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我成为了 Flutter & Dart 方向的 GDE(谷歌开发者专家)。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想要成为 GDE 的朋友一些参考。
拆解 GDE
GDE 最重要的是其中的 D,也就是 Developer,这是工程师的起点。 对于一名开发者而言,一个相对来讲适合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就是成为 T 型人才。 T 型的意思就是一专多能,先在一个领域达到专家级别,然后再向全栈发展。
那么如何比较客观地证明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了呢?答案自然是通过某个认证。 很多公司都会有认证,不同的技术栈认证的权威性也不太一样。而 GDE 是 Google 的认证,这就意味着它所使用的技术是和 Google 相关的。
可能有人会问,不成为 GDE,难道就不可以是专家了吗?很巧,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这么想的。
这里就要提到 GDE Program,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证,更重要的是,成为 GDE 之后,可以和全世界的 1000 多位 GDE 们进行交流,更能直接与 Google 公司建立联系和交流,包括反馈开发中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比其他人更早得到一些尚未公开的内部资料和信息。因为使用的技术是 Google 的,没有人比 Google 更加知道该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和演进计划。
中国有句古话,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 Google IO 到 GDG
几年前,我有幸抽中 Google IO 大会的门票,去了一趟山景城现场感受每年一度的盛宴。 填报名表的时候,GDG 这个词出现了很多次,当时我完全没接触过 GDG。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GDG 指的是 Google 开发者社群(Google Developer Groups)。由对 Google 技术和开发者工具感兴趣的人组成。GDG 组织者会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种活动,包括技术演讲、工作坊、Hackathon 等,旨在促进开发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学习和交流。
去年在一篇谷歌开发者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 Flutter DevFest 在征集讲师,抱着试试的态度报名了,经过了选题的筛选,最终成为了 codelab 的嘉宾讲师。
国内 Flutter 的痛点,我想分享点不一样的
Flutter 从诞生之初就以自渲染引擎为卖点,致力于打造体验优秀的跨端应用。 而国内开发者更多是看中它的跨平台能力,很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强调它的优势。
我作为面试官经常会问候选人一个问题,你用过的 Flutter App 中体验最好的 Top 3 App?几乎没有得到过比较满意的回答,甚至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答案。
所以,我参加的 GDG 的分享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痛点进行的,我希望分享的是能够打造优秀用户体验的最佳实践,而不是重跨端轻体验的混合实践。
GDE 面试难吗?
我的回答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GDE 申请有三步:
- 资格审查
- 社区面试
- 产品面试
第一次申请 GDE 以失败告终,都还没到面试环节,GDE 的资格审查里,分享次数和频率是硬性要求,需要申请者有一定的社区影响力。同时,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尽可能首选演讲录像作为链接,公众号的宣发次之,因为审查的人员几乎都是国外的专家,他们更希望通过视频来认识你。
又过了 6 个月后,Lily 来联系我说,再申请一次看看,这次我觉得自己应该准备好了。
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后,紧接着就是两轮面试,社区面试就是由一位所申请领域的 GDE 来进行面试,为我匹配到的是来自 India 的 Ayush,说实话我不太熟悉他的口音,好在有 Google Meet 字幕的帮助,几个问题都获得了 Great / Perfact 的反馈。
隔了三天就安排了第二轮的 Product Interview,这次匹配到的是来自澳洲的 Brett,他是一名 Google 员工,主要领域就是 Flutter & Dart。
两轮面试都是在半小时内,对英语口语还是有一定要求,为此,我做了一些面试准备,把常用的技术术语的英文都复习了一下,我相信,failing to prepare is prepare to fail。
成为 GDE 的福利
接下来就是签署 NDA(保密协议)和 Onboarding 邮件通知你正式成为 GDE。
最直接的一个福利就是可以申请 JetBrains 的 Developer Recognition,这是他们的 Free License Programs,只要你是他们认可的专家(比如 GDE),就可以免费使用 JetBrains 全家桶。
感谢在此期间所有帮助我的朋友
- Google DevRel 的 Ulia、Lily、JC
- Google Flutter 的 Zoey
- GDE 俊达、扔物线
- GDG 马萍、Leo、Stevn