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详解及面试题

101 阅读11分钟

TCP 三次握手

A:你能听到吗?
B:我能听到,你能听到吗?
A:我能听到,开始吧

A 和 B 两方都要能确保:我说的话,你能听到;你说的话,我能听到。所以需要三次握手

为什么必须是三次握手

  大家都知道传输层(点击这里去传输层)中的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今天先讲解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点这里),如下图

image.png

1、第⼀个SYN报⽂

  在打算建立TCP连接时,客户端向服务端发出请求报文段,这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号 seq = x 。TCP规定,SYN报文段(即SYN = 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这时,TCP客户进程进入SYN—SENT(同步已发送)状态

2、第⼆个报⽂SYN+ACK报⽂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SYN报⽂后,向客户端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 ack = x + 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 seq = y。请注意,这个报文段也不能携带数据,但同样要消耗掉一个序号。这时TCP服务器进程进入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

3、第三个报⽂ACK

  TCP客户进程收到服务端的确认后,还要向服务端给出确认。确认报文段的ACK置1,确认号 ack = y + 1,而自己的序号 seq = x + 1.TCP的标准规定,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但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数据报文段的序号仍是 seq = x + 1。这时,TCP连接已经建立,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

  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上面给出的连接建立过程又叫做三报文握手。请注意,SYN+ACK也可拆成两个报文段。可以先发送一个确认报文段(ACK=1,ack=x+1),然后再发送一个同步报文段(SYN)。这样的过程就变成了四报文握手,但效果是样的。

  • 小写的ack代表的是头部的确认号Acknowledge number, 缩写ack,是对上一个包的序号进行确认的号,ack=seq+1。
  • 大写的ACK,则是我们上面说的TCP首部的标志位,用于标志的TCP包是否对上一个包进行了确认操作,如果确认了,则把ACK标志位设置成1。

在三次握手过程中,序号字段Sequence Number(简称SN)的消耗规则如下:

  • 第一次握手(C->S):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请求报文中包含的SN值记为SN1。
  • 第二次握手(S->C):服务器收到连接请求后,会回复一个SYN-ACK报文给客户端。报文中的ACK字段值表示对方报文的SN值加1,此处ACK值为SN1+1。
  • 第三次握手(C->S):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回复后,会再发送一个ACK报文给服务器确认。报文中的ACK字段值>也表示对方报文SN值加1,此处ACK值为SN1+1。 所以:
  1. 客户端第一次握手的SN1被服务器第二次握手的ACK值SN1+1消耗。
  2. 客户端第二次握手的ACK值SN1+1又被服务器第三次握手的ACK值消耗。
  3. 三次握手结束后,序列号SN将增加2。 所以在三次握手中,序列号SN的消耗规则就是按顺序将对方报文的SN值加1来表示ACK。这保证了TCP连接的可靠性传输。 喜欢钻牛角尖的我在学习三次握手的时候就想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三次握手是三次?不是一次、两次或者更多?如果是两次或者是一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带着这个问题我找了好多资料,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次握手的情况:

  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一次很明显时不可能的,因为客户端发出连接消息后,却没有接收到来自服务端的回应,客户端就无法确定服务端接是否收到了连接请求,当然也就不能确定是否连接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次握手的情况:

  既然一次客户端接收不到服务端的回应,那就连接两次,接收到回应就说明服务端接收到了连接请求,可以连理连接了。结果并不是这样。

如果客户端想建立连接,给服务端发了一个连接请求(SYN)),但是由于网络中种种情况,导致没有及时到达服务端,这就导致客户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收到回复消息(ACK),这时客户端又给服务端发送一个SYN,这次的发送和接收的很顺利,很快就收到了ACK,但是这时之前的SYN终于到了服务端,服务端规规矩矩的为这个SYN申请资源,然后返回ACK。由于之前的SYN已经失效了,所以客户端也不会去理会这个ACK,但是傻乎乎的服务端并不知道这个SYN已经失效了,一直为他委会着资源,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次握手的情况:

  一发一收的两次握手既然不行,那么三次握手就可以了吗?接着往下看。
在两次握手中服务端不知道当前这个SYN是不是有效的,三次握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次握手就是客户端给服务端回复第二次握手,这也就是说服务端会等第三次握手的到来,如果第三次握手迟迟不来,服务端就可以识别这个SYN是无效的,就会将他的资源释放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三次握手由于网络中的种种原因失败了,这时候客户端认为自己已经连接好了,就会给服务端发送数据,服务端由于没有收到第三次握手,就会以RST包对客户端响应,收到RST的的客户端就知道第三次握手没有成功,就会重新连接。在谢希仁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讲“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次握手和两次握手的情况一样,五次握手和三次握手的情况一样,以此类推,奇数次握手的情况与三次握手相同,同理偶数次握手与两次握手一样,所以为了更快的连接,就使用三次握手最合适。

每次握手失败对应的措施:

第一次握手失败:

  如果第一次的SYN传输失败,两端都不会申请资源。如果一段时间后之前的SYN发送成功了,这时客户端只会接收他最后发送的SYN的SYN+ACK回应,其他的一概忽略,服务端也是如此,会将之前多申请的资源释放了。

第二次握手失败:

  如果服务端发送的SYN+ACK传输失败,客户端由于没有收到这条响应,不会申请资源,虽然服务端申请了资源,但是迟迟收不到来自客户端的ACK,也会将该资源释放。

第三次握手失败:

  如果第三次握手的ACK传输失败,导致服务端迟迟没有收到ACK,就会释放资源,这时候客户端认为自己已经连接好了,就会给服务端发送数据,服务端由于没有收到第三次握手,就会以RST包对客户端响应。但是实际上服务端会因为没有收到客户端的ACK多次发送SYN+ACK,次数是可以设置的,如果最后还是没有收到客户端的ACK,则释放资源。

关于三次握手名词的注释

  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一书中有说“三报文握手是本教材首次采用的译名。在RFC973(TCP标准的文档)中使用的名称是 three way handshake个名称很难译为准确的中文,例如,以前本教材曾采用“三次手”这个广为流行的译名。其实这是在一次握手过程中交換了三个报文,而并不是进行了三次手(这有点像两个人见面进行一次手时,他们的手上下据了三次,但这井非进行了三次手),最近再次重新阅读了RFC973文档,发现有这样的表述:“ three way( three message) handshake”。可见采用“三报文手这样的译名,在意思的表达上应当是比较准确的。请注意, handshake使用的是单数而不是复数,表明只是一次握手”

TCP 四次挥手关闭连接

四次挥手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或服务端任一方执行close来触发。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

四次挥手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挥手请求可以是Client端,也可以是Server端发起的,我们假设是Client端发起:

  • 第一次挥手: Client端发起挥手请求,向Server端发送标志位是FIN报文段,设置序列号seq,此时,Client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送给Server端了。
  • 第二次分手:Server端收到了Client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Client端返回一个标志位是ACK的报文段,ack设为seq加1,Client端进入FIN_WAIT_2状态,Server端告诉Client端,我确认并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 第三次分手: Server端向Client端发送标志位是FIN的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Client端进入LAST_ACK状态。
  • 第四次分手 : Client端收到Server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Server端发送标志位是ACK的报文段,然后Client端进入TIME_WAIT状态。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Client端等待2MSL的时间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Client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建立连接时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所以建立连接只需要三次握手。

由于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关闭连接时,当Client端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Client端告诉Server端数据已经发送完毕了。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并返回ACK报文段,表示它已经知道Client端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Server端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Client端的,所以Server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直到Server端把数据也发送完毕。当Server端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Server端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Client端,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中断这次TCP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