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早几年读到《谁动了我的奶酪?》

355 阅读7分钟

早在几年前对这本书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打开来看过,直到2023年春节返程工作路上,乘坐着大巴车,仅用了三个多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最大的感受是相见恨晚

image.png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以下四类人:

  • 有着超常人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嗅到身边发生的细微变化,称为嗅嗅。
  • 有着超常人的执行力,能够及时用行动去应对变化,称为匆匆。
  • 有着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考虑甚多,反复推敲、琢磨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最后还是可以做出改变,称为唧唧。
  • 有着比较固化的思维,追求稳定,抵制变化,时常否定自己,担心事态变化会导致糟糕的一面,不敢冒一丝风险,称为哼哼。

关于我是哪类人

好了,那我是属于哪一类呢?

在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清楚了自己属于哪一类,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把我身上的性格特征、做事风格都暴露出来。同时我发现在我周围的一些程序员、朋友,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人,idea蛮多,但行动的寥寥无几。我们这群人好几个都是从毕业开始没怎么跳过槽,有些花一年时间准备面试,一年过后还在原公司,也跟这个做事风格有关系,它就是唧唧。简单点用马爸爸总结的一句话就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离职后我发现,一些比较有成绩的技术人或者管理者,以至于绝大部分的创业者,他们大部分都属于前两种人,有着极强的执行力和敏锐度。面对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先去行动,遇到不会的再通过学习、总结提升自己,很少一开始会想出很多问题来自我设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最后死在自我否定中。

拒绝成为这类人

还记得在疫情期间,有些朋友一边跟我吐槽公司福利下降,工作干得没意思,想换工作但外部环境太差了,经济下滑,先稳定一段时间再换。好了,现在疫情结束了,埋怨很多企业又开始裁员,大环境经济还没起来。相信不少人有类似观念,期待着风调雨顺的时候再大干一场,而连基本的刷题准备都没有,真是一天天的想精想怪,想看王母娘娘穿吊带!

奶酪哪去了

本书仅以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描绘了在外部环境改变的时候,以上四种人各自会做出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和实际行动,模拟并贴合了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场景。

举个例子来分析说明一下或许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拿这两年以来时常发生的一个现象:裁员

对于公司来讲,降本增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公司奶酪的稳定,降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裁员。

为什么需要降本呢? 因为市场中的奶酪变少了,分配到的奶酪变少,导致公司运营受阻等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为什么市场中的奶酪会变少呢? 因为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如贸易战、政治战争等;行业之间不断洗牌,新的行业诞生,旧的行业消亡;疫情导致经济机器运行缓慢甚至停滞等等各类因素会导致某一市场中应该存在的奶酪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从而转移到其他市场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环境变了。

所以,企业为了生存也需要及时做出改变,裁员、砍业务线、缩减公积金比例、年终奖减少、降薪降福利等等这些就是手段,如果企业未能及时嗅到变化,可能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同理,对于员工来说,手中的饭碗是否会被砸碎,取决于这个人能够及时嗅出变化做出相应的准备。而绝大部分被优化的员工来讲,自身原因占绝大部分,他们更多的是类似唧唧哼哼

有人会说:某厂裁了整个产品团队啊,那些人能力都不差,不还是被裁了?

针对这类情况,还真不用替他们担心,市场上很需要这类人,用不了多久就被抢走了。

所以,大环境变了,作为我们个人,没有意识到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奶酪消失是迟早的事情。

我该如何寻找

怎么保证自己一直能够享受奶酪呢?

我的答案是:将自己置身于变化当中,拥抱不确定性

在我职业生涯第4年的时候,那时候正值疫情期间,我选择了辞职,而且还是裸辞,身上还背着大几千的房贷。

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现在回头看来我也不建议一般人这样做,这样会将自己置身于很被动的状态,并且承受很大压力。但我当时没有这么想,本身处于工作中很迷茫的状态,从中获取不到一丝成就感,也没有很大的成长,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彻底麻了。根据我的计算,积蓄可以撑半年房贷的,把时间线拉长到人生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来看,这只是一小段路程而已。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给自己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经历多一些事情,即使不赚钱,但至少多了一份经历,多长些见识和成长,在我看来都是值得的。至于中间经历了什么,太多太多了,一两句话没办法讲完。

实践证明,这段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至少让我重回职业生涯的时候,对人对事有了更多感受,知道对我来说赚钱的意义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父母养老的保障,也更加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期待,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短板,我想这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啦,这里不是要鼓励大家离职,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人生道路也不同,不一定非要做出很大的改变才能算是变化,而是想传达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去做自媒体,那就去拍吧;你想去写小说,那就去做吧;你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就听听《曾经的你》,收拾好行李去感受旅途吧,回来你或许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未来的路

将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无法保证看过这本书就一直能够应对各种变化而一路平川,但至少清楚应该对自己说拥抱变化,享受变化。

我时常会想象当自己是60岁老头的时候,坐在院子里的摇摇椅上,回想起年轻时候自己做的选择,即使看上去多么稚嫩也好、滑稽也罢,可以欣慰的对自己说,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