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大数如何读

67 阅读3分钟

这篇文章是 重学数字——分节读数法 的下篇,不过在开始之前先推荐两本书,都是关于数字的,因为数字人人能看懂,数学就不一定了,这两本书就是关于数字的,很通俗,作者是法国人——米卡埃尔·洛奈。

image.png


对于简体中文来讲,如果一个数字大于十千亿应该怎么读呢,比如 1_0000_0000_0000 如果是繁体中文用户比如港澳台就没啥思考的,根据分节阅读的规则,到了亿的千位要进一级读一兆。

对于简体中文用户来讲很少听到这个讲法,大家更多的是听到这么读一万亿。是的,没错过了亿级的千位没有进一级,而是千过了读万。

八位进制

数级是个级和万级,数位遵循的都是四位(个、十、百、千)一跳,但是到了亿数位却被扩展成了八个,毫无疑问这破坏了分节阅读的规则。

万亿,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则对应着之前的一兆、十兆、百兆、千兆,大大的破坏了分节的好处,导致我们对大数不直观的阅读。

兆.png

但是没办法,我们国家就是这么规定的,根据 198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0^4 称为万,10^8 称为亿,10^12 称为万亿

这么做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来四位一节,亿之后是兆,兆之后是京……,现在好了,这么一搞千万亿之后,大家懵逼了怎么表示,有的人读万万万亿,有的人读亿亿亿(数级里面继续嵌套数级)本来数位顺序表是一个维度的,现在变成了多维度。

wanwan.png

yiyi.png

还有的人想继续使用分节的数级,继续保持数位顺序表的一维度用法,当后面的数位不知道到底是四位还是八位了,因为没有规定。

所以关于超大数的表示,非常乱,不容易读,比如这个报道 “万万亿”次计算机当定何名?,也不容易感知到数字到底是多大,这与分节的精神是违背的。


为什么 1984 年制定的标准要破坏四位一进制的分节呢,原来是因为兆被乱用了,兆作为词头表示了百万,比如现在我们熟悉的百兆宽带等等,为了避免数级和百万的词头重复发明了万亿,这一失误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社会发展超过千万亿的场景肯定会频繁出现,如果没法准确感知数字大小,数字的威力将会大打折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刘群发布了有关中文大数词问题的缘由和建议 里面建议:

  1. 万亿用法保持不变
  2. 过了千万亿之后,就进入下一个数级——京。
  3. 大于万级的采用八位进制,万级下的采用四位进制。

好不好呢,我认为不好,还是很混乱,不够简单,下次制定标准的时候,我认为就应该纠正这个历史错误,取消万亿,仍然采用一维度的数位顺序表,简单直接还和港澳台等使用繁体中文的区域保持一致。


如果你需要阿拉伯数字转中文数字可以考虑 number-to-zh,它实现了上面出现的所有恶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