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怀念我的4年大学生涯和7年工作时光
今天我满30了。犹犹豫豫还是写了一篇回顾自己过去十年的经历。原来有点模糊的记忆,也开始浮现心头
自我介绍
一个普通二本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16年毕业。至今工作已有7个年头。一直从事前端开发。
大学经历
说实话再我读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写代码。当初报计算机只是因为高中喜欢打游戏而已
读大学之前,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上大学后,又不是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基本没有怎么学,上课就是看小说,下课就是打游戏。最后不出意外的挂了很多科。大一下的时候就成功收获一枚退学警告。而那个时候我又喜欢上了吹笛子,没日没夜的在寝室里面练习,课也不去上了。因为这个爱好,和室友的关系也不太好(吹笛子太吵了)。
但是也因为自己的爱好,也认识了一些同好中人。有学校的校友,也有网上的朋友。而学校认识的朋友,很多都成了我最真挚的挚友。我内向的性格也是从这儿开始慢慢转变的: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社团,我和另一个朋友组织创建了国乐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去找人沟通、准备材料和招募新人。当我如火如荼的忙着社团的时候,专业课自然也被我忽略了。不过因为拿过一次退学警告(拿了两次就要退学),后面期末考试突击下倒也没有怎么挂科。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大四了,社团已经被我搞的有声有色。我也成了他们口中的大师兄。然而此时,我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做项目、找实习了。不免我也有些焦虑,自己以后到底怎么办?专业课一塌糊涂,甚至做项目分组都没人愿意和我一组。事情的转机在期末的时候,有校外的公司来学校给我们做实训课,为期2周。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培训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要一周教我们做出一个完整的网站。可能有朋友不知道,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没有网站相关的课程的。虽然我将信将疑,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真的做出来了:用 Axure 拖出来的... 不过这也好像给我了一点信心,自己也不是毫无是处?
经历过这些的朋友估计也猜到了,这些校外的老师其实就是培训机构的。在给我们上完两周课过后,就开始宣传他们培训班了:前端3个月学会包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前端这个词语
后面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大四下学期我去了培训班,自己签了合同借了1w多的学费。在培训班学习的时候,为了逼自己好好学,我主动竞选学习小组长、主动回答问题。这次我很努力,我是班上学的最好的几个人之一。学了整整3个多月,甚至毕业典礼我都没有回去:一个是因为自己四级英语分不够,没有拿到学位证。另一个是憋着一口气,不想回去继续被导师叼。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在培训班结束了
工作历程
第一份工作是外包,凭着包装工作经验和专业对口以及一些运气,我很幸运的进去了。在里面干了两个月
,实在受不了压抑的工作环境,在转正前就开始找工作了。
第二份工作很顺利,当天投简历当天面试当天出结果。工资还涨了一点,是一家刚刚成立的创业公司。虽然公司小,但是人员很齐整,产品、ui、测试、后端、前端、ios、安卓都是一人一坑。公司虽小,但还是做自己的产品。技术上还做了前后端分离:用nodejs做中间层。view渲染、路由转发、session权限等等都是node来做。别问我为什么,后端大哥让我这样做的。这家公司我待了快两年
,这是我基础成长最快的时候。但是长时间的单兵作战和业务需求停滞让我陷入了技术瓶颈。我知道是时候换工作了
第三份工作严格来说是去了一家游戏公司,毕竟谁没有一个做游戏的梦想。但是现实就是在游戏公司可能并不是做游戏,而是做官网、做社区。所以干了两个月,我就跑了
第四份工作我记得是在18年的下半年,我从游戏公司离开后开始找工作。这次也很顺利拿了两个offer(A是创业公司,B是上市公司)。一开始我答应了A去他们家,后面B也发了offer。工资多2k,所以我就拒绝了A。没想到A的创始人给我打电话沟通为什么不去他们那儿,实际上面A的时候和他们聊的挺好的。薪资也给到了他们的范围里面最高。公司也很规范、项目也很好。但是他们是大小周。我告诉了他是因为另一个offer多了2k,没想到不一会儿A的创始人又打来电话态度诚恳说,工资持平,希望我再考虑考虑。我嘴上说一定再会考虑考虑,实际上挂掉电话后就已经决定去A了。因为在那刻我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自己受到了重视。不再是学校里面那个被导师横眉冷对、斜眼相看的差生。后面我果断去了A。
事实上证明我的选择很正确,A公司是做saas产品的,复杂度上比之前高了一个数量级。前端人员也有10个左右,高学历的同学也有好几个。规范的开发、良好的架构这让我受益颇多。加上老板也挺重视我,做的都是核心业务。这一切让我开始有信心、自信。很多时候敢于输出自己的观点!后面还做了其中一个产品线的前端小leader。在这儿我呆了将近一年
,后面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以及觉得自己又陷入了瓶颈。所以我又跳槽了
第五份工作对我整个职业生涯影响最为深远,那时我已经工作3年了,遇到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遇到的瓶颈:框架用的挺熟练的,业务也能高效完成。但是又感觉自己什么都是懵懵懂懂,一到细节就欲言又止,一说设计就支支吾吾。想突破又不知道怎么办?
第五份工作的公司是创业公司,做的是财务领域的saas产品。面试也挺顺利,但没想到进入公司过后竟是噩梦的开始:完全听不懂的业务需求,完全看不懂的技术架构,完全不熟悉的技术栈。首先业务有很多财务领域的术语,其次产品经理在北京,我们在成都。需求几乎都是word文档的形式远程讲解,密密麻麻的需求点根本看不懂。同时公司的架构是DDD,公司自己有一整套高度的封装的解决方案和配套开发工具,业务需求需要在这个基础来实现。技术栈也几乎和之前完全不一致,新人培训也基本没有,大家都忙碌着做需求。
就这样我坚持了3个月,发现几乎还是和刚进公司一般。各种情绪之下,我给前端leader提出了离职。那天中午我们聊了许久,他鼓励我再试试,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就这样我留下来了,一边做业务、一边看代码梳理逻辑、一边学习新的技术栈。遇到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尽可能搞懂。读不懂的代码我反复读,看不懂的我自己去实现再对比。大概在入职半年左右的某一天,水到渠成般发生质变了。再过后就从业务组慢慢做到公共组,开始参与做设计、做方案。
在这家开阔了我的技术视野,给予了我强大的自信心。也遇到了很多厉害的人,交到了一些好朋友。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困难,直到今日做任何事我都信心满满!但是长期的加班也让我疲惫不堪,最后在待了快两年
之际我提了离职
休息了两个月,开始了第六份工作。这次我去了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我一直都挺喜欢这个公司的。可惜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最终待了2个多月
还是选择了离职
第七份工作去了一家传统公司做前端leader,公司的目标是做响应式低代码平台。我被老板的诚意打动,以及自己也想尝试发展管理的路线。从而忽略了公司的财务问题。最终待了将近一年
,以拖欠工资离场
最后一份也是最近一份工作,我选择去了一家软件公司。也是做低代码平台,不同的是公司财务状态良好,规模更大。以及对对平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截至目前已经快一年了~
这就是我目前的职业生涯
些许经验
如果要说有什么建议给刚毕业或者初中级的同学,我没有任何建议。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
但是我可以从我的经验出发,说一些让我自己后悔和受益的事
- 大学的时候一定要
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因为学位证的问题,我错失了不少工作机会(面试通过了发offer前被卡),也让自己承受了很多心理压力 - 大学好好学习专业,很多基础知识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不要讨厌数据结构和算法,你的工作会因它们而不同
- 大学
请为自己的爱好疯狂一次
,你一定会收获毕生的挚友。毕业后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 一定一定
学好英语
。 - 工作前几年很重要,去你能去的最好的公司。能去大厂就不要去中厂,能去中厂就别去小厂。
- 除非逼不得已,
不要去外包
。就算外包的工资比创业公司高也要去做产品的公司。 - 一定要
选择业务复杂高的公司
,一切的技术都是为了业务服务。如果业务很简单,永远都只会CRUD - 鼓励自己多踏一步,虚心向任何人学习。有机会请主动分享知识,会议上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观点。每一次争辩都是一次成长
- 不要限定自己是一个前端(后端)。也不要将目光
限定在框架
之中。 - 强烈建议
好好学习OOP的思想
。辩证着看FP,别轻易陷入潮流之中。btw,设计模式也不可怕,前期甚至可以为了用而用 数据结构和算法
基础的要刷一刷,真的会很有帮助- 如果可以,尽可能在跳槽的时候选择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公司。我自己从第三份工作开始坚定选择做B端。从第五份工作开始一直在做低代码
- 工作前几年,公司给你提供不了成长的时候,你就该明白要
跳槽
了 - 保重身体,工作七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我短暂的职业身涯身边也有猝死的案例
未来
学英语
学英语
学英语
是的,就这么粗暴。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职业规划,也就面试的才侃侃而谈
实际上我确实没有职业规划,不过始终践行着自己工作的标准。
我内心还是很感谢计算机行业,它让我无需去经营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吃饱穿暖。虽然过去十年一路跌跌撞撞,难免走了很多错路。但是还是庆幸每次大的选择时,我都选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