组
- 这个 li 有三个属性
id; a; test, 所以就获取到了这三个
2、节点属性
后续案例依照这段代码打印
<body>
<ul test="我是 ul 的一个属性">
<li>hello</li>
</ul>
<script>
// 先获取 ul
var oUl = document.querySelector("ul");
// 获取到 ul 下的第一个子元素节点,是一个元素节点
var eleNode = oUl.firstElementChild;
// 获取到 ul 的属性节点组合,因为是个组合,我们要拿到节点的话要用索引
var attrNode = oUl.attributes[0];
// 获取到 ul 下的第一个子节点,是一个文本节点
var textNode = oUl.firstChild;
</script>
</body>
1)nodeType 获取节点类型, 用数字表示
console.log(eleNode.nodeType); // 1 ***> 元素节点
console.log(attrNode.nodeType); // 2 ***> 属性节点
console.log(textNode.nodeType); // 3 ***> 文本节点
nodeType === 1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元素节点nodeType === 2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属性节点nodeType === 3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文本节点
2)nodeName 获取节点的节点名称
console.log(eleNode.nodeName); // LI
console.log(attrNode.nodeName); // test
console.log(textNode.nodeName); // #text
- 元素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大写标签名
- 属性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属性名
- 文本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text
3)nodeValue 获取节点的值
console.log(eleNode.nodeValue); // null
console.log(attrNode.nodeValue); // 自定义的属性值, 在上述代码中 是: `我是 ul 的一个属性`
console.log(textNode.nodeValue); // 换行 + 空格
- 元素节点 没有 nodeValue
- 属性节点的 nodeValue 就是 属性值
- 文本节点的 nodeValue 就是 文本内容
| - | nodeType | nodeName | nodeValue |
|---|---|---|---|
| 元素节点 | 1 | 大写标签名 | null |
| 属性节点 | 2 | 属性名 | 属性值 |
| 文本节点 | 3 | #text | 文本内容 |
3、操纵 DOM 节点
常规意义上的操作 DOM 节点无非就是 增删改查(CRUD) 注意, 在增加节点前, 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节点, 所以应该是 1. 创建 2. 向页面中增加一个节点 3. 删除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4. 修改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5. 获取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1)创建节点
- createElement 创建一个元素节点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sole.log(oDiv) // <div></div>
- createTextNode 创建一个文本节点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TextNode('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console.log(oDiv) // 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2)向页面中加入一个节点
-
appendChild: 向一个元素节点的末尾追加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appendChild(要插入的子节点)
- 语法: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var oText = document.createTextNode('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 向 oDiv 中追加一个文本节点
oDiv.appendChild(oText)
console.log(oDiv)
-
insertBefore: 向一个元素节点前插入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insertBefore(要插入的节点, 插入在哪一个节点的前面) - 注意点: insertBefore 的第二个参数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传递正常节点时代表:
插入在哪一个节点的前面, 如果传递的是 null, 则表示插入到父节点的 末尾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创建一个元素节点
var o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 将这个元素节点添加到 div 下的 p 的前面
oDiv.insertBefore(oSpan, oP)
console.log(oDiv)
/**
* <div>
* <span></span>
*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 </div>
*/
3)删除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removeChild: 移出某一节点下的某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removeChild(要移除的子节点)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oDiv.removeChild(oP)
console.log(oDiv) // <div></div>
- box.remove()//删除自己以及后代
4)修改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replaceChild: 将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替换掉
- 语法:
父节点.replaceChild(新节点, 旧节点)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创建一个 span 节点
var o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 向 span 元素中加点文字
oSpan.innerHTML = '我是新创建的 span 标签'
// 用创建的 span 标签替换原先 div 下的 p 标签
oDiv.replaceChild(oSpan, oP)
console.log(oDiv)
/*
<div>
<span>我是新创建的 span 标签</span>
</div>
*/
5)克隆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cloneNode: 把该节点复制一份一摸一样的
-
语法:
节点.cloneNode(参数)- 默认是false, 表示不克隆后代节点
- 选填是 true, 表示克隆后代节点
-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克隆节点
var cloneDiv = oDiv.cloneNode()
var cloneDiv1 = oDiv.cloneNode(true)
console.log(cloneDiv)
console.log(cloneDiv1)
4、获取元素的非行内样式
- 操作 DOM 的时候 经常会操作元素的 CSS 样式, 所以我们免不了需要获取元素的样式
- 元素.style.xxx 的方式也只能获取到元素的 行内样式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oDiv.style.height) // 100px
console.log(oDiv.style.width) // ''
- 所以我们要想获取元素的 非行内样式, 就需要使用
getComputedStyle 和 currentStyle - 这两个方法作用是一样的, 只不过一个是在 非 IE 浏览器, 一个在 IE 浏览器
1)getComputedStyle (非IE使用)
- 语法:
window.getComputedStyle(元素).要获取的属性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window.getComputedSTYLE(oDiv).width) // 100px
console.log(window.getComputedSTYLE(oDiv).height) // 100px
2)currentStyle (IE使用)
- 语法:
元素.currentStyle.要获取的属性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oDiv.currentStyle.width) // 100px
console.log(oDiv.currentStyle.height) // 1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