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34 阅读2分钟

抽象数据类型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是一种基于对象概念的软件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封装、继承、多态

对象

在面向对象的世界中认为万事万物皆为对象。

对象的简单理解就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的个体。

类是具有相同的状态和相同行为的一组对象的集合

类的简单理解就是代表多个的统称,而不是具体个体。

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和对象的关系就如同模具和利用这个模具制作出来的物品之间的关系。一个类给出它的全部对象的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它的每个对象则是符合这个定义的一个实体(也称作实例),因此类和对象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类是多个对象进行综合抽象的结果,是实体对象的概念模型,而一个对象就是一个类的实例。

定义类

类是由字段和方法构成的。

img

定义

语法: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 成员变量
    private dataType variableName;

    // 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Name() {
        // 初始化操作
    }

    // 成员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Name(dataType parameter) {
        // 方法体
    }
}

类的字段

类的内部包含字段和方法、对象所拥有的特征在类中表示时称为类的字段,字段使用变量表示。

定义语法: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字段名;

类的方法

对象执行操作的行为称为类的方法。

创建和使用对象

创建对象

类是一类事物的集合和抽象,代表着这类事物共有的字段和行为。一个对象称为类的一个实例。

类的对象可以调用类中的成员。

创建对象的语法: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使用对象

java中,要引用对象的字段和方法,需要使用成员运算符.

使用语法:

对象名.属性//引用对象的字段
对象名.方法名()//引用对象的方法

对象的指针分配在栈中,对象的实例分配在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