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者的区别
1、MSVC:
即Microsoft Visual C++ Compiler,即微软自己的编译器
MSVC,就是上文所说的第三方C运行时库:由微软开发的VC运行时库,被Visual Studio IDE所集成。所以我们使用VS时会附带MSVC编译器。
2、MinGW:
MinGW(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它是一个可自由使用和自由发布的Windows特定头文件和使用GNU工具集导入库的集合,允许你在Windows平台生成本地的Windows程序而不需要第三方C运行时(C Runtime)库。MinGW,即 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它是一些头文件和端口库的集合,该集合允许人们在没有第三方动态链接库的情况下使用 GCC(GNU Compiler C)产生 Windows32 程序。
实际上 MinGW 并不是一个 C/C++ 编译器,而是一套 GNU 工具集合。除开 GCC (GNU 编译器集合) 以外,MinGW 还包含有一些其他的 GNU 程序开发工具 (比如 gawk bison 等等)。
开发 MinGW 是为了那些不喜欢工作在 Linux(FreeBSD) 操作系统而留在 Windows 的人提供一套符合 GNU 的 GNU 工作环境。
二、两者优缺点
1、MSVC的优缺点
优点:
qtcreator的debuger有功能缺陷,经常会出现变量无法查看的问题,棘手的bug还是需要在VS环境下进行调试。很多人的开发模式就是qtcreator写代码,VS下面做调试。
缺点:
不能跨平台
编码的问题,QT5的Qstring默认是UTF8格式,QT5极力推介把源码用UTF8格式存储。 但是MSVC只支持带BOM的UTF8格式,qmake不支持带BOM的UTF8格式,逼我只能用GBK么。这样的话,用qt5,每次都要Qstring::fromLocal8bit(“我是中国人”);况且就算BOM问题解决了,源代码是UTF8了。MSVC的执行编码也是GBK
2、MinGW的优缺点
优点:
能跨平台!!!
缺点:
MinGW无法利用生成的dump文件在windbg或VS下面定位到出错的代码
Scene3D在MinGW64位Release和MinGW32位Debug模式下运行直接闪退,而64位Debug和32位Release却正常运行。
动态删除继承QuickItem的对象,有几率导致非法内存访问,可以定位到问题在Qt源码中Renderer中的一处
三、最后的选择
到底选择哪个版本,MinGW 比较方便,配置易上手适合初学者,MSVC功能强大,适合进阶,但是具体项目上要根据依赖的第三方库选择版本
如果你的第三方库是msvc的,能可能就必须msvc,如果第三方库是mingw的可能就必须mingw。
跨平台开发的话,用的库基本上一定是Linux能用的库,而Linux能用的库一定是在mingw下支持会比较好。(mingw甚至能 include unistd.h 之类的Linux专用头文件),那就首选mingw。
四、make和Cmake和qmake
有了编译器GCC等等, 为什么要有make这个构建生成器,同样是老生常谈的内容。编译hello.c非常简单,只需要$ gcc hello.c就可以了,但当项目庞大起来后,假设hello.c依赖与a.c、b.c,而a.c又依赖于库w.lib,每一次编译,我们都要重新编写一次gcc编译命令行吗?所以,GNU发明了make这个工具软件,可以编写makefile文件来指定特定的项目构建过程,当项目一个文件的代码更改时,我们只需要重新make一下就可以了。
但make依然有很多不足,比如make对于类unix系统是通用的,但对windows系统并不友好(不能跨平台)make语法简单,也就导致了它功能的限制不同编译器的语法规则不同,编写的makefile语法如果适合GCC则不适合MSVC所以,CMake就应运而生啦。
CMake是比Make更高一层的工具,Make是编写对应编译器的makefile从而实现编译,而CMake是写一份独立的CmakeList.txt文件,然后该文件会根据当前系统环境选择适合的构建生成器(如VS或者make),然后将CmakeList.txt翻译为适合的文件,再进一步调用系统编译器进行项目构建。
顺便再老生常谈一下程序的整个过程: 我们先放一段Hello World: hello.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return 0;
}
然后就是一段老生常谈的描述了:
要想让这段代码在Linux上运行,我们需要使用GCC
预编译:将hello.c和stdio.h预编译为hello.i
编译:将hello.i编译为hello.s
汇编:将hello.s翻译为机器指令hello.o(.o目标文件)
链接:链接各种需要的库和其他目标文件(该hello程序不需要)得到可执行文件hello.out(相当于windows的.exe)
整个过程将高级语言翻译成了机器语言,而编译器,就是这样的一个翻译工具。GCC可以完成从预编译编译,汇编,链接整个过程。但是平时使用Visual Studio等软件时并没有接触到这个过程,因为VS是高度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了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和图像化用户界面,上述所有程序编译和链接过程都用一步build构建带过了。
首先介绍下Qt常见的有多少种开发方式,一般我们常用的就是2种。
第一种:纯QtCreator方式,QtCreator编码+MinGW或MSVC或其他编译。
第二种:VS+Qt库,把Qt当成一个界面库来在VS中调用。VS编码+MSVC编译。
使用VS+Qt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开发的程序只管windows上跑,不用跨平台,也不关心是否需要使用Qt Creator打开,那么推荐你使用VS+Qt方式进行开发,VS毕竟速度和调试功能完爆Qt Creator。
使用Qt Creator的正确打开方式:
推荐使用QtCreator+MSVC方式,在速度和跨平台都占优,调试功能稍弱,另外这种方式不存在工程转换的问题,可以更好的支持跨平台开发。
你需要考虑跨平台,那么最好不要使用VS+Qt这种方式,工程转换路径、库、配置有很多麻烦的地方;
为什么不推荐使用MinGW编译,因为MSVC在编译速度和运行速度上都完爆MinGW。
你自己分别使用MSVC和MinGW编译和运行程序试一下就知道了。
参考3篇QT环境搭建文档:
《Qt Creator开发环境搭建(Qt Creator编码+MinGW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